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浙江创意农业发展模式选择

2015-01-24 19:37杨良山朱奇彪何海玲吴伟昉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浙江农业

杨良山,朱奇彪,何海玲,吴伟昉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杭州 310021;2.缙云县农业局,浙江缙云 321400)

生态文明视角下浙江创意农业发展模式选择

杨良山1,朱奇彪1,何海玲1,吴伟昉2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杭州 310021;2.缙云县农业局,浙江缙云 321400)

本文分析了浙江发展创意农业的有利条件,提出发展浙江创意农业可以选择的几种典型模式。发展创意农业,推进生态文明,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遵循生态规律,综合利用各种现代新技术,更好地完善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实现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创意农业;生态文明;模式

文献著录格式:杨良山,朱奇彪,何海玲,等.生态文明视角下浙江创意农业发展模式选择[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32-3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109

发展创意农业,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全面、系统和科学的设计,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走出一条低消耗、少排放、高产出、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形成生产活动与自然界和谐一致、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高级形态的农业文明境界,其实质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为依托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1 生态文明视角下创意农业的内涵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创意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创意为纽带,以动植物自然生长习性为依据,充分融合现代工业、农业、信息、艺术等产业的先进技术要素,遵循生态规律,不断完善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文化服务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农业形态。

2 浙江发展创意农业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资源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长期以来,浙江农业依赖于资源高强度开发,当前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投入品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剧等严峻挑战。发展创意农业,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农业投入方式、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转变,大力推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有效化解农业安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浙江发展创意农业的有利条件

浙江山川秀丽,风景优美,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通过实施“八八战略”“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为全省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3.1 创意资源条件比较优越

浙江南北跨4个纬度,南北之间存有明显的热量差异。浙江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存有明显的垂直分异规律。土壤、植被和农业布局变化多样,有3个比较明显的农业高度层。浙江东面临海,陆上多丘陵山地,农业受地貌的影响十分深刻,拥有沿海海洋岛屿类型、沿海平原类型、河谷盆地类型、丘陵山地类型等4种农业类型。整体上看,浙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多样,物种资源丰富,据统计,目前已登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有450多个品种,已知植物3 800多种,有中国的“东南植物宝库”之称。

3.2 创意思想基础十分雄厚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既是浙江发展的经验,也是今后浙江发展的总体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地依托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经济条件,克服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紧缺等不利因素的制约,紧紧围绕“市场”,全面依靠“创新”,走出了一条独特而富有成就的现代经济发展道路,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意经济。资源总量小,但全省有120多个“中国特产之乡”;不产木头,却有全国最大的林业产业;不产羊毛,却有称雄国内的羊毛衫市场;没有皮革,却有驰名全球的皮革城。浙江人敢闯敢试,勇为天下先,催生了新时期的温州模式、台州现象、宁波经验,并将诸多“第一”写进了中国农村改革的辉煌历史,如全国第1批个体工商户、第1批私营企业、第1批专业市场、第1座中国农民城、第1个股份合作制企业、第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所有这些,都为发展创意农业提供了社会思想条件,塑造了差异竞争的优势,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蓝海战略的实施创造了前提条件,也将推动着浙江创意农业从创意农业产业向创意农业经济演进。

3.3 核心产业实力日渐强大

现代农业科技是创意农业发展的核心产业,也是创意农业发展的技术基础。近年来浙江全面启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现代农村科技推广工程,构建新型农业和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实力日渐雄厚。近年来浙江信息技术加快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加工、运输、服务的各个领域;浙江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原始创新、成果转化、服务推广,在农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性成果中不断涌现出生物技术产品,安全高效的生物农药、生物制剂层出不穷。在理论和应用研究,许多农业科技领域都处于全国乃至世界先进的水平,较好地支撑了创意农业的发展。

3.4 创意平台建设突飞猛进

农业“两区”建设如火如荼。近年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正在浙江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两区”建设是“十二五”时期浙江现代农业建设的主阵地。截至2012年,全省公布确定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137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创建点394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创建点921个。2013年,省委、省政府领导提出“两区”建设要与适应规模经营、农业结构调整、农作制度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按照这一发展新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化部署,加快进程,通过改善设施、提升科技、做深服务、创新模式等手段,在“两区”建设上再迈新台阶。到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省级农业综合区4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39个,特色农业精品园440个,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达到18.7万hm2。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4 984个,面积11.01万hm2。

