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晖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提高畜牧兽医专业《畜禽传染病》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李 晖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畜禽传染病》是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兽医方向的核心课程。该课程集动物微生物,家畜解剖、动物病理、动物药理的技术方法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探讨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有利于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畜牧兽医 畜禽传染病 教学质量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养殖分工的细化,兽医人员的专业化需求不断增加,《畜禽传染病》已经成为当代畜牧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必不可缺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研究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一般性措施及各种动物传染病的分布、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的科学,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加上现代养殖业集约化程度高,畜禽产品配发区域广,调运频繁,大幅增加了动物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风险。所以,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畜禽传染病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提高《畜禽传染病》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畜禽传染病》课程在湘西职院畜牧兽医专业的开设情况:三年制高职开设于第四个学期,周课时为4节,理论教学时数为65节,实践课时数为18节,教学实习为14节;五年制高职学生开设于第六个学期,周课时为6节,理论教学的学时数为86节,实践课时数为22节,教学实习为14节;课程教材是使用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刘振湘主编的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由于专业教师有限,授课教师只能相对固定,由几位老教师和青年教师轮流授课;教师理论课授课多采用传统的板书讲授或多媒体课件教学,实践课授课通常采取看病理标本、解剖观看实时获得的病料。课程成绩分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各100分。理论成绩由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30%)和期末考试(50%)成绩组成;实践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技能考核(70%)成绩组成。
2.1 教师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教师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教学态度和个人风格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我系专业课程教师人数有限,每位教师同时承担三门以上课程教学任务,没有固定的《畜禽传染病》授课教师,连续授课很难达到三轮,对课程教材本身的钻研很难深入透彻,对课程把握难以精准到位,教学经验自然难以提升,授课不能得心应手。二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没有认真备教材和教学内容、备学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课中只顾完成每堂课教学任务,没有考虑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课后没有认真小结和反思,未能及时发现不足和总结经验。三是教师教书育人兼顾不够,忽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课堂纪律教育,与学生的交流不够,没有增进师生互信。
2.2 学生因素
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氛围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偏远农村的留守儿童,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习惯欠佳,对专业的认识不够,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自觉性较差,学习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性格内向,缺乏沟通协调能力,集体意识和组织观念薄弱,掌握本课程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较弱,整体的学习氛围不浓。
2.3 教法因素
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手段过于单调,大部分教师主要采取传统的讲授法,运用黑板板书或者多媒体展示板书内容和少许图片,相关视频却非常少见。讨论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应用较少,使得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不够透彻;在实践教学中,主要以看传染病标本为主,因实时病样有限,学生实践动手操作如病样解剖与疾病诊断的机会较少,使得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不够。
2.4 设备因素
教学设备与实验设备是影响《畜禽传染病》课程教学质量的客观因素。如有配套全面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理论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和音响视频,加强对学生各感官系统的刺激,使教学更加直观有效,加强了课题的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扎实;实验设备配置符合学校、教师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将使得实践教学事半功倍,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课程技能。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畜禽传染病》这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来说,授课教师必须要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把该课程教好,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配备上,选择两至三名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不同学制的固定授课教师,并以老带新,保证后续有力。教师之间要相互听课、评课和相互学习,共同钻研教材、备课或不定期的集体授课,共同总结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经验,以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加强授课教师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力度,使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联系更加紧密,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教师个人要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业务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观念,积极探索,勇敢实践,加强教育管理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2 加强对学生课堂上的教育管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教书育人,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加强职业道德、专业思想和课堂纪律教育,做到奖罚分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思考,懂得尊重知识、尊重他人。建立良师益友般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让学生逐渐形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并能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3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理论教学中,除了基本知识的讲授,多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讲解典型病例时,教师引导提示,学生自行分析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践性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先提出学习任务,并提供指导与咨询,学生以完成此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实践,强化实践意识,培养实践能力。运用先进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和手段,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主观“情绪”,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深入浅出。一方面,安排的任务要符合学生实际,还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另一方面,有可能因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3.4 加强教学设施和实验室建设
完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能满足理论教学需要;加大实验室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配备有专业特长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对专业教师进行新进设备的使用培训,以提高实验仪器利用率,以能更好地为实践教学服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5 制定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针对《畜禽传染病》课程特点,制定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教学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提高任课教师质量意识,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立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和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改善影响教学质量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通过科学的评价,分析教学质量,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渠道,强化调控功能,从而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李 晖(1981-),女,讲师,硕士,任职于湖南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陈小飞(1979-),男,讲师,硕士,现任职于吉首大学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