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劲松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饲草饲料工作站,四川巴中 636064)
猪蹄裂的原因及防治
刘劲松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饲草饲料工作站,四川巴中 636064)
猪只裂蹄是规模化猪场常见问题之一,尤其是对种猪场造成的损失更大。此病原因较为复杂,有环境、营养、疾病等多方面的原因。外观表现上主要引起猪只的跛行和运动障碍及猪只生产性能下降,如(猪只步态不稳、前肢爬行、卧地不起、强行驱赶时尖叫和饲料报酬降低等),并耗费大量的医药开支。若治疗不及时,还可能引起全身性变化,进而造成猪只的淘汰或死亡。
1.1 环境
1.1.1 气候变化
秋后至初冬天气由暖转凉,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猪体表毛细血管收缩,皮脂腺分泌减少,猪蹄壳变薄嫩,加上粗糙地面等摩擦,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等因素造成蹄壳出现裂缝。
1.1.2 猪场设计不科学
一般情况下在裂蹄猪群中,后肢蹄比前肢蹄发生裂蹄的多,这多数与圈面的过于光滑或过于粗糙有关。
1.1.3 消毒
新场水泥圈面,由于未经清洗消毒,而显碱性或具有腐蚀性,易导致猪的肢蹄受损而裂蹄。
1.1.4 缺乏运动
现代化集约化的猪场由于猪只高度集中,缺少猪只运动的场所,造成猪只蹄部锻炼较少,也是造成蹄裂的原因之一。
1.2 营养
1.2.1 饲料
饲料质量较差,配方不科学,能量不足,未考虑地域差异配制饲料(如高寒地区与平原地区)。
1.2.2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锌缺乏造成蹄壳竖裂。一是其他微量元素的拮抗作用造成锌不足;二是锌添加量不足或添加的无机锌吸收利用率低,最终由于机体缺锌造成蹄壳竖裂。
1.2.3 钙磷比例
钙磷比例失调,造成猪只发生肢蹄疾病。
1.2.4 生物素缺乏
生物素缺乏造成蹄壳和蹄底横裂,主要是猪只机体缺乏生物素(维生素H)、维生素ADE和叶酸等维生素所造成的猪只蹄部横裂。
1.3 疾病
1.3.1 损伤及感染
蹄部损伤与外伤,进而感染坏死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造成的蹄叶炎及蹄部炎症。
1.3.2 细菌感染
由节瘤拟杆菌引起的蹄裂,本菌产生强烈的蛋白酶,消化角质,使蹄的表面及基层易受侵害。在坏死梭杆菌等菌的协同作用下,易产生明显的腐蹄病损伤。
1.3.3 温和型口蹄疫
此种情况下猪只外观表现症状不明显,仅有部分猪只减食、发烧,有少数猪只会出现不明显的嗜睡与跛行,一般7d左右能恢复正常,但猪只恢复后大部分猪只蹄部会发生竖裂。
1.3.4 蹄部寄生虫感染
如,蚧螨等,猪只不停地在墙角及栏位上摩擦,造成四肢及蹄部出现丘疹,脓疱,久之产生破溃结痂和龟裂等严重的症状。
1.3.5 蹄叶炎
猪只蹄甲损伤或开裂,使得环境中细菌污染到角质下面的敏感组织,产生继发感染。这样的感染扩散之后就会产生封闭脓肿,脓肿最终破裂,就形成了通常见到的蹄叶炎。
2.1 环境因素引发的蹄裂
2.1.1 保暖
进入秋后转凉季节,应加强猪舍的防寒保暖工作,适当的条件下可在饲料中添加部分油脂。笔者曾在西藏林芝某猪场(存栏母猪800头)通过饲料中添加1%~2%的油脂,个别蹄部特别干燥的猪只用植物油直接涂抹,让猪场蹄裂的发病率由8%左右降为1%。
2.1.2 猪场地面
要求不能过于光滑也不能过于粗糙,一般以圈面光滑度适中,可见有密密麻麻的小点砂粒为宜;也利用水泥地面“拉毛”技术,让地面光滑度适中。过于粗糙的地面可用纯水泥浆进行加固刷涂。
2.1.3 新水泥地面
由于地面呈弱碱性,极易腐蚀猪蹄,进而造成蹄裂。进猪前一般用酸性消毒液进行冲洗消毒(如过氧乙酸、醋酸、杜邦的农福等)。既能中和部分碱性物质也能起到较好的消毒效果。
2.1.4 运动
有条件的猪场可让种猪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锻炼肢蹄,接受阳光,有利于维生素D的合成。如条件不具备尽可能补充部分人工光照和人工添加维生素AD3E粉,可以很好地防治蹄裂。
2.1.5 种猪
对于种用价值或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猪,对于其蹄壳异常生长发育的,可利用修蹄器适时进行修蹄,可以防止出现蹄损伤和蹄裂。
2.2 营养因素引发的蹄裂
2.2.1 饲料营养
调整饲料配方,配制合理全价的饲料。
2.2.2 微量元素锌缺乏
通过足量添加易于吸收利用的有机锌,另外,调整配方中其他微量元素解除其对锌的拮抗,能很快地解决问题。对刚发生蹄裂或已发生蹄裂的猪只,蹄部经消毒后,用氧化锌软膏配合抗生素软膏对症治疗。
2.2.3 钙磷比例失调
可通过合理调整饲料配方中的钙磷比例,对于已发病的猪只可用维丁胶性钙10~30 ml,肌肉注射,1次/d,连用3~5d,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蹄部可配合鱼石脂软膏涂抹。
2.2.4 生物素等缺乏
通过进入初冬季时,按照200~250 mg/t的标准在饲料中添加生物素,用以预防蹄裂。如有发病,添加量增加1~1.5倍。到1月底视情况减量或停止添加。此外,在正常情况下,适量添加多种维生素也起预防本病作用。
2.3 疾病引发的蹄裂
2.3.1 蹄部损伤或感染
首先,消除对猪只蹄部造成损伤的外界因素,同时,针对性地进行抗生素治疗,局部可用药膏进行外敷或采用封闭疗法。
2.3.2 细菌感染
由节瘤拟杆菌引起的腐蹄而造成的蹄裂,可选用其敏感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
2.3.3 温和型口蹄疫
目前,没有很好的防治方法,建议作淘汰处理。
2.3.4 蚧螨等寄生虫引起的蹄裂
可饲料中用0.2%伊维菌素混饲,连用7~9d。外用硫黄软膏涂抹到蹄部。
2.3.5 蹄叶炎
最常见的细菌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可借助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并配合外用涂抹抗生素软膏。也可用4%~6%的硫酸铜溶液进行喷涂裂蹄处。对于大群猪只可用4%~6%硫酸铜溶液浸泡麻袋,让其在上面行走,每周进行2~3次,并配合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进行防治。
总之,猪只的蹄裂是猪场较常见的现象之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造成的隐性损失也是十分巨大的。在生产实践中,必须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蹄裂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能较快地控制住此病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