产销对接平台成效显著。多年来,全省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举办和组织各种类型的农产品展示会、展销会、展览会、产品推介会、新闻发布会等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有力促进了产销对接。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省各地共举办和组织参加各类农业展会150个,现场总销售额为8.1亿元,合同订货总额达92亿元。省农博会通过面对广大客商开辟客商专场,吸引国内外客商到农博现场洽谈订货。2010年美国、日本、菲律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国内近1 300个农产品采购集团、主要出口企业(商会)的代表到农博会现场参观、采购。

2005年,浙江根据“数字浙江”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以用促建”的原则,建立了“浙江农民信箱”。现系统拥有271.4万户真姓实名注册用户,有网上摊位16 832个,建立了农机、粮油、畜牧等5个专业平台和28个农产品供求专场,累计发送信件27亿封,短信25.9亿条,日点击量200万次,基本构筑起信息真实、诚信可靠、方便实用的网上农民社会。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农民信箱的功能越发凸显,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加广阔。通过农民信箱,借助电脑和手机短信,农民可以进行网上交流,快速、便捷、免费地获得各种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农产品买卖信息和系统提供的其他服务。

近年来农产品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发展,2013年全省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近100亿元,农产品电商卖家累计达到3.7万家。继遂昌在淘宝网建立全国首家县级馆⁃特色中国遂昌馆后,衢州、丽水、临安、龙游、德清等市、县先后在淘宝特色中国栏目等大型电商平台建立了特色馆,免费为农户及网商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及旅游产品的展示和交易服务。

此外浙江还通过农展会、特色农产品推介会、客商专场,以及农商对接等多形式、多渠道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既为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打开了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也降低了商家的采购成本,实现了农产品直销,降低了市民消费支出,实现了共赢。

3.5 农业创新活力日益强劲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的不断推进,农村留守的妇女、儿童、老人和外来劳动力成为浙江农业劳动力的主体,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发展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与农业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日前突出。浙江各级政府和部门深刻地认识到,科技支农、智力帮扶、新型农民培养,特别是培养和造就千百万领军现代农业高级人才是确保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1996年以来,浙江省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按照“重点资助、滚动培养、跟踪管理、鼓励竞争”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培养措施,加大投入保障,全省约0.78万名德才兼备、引领作用突出、创新实力强劲的学术技术带头人获得了“浙江省151人才工程”证书,为促进全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人才引领和支撑。通过实施“浙江省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省0.5万名中高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得到轮训;通过实施“浙江省农业系统跨世纪农业人才培养规划”,100余名农业行政管理人才、100余名农业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0余名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在各种措施的综合培养下,脱颖而出;2001年以来,浙江通过组织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程”“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全省有0.1亿农民接受了各类培训。2013年,浙江省围绕“建平台、促转型、重提升”,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社会管理服务人才,提出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规划到2015年,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05万人左右。

在大力加强农民培训和农业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同时,多年来,浙江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契机,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加快农业走出去的步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各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实施差异性的农业发展战略,积极创新农业发展的模式,具有高效生态农业本质特征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如数字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循环农业、精准农业、有机农业、智慧农业等迅速发展,产品供应、生态保育、休闲观光、保健养生等生活服务的多功能性,不断在农业发展中得到重视和体现,农业转型升级进展迅速。农业生产模式创新和多样化功能的体现,工商资本投资各种高效生态农业的基地建设,省内外的科技要素投入到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之中,使得浙江的农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依靠功能转变和模式创新,浙江农业活力弥新。

4 生态文明视角下浙江创意农业发展模式选择

4.1 北京密云多元组合型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2004年北京市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全市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支撑、以观光农业为抓手,充分依靠创意理念,创造出了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和服务价值,能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包括品种多样的创意农业产品、功能多元的创意农业园、影响广泛的创意节庆活动等。北京紫海香堤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建设“紫海香堤艺术庄园”,成功打造了在我国影响广泛,被各地普遍模仿的创意农业模式,在国内创意农业领域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位于北京密云县古北口镇汤河村的“紫海香堤艺术庄园”,核心区占地面积20 hm2,园区分为“香草体验休闲”“汤河亲水休闲”2大功能区,种植了薰衣草、紫苏、马鞭草、洋甘菊等200余种世界珍贵香草品种,设计开发了“5大香草休闲”“4大爱情体验”“汤河亲水休闲”3类DIY旅游产品和体验活动,是一个集养生、度假、休闲、体验、艺术创作、婚纱摄影、影视拍摄为一体的综合性都市型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区,也是集“情景式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产业”、“现代都市型农业”、三位一体的文化旅游模式。香草园借鉴法国普罗旺斯香草文化,以爱情为主题,浪漫为形式,以创意为切入点,通过对香草文化的包装和利用,极力塑造浪漫氛围,打造“长城脚下的普罗旺斯”,通过主题创意、经营创意、营销创意等多元创意组合,实现了生产、经营、营销的多元组合。

