布鲁氏菌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目前在人畜间仍有发生,给畜牧业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近年来,养羊业发展迅速,人畜共患该病时有发生。2012年,在秦皇岛市抚宁县发生了养羊人被羊只传染布鲁氏菌病的病例,因此,有必要明确本病的预防和诊断治疗工作。
1 临床症状
绵羊和山羊群一般不表现临诊症状,母羊在妊娠3~4个月时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委顿,阴道流出黄色黏液,部分山羊流产2~3次,流产母山羊占羊群的50%,羊群部分母羊患有乳腺炎、关节炎、支气管炎、滑液囊炎,有一些羊跛行,乳山羊母羊乳汁有结块,乳腺组织结节性变硬,公羊有睾丸炎,绵羊公羊有附睾炎。
2 病理变化
绵羊和山羊胎衣呈黄色胶冻样浸润,有些部位覆有纤维蛋白絮片和脓液,并增厚,有出血点。绒毛叶贫血呈苍黄色,胎儿胃特别是真胃中有淡黄色或白色黏液,胃肠和膀胱的浆膜下可见点状或线状出现。浆膜腔有微红色液体,腔壁上覆有纤维蛋白凝块。皮下呈出血性浆液性浸润。淋巴结、脾脏和肝脏有不同程度肿胀,有散在坏死灶。脐带呈浆液性浸润、肥厚。公羊精囊内有出血点和坏死灶,睾丸和附睾有炎性坏死灶和化脓灶。
3 诊断
根据流产,流行病学,胎儿胎衣的病理变化,胎衣滞留以及不育等症状都有助于布鲁氏菌病的初步诊断,确诊必须通过实验诊断才能确定。山羊、绵羊群检疫一般采用变态反应方法,少数羊只常采用凝集实验与补体结合实验方法做出诊断。
4 净化措施
4.1 预防为主
采取检疫、免疫、淘汰患病动物等措施,净化形成健康羊群。健康的羊群应该每年至少定期检疫1次,一旦发现带菌羊只,即应淘汰。阴性羊作为假定健康羊继续观察检疫,经1年以上无阳性羊只出现(初期1个月检查1次,2~3次后,6个月检查1次),并且母羊正常分娩,即可认为是健康羊群。培养健康羔羊群则在羔羊断乳后隔离饲养,1个月内做2次免疫生物学试验,如有阳性除淘汰羔羊外,再继续检疫1个月,直至全群羔羊阴性,则可认为是健康羔羊群。
4.2 引种
从净化了布鲁氏菌病的种羊场引进种公母羊,进行严格检疫,即将引进的种公母羊隔离饲养2个月,同时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对全群2次免疫生物学检查必须为阴性。再次引进种公母羊(换种),也应该遵循上述程序,然后才可以与原有羊群混群。
4.3 自繁自养和人工授精
自繁自养能够有效切断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更好的保护羊群不被外来羊只传人本病。因为羊群种公羊必须定期更换,以便防止羊群近亲繁殖,提高羊群的生产性能,所以,必须严格隔离检疫检测。为了预防本病,也可采取人工授精法。即不养种公羊,对健康母羊群全部进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过程中要严格消毒,每只健康母羊的授精器具输精管只能用1次,以防止通过人工授精交叉传染本病。通过人工授精既能有效预防本病,又能获得更优良的健康羔羊,并可防止近亲繁殖。
4.4 封闭圈养
圈养的羊群在封闭的环境中生长繁殖,接触不到其他羊群带菌有病羊只,大大减少了患本病的概率,放牧散养的羊群,很难确保不接触到其他羊群带菌羊只的分泌排泄物而患上本病。
4.5 消毒
做好消毒工作对消灭布鲁氏菌病至关重要,彻底消毒以切断本病传播途径。羊群中发现流产,除隔离流产母羊和消毒环境及无害化处理流产胎儿、胎衣外,还应该尽快做出诊断。对流产胎儿、胎衣、患病母羊分泌物、粪、尿及其污染的环境、圈舍、用具、运输工具等均应严格彻底消毒。如果是疫区,羊毛、生皮等动物产品及饲草饲料等也应该消毒或放置2个月以上才能利用。
4.6 计划免疫
在没有严格隔离条件的羊群,可以通过接种疫苗以预防本病的传入,用疫苗接种是控制本病的传播的方法之一。猪布鲁氏菌2号弱毒活苗(简称S2苗)是我国选育的优良布鲁氏菌苗。对山羊、绵羊、猪和牛都有较好的免疫力,猪布鲁氏菌2号弱毒活苗的毒力稳定,使用安全,给山羊和绵羊饮水、口服和气雾免疫效果良好。马耳他布鲁氏菌5号弱毒活苗(简称M5苗)也可用于绵羊、山羊的免疫,使用气雾免疫效果良好。
各种弱毒活苗对人仍有一定毒力,相关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
5 淘汰及无害化处理
对检疫和疾病诊断确诊为阳性患病羊只应该直接淘汰,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管是公母羊,还是流产的胎儿、胎衣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方法可以采取深埋,焚烧,高温化制等方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