该模式突破了传统农业园区种植、观光、采摘为主的经营模式,采取差异化经营战略,运用地理纬度,通过引进异国风情,创造出了新的现代农业资源,开发出了现代农业的浪漫、时尚元素,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诱导游客消费,增加收益,避免因趋同现象导致的不必要竞争。

近年来,浙江通过不断引进农业新品种,促进全省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在全省的现代农业综合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中,可以借鉴该模式的成功经验,实现现代农业综合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的转型升级。

4.2 上海奉贤空间集聚型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上海是我国较早探索和实践创意农业发展的地区之一,多年来,上海各有关部门积极拓展农业的经济、生态、服务等多重功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市场化应用,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化水平,逐步建立并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意农业已成为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奉贤区依托其现代农业和旅游良好基础,积极开展融合科技、文化、艺术等元素的各类创意农业活动,成为上海最早开展创意农业的地区。奉贤区以“东南西北中”5大农业旅游集聚区为创意农业发展基地,构建起以上海奉贤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的创意农业核心区,以庄行农业园区、柘林绿都园区、青村申隆申亚园区、海湾都市菜园等4个创意农业特色园,即“一核四园十线”为主体的创意农业发展格局框架。一核,即形成了以上海奉贤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的创意农业核心区。四园,即庄行农业园区、柘林绿都园区、青村申隆申亚园区、海湾都市菜园等4个创意农业特色园。把庄行农业园区的整体生态创意农庄和创意产业、柘林绿都园区的以鱼虾养殖创意与生态环境创意配套、青村申隆申亚园区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森林创意公园、海湾都市菜园的提供蔬菜生产过程创意和创意产品,包括蔬菜精深加工创意产品等创意特色融为一体。十线,即将一核四园等创意农业主体,串珠成线,形成了10条创意农业观光休闲自助体验路线。

奉贤充分利用自身的现代农业先发优势,不断丰富旅游农业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激发了奉贤现代农业的内在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经过整合全区的50多个农业旅游景点,开发出森林度假游、市民体验游、民俗风情游等10条旅游线路,成功打造了“菜花节”“品米节”“黄桃节”等乡村旅游知名品牌,一、三产业联动发展效应显著。

近年来,浙江省德清、安吉、临安等县市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观光休闲农业群。但整体上还存在集聚度不够,园区或基地之间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在未来观光休闲农业发展中,全省各地可借鉴该模式,实现区域观光休闲农业的集聚发展,实现观光休闲农业的转型升级。

4.3 四川成都区域联合型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成都“三圣花乡”景区占地12 km2,以红砂村的“花香农居”、幸福村的“幸福梅林”、江家堰村的“江家菜地”、驸马村的“东篱菊园”、万福村的“荷塘月色”5大景区整合形成的“五朵金花”,现已成为国内外盛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获得“全国4A级旅游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

“花香农居”景区所在的红砂村花卉种植历史悠久,村民世代以种花为生,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村花卉种植面积达200 hm2,分为科技示范区、苗木种植区、精品盆花区、鲜切花展示区、川派盆景区、彩色植物区等6大花卉生产、观光片区,有茉莉园、百亩玫瑰主题风情园、维生花卉园艺等众多景点,以及近百余家休闲娱乐场所。通过发展创意农业,红砂村农业已经发展成为集观光、赏花等主题为一体,花卉品种培育、技术研发、花卉生产、包装装饰、旅游休闲等全方位开发的复合型观光休闲农业产业。

“幸福梅林”景区所在的幸福村,位于成都市成龙路西段,相传为纪念一位舍己救人的美丽善良姑娘“梅”而遍栽梅花,由于梅花又称“幸福之花”“五福花”,同时又是快乐、健康、幸福、顺利、和平的象征,故后人命名该村为幸福村。幸福村土地面积200 hm2,现有梅花种植面积100 hm2,面积堪称中国4大梅花之首;有梅花20余万株,且有许多生长良好的高龄梅花树;栽有品字梅、江梅、宫粉、玉碟、朱砂、垂枝梅、杏梅、樱李梅等梅花品种200余个。

“东篱菊园”所在的驸马村,面积200 hm2。“东篱菊园”景区内地形以浅丘台地为主。目前菊花种植规模67 hm2,品种100多个。大田栽种的春、夏、秋、冬四季菊花,形成了独有的四季菊园景观。景区内有用菊花扎制而生成的创意景点众多,如大熊猫、七彩风车、帆船、驸马桥等,在这里,人们可在花海中漫游,感受乡村田园风光,同时园中还收集了众多与菊花有关的经典诗句、典故,提供菊园独特的菊蟹等美食。目前的东篱菊园已经是一处既有菊花美景,又有丰富菊文化的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度假胜地。

“江家菜地”景区位于江家堰村,江家绿色蔬菜品牌在成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均极高。“江家菜地”景区总面积200 hm2,在提供优质蔬菜产品的同时,还为游客提供认种土地、认养蔬菜等服务,让游客能体验乡村生活的惬意与悠闲,感受农业劳动的艰辛与乐趣,享受农业丰收的喜悦与乐趣。实践表明,江家菜地这种农家生活已经转变成为现代都市人体验生活、修身养性的极佳生活方式。

“荷塘月色”景区所在的万福村,区域总面积约71.6 hm2,现有荷塘种植面积40 hm2。“荷塘月色”景区依托数百亩荷塘形成的优美风景,利用自然的田园风光打造独特的人文环境,在景区内道路两边设立姿态各异的艺术雕塑,吸引大批油画家、国画家等艺术创作人员入驻从事艺术创作,逐步形成了万福春光画意村,具有独特的艺术气息。景区内种植以“睡莲”“晚莲”等观赏性荷花品种,形成大面积的生态荷塘景观。景区内有收获季节赏画廊、精品观赏荷塘、莲花广场、乡村天空、万福春光画意村等景观,荷塘、水岸生态景观与乡村酒店、休闲会所、艺术村相互呼应,形成了荷塘月色独有的生态、人文景观。景区内还形成了书画加工,画框、画具生产,颜料、画笔、油布批发销售等产业。

该模式在城乡结合部的几个行政村,建设成了以“五朵金花”为品牌的观光休闲农业区,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被评定为国家4星级风景旅游区,胡锦涛、温家宝等数位中央领导亲临视察。该模式不仅整合了成都市城郊区域之间的农村旅游资源,而且通过创意设计,将农村旅游与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古镇旅游、节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农业生产、农家乐、乡村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区、旅游古镇等为主体的农村旅游发展业态,在不断提升城市旅游总体实力的同时,还丰富了农村旅游的内涵,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各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呈现出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景象,推动了各地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但是整体上,各地区各自为政的倾向比较明显,区域之间的联合和合作缺乏,导致景点重复、景区孤立,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聚效应无法充分发挥。浙江省创意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基础较好,地理区位比较紧密的地区,可以借鉴该模式,打造更具特色,更能发挥各自优势的更大区域的创意农业联合发展区,实现创意农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平衡和协调,更进一步促进观光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4.4 四川大英城市农业型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四川省大英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县境内的“大英卓筒井”被誉为“世界近代石油钻探之父”“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全县森林覆盖率37.3%。近年来,大英县围绕“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生态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努力把大英建设成“成渝走廊上快速崛起的现代产业高地、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现代生态田园宜居城市”。构建城市与田园和谐共生、城市有机生长、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布局结构,建设集山水景观、特色丘陵地貌景观、生态田园特色为一体的自然绿色生态、社会公正和谐、城乡有机相融的生态田园城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探索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创意农业新途径,全力塑造城市发展新业态。2012年大英县与四川省新农村建设开发基金会合作,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的农业科技博览及休闲体验园区为目标,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生态旅游为主题,打造汇聚现代农业展示、农耕文化传承、农业休闲体验、精品花卉展示、餐饮会议接待和儿童游乐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大英县城市农博园。城市农博园引入创意农业理念,综合应用现代农业、农艺、园艺等技术,通过立体栽植,为植物提供更多空间,用农作物扮靓街道,用充满生机的绿色遮盖生硬的钢筋水泥,为城市增添美感与活力,生动诠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大英城市农博园计划通过建造城市绿廊、绿色墙体、屋顶花园、盐华寿乡特色景观、农业科普长廊等系列设施和景观,呈现豆绿稻黄、瓜果飘香,可观赏、可消费、可体验、可养生的都市田园美景。还将依托城市农博园举办城市创意农业博览会、创意农业发展论坛等主题活动。

大英县城市农博园结合大英农村发展实际进行规划设计,把现代农业与商业相结合、与旅游相结合、与传统民居相结合、与城市相结合。大英城市农业博览园是集综合性城市会展、城市农业展示、农俗文化展示及商业街区、渔业养殖及展示、原野“活水公园”生态农业种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旅游项目。其核心是模拟一个微型城市聚落,探讨、展示、实践如何在城市环境中融入农业种植,以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野外大田农业种植。它包括城市阳台农业种植、城市住宅家庭微农业、城市建筑屋顶农业、城市建筑单体立体循环农业种植经济、城市公共景观“微农田”农业种植、城市建筑外立面农业种植(生态建筑范畴)等新科技、新技术、创新性农业新概念,探讨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污染及能源消耗的社会问题,同时也一定程度探讨一种都市里自给自足的业余生活模式,倡导一种新的都市生活方式,达到城市生态平衡。通过探索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创意农业新途径,塑造城在田中、田在城中、城景相融、产城相融的城市发展新业态,为加快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夯实底部基础再探新路。

近年来,浙江省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大量的农村居民进入城市,特别是大量习惯了耕作的尚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进入城市后,其对田土的眷恋依旧,对农作的旧情尚余。而城市生活能提供给他们的,显然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其精神需求。浙江省各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可以借鉴大英城市农业型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的经验,推动城市农业的发展,促进传统农业文化的更好传承,更进一步满足新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4.5 安徽临泉技术突破型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该模式由安徽临泉县映日荷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实施。安徽临泉县映日荷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荷花育种的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荷花珍优品种的创新和繁育。该公司建设的“柳家花园”位于安徽省临泉县杨小街镇,拥有荷花基地1.07 hm2,分为国内外名荷区、杂交育种区、良种扩繁区、新品种展示区、商品盆荷区、观光旅游区等6大功能区,年种植荷花50余万盆,年产荷花等宿根水生花卉300余万株,数量和品种均为中国之最,产品销往国内多个省市,部分种苗远销国外。柳家花园经过不断坚持创新,荷花杂交育种实现了荷花根茎色型、植株高度、叶色、花朵形态、花色、产花量等6个方面的突破。其自主培育的荷花新品种按花色、花形、株型等分为4大类型、26个大系列,正式公布品种达2836个,包括牡丹型荷花、菊花型荷花、重台型荷花、楼阁型荷花、绿色荷花、彩叶荷花等,其培育的“临泉丰花型现代荷花”享誉国内外。其培育的绿色荷花,深受国内外园艺客商青睐,每支种苗售价达十余万元人民币,其培育的彩叶荷花,每盆价值高达160万元人民币。

柳家花园还在栽培技术上创新突破。公司探索出的旱地荷花容器栽培技术,省工省水,易栽易管,适应性强,栽后两个月即可开花,搬运摆放都十分方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010年3月,柳家花园被确认为中国培育荷花品种最多的花卉基地,并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国之最)”纪录证书。目前该园正在引进新加坡的热带荷花品种,与温带荷花品种杂交后将培植出新的荷花。柳家花园目前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已成为当地高效、环保、生态的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基地,各地的旅游者和摄影爱好者慕名到柳家花园观赏荷花。特别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争相新建荷花元素的旅游景点,观赏、出售盆荷收入相当可观。

浙江自中生代晚期以来,亚热带气候稳定,受冰川影响小,为植物原始类群的保存和进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地处欧亚大陆东部边缘的地理位置,使浙江成为了植物发生的揺篮,同时浙江又处于自南向北,由山地丘陵降为广袤平原的转折点上,便利了植物随季风、候鸟等动物的迁徙进入。在浙江,来自南北、东西各个方向上的多种生物,均得以生存、繁衍、发育、演化,并使浙江省植物区系呈现出门类齐全、种类丰富以及特有植物多等特点。特别是近年来,浙江不断加大各种植物新品种的引进工作,许多新植物具有多功能开发的潜力。无论是传统优势植物还是新引进的植物,如果进行必要的技术突破,都有可能成为功能更全、价值更高的新型经济作物。

[1] 张高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J].求是杂志,2013(24):3-11.

[2] 马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求是杂志,2013(9):3-9.

[3] 马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2):4-10.

[4] 周生贤.生态文明建设突破之路[J].瞭望新闻周刊,2013(18):39-39.

[5] 高长春,唐左.创意经济新思维[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6] 刘军萍,王爱玲.北京创意农业的典型模式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2012(5):67-70.

[7] 戚能杰.浙江节庆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4):59-60.

[8] 俞美莲,张晨等.关于上海创意农业的调查与思考[J].上海农业学报,2012,28(4):119-122.

(责任编辑:吴益伟)

F 320.1

A

0528⁃9017(2015)01⁃0032⁃06

2014⁃11⁃18

浙江省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2013C25088)

杨良山(1969-),男,湖南冷水江人,副研究员,从事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研究工作。E⁃mail:66379852@qq.com。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浙江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Mother
现代农业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