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丽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畜牧兽医站,江苏滨海 224541)
猪蓝耳病的防治措施
赵秀丽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畜牧兽医站,江苏滨海 224541)
猪蓝耳病又称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诱发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感染后猪种临床症状差异显著,成年猪生殖障碍,怀孕母猪流产、死胎,仔猪出现呼吸异常。而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病性传染病。仔猪感染率达100%,死亡率50%以上。母猪感染后,流产率达30%以上。成年育肥猪发病后,诊治不及时,病死率也较高,是一种危害惨重的动物病害。
猪蓝耳病 症状 防治措施
猪是家畜中唯一易感动物,各日龄阶段及品系猪都要易感性。其中,妊娠期母猪感染后损失最为惨重。此病潜伏期长短与毒力大小有着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自然感染约2周后发病。此病传染源为病猪和带毒猪,致病菌可经粪便、唾液等排出体外,污染周边土壤、水分、空气等,引起更进一步的传染。饲养管理人员属于管理,消毒不严,可经进出车辆、医疗器械等扩大传染源。常见的侵入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研究证实:高温、低温、低风速等,都有利于病毒的远距离扩散。尤其是空气传播,最难防治。此病寒冷冬季最为常见,夏季少见。发病后猪群,会自然产生抗体,再次感染的概率降低,损失也会降到最低。
猪群感染后,其临床表现与病毒毒力、猪群的健康状况、日龄、地理位置、当时的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临床上一般按日龄进行分类。
(1)种母猪:主要表现为高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咳嗽,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间情期延长或不育。妊娠母猪感染后,食欲废绝,高热(40℃以上),可发生早产,后期流产、此产、胎儿木乃伊化、弱仔,预产期后延。流产后,精神状况好转,有食欲,但无乳。有的乳头变红,打的皮肤发绀,耳朵发蓝,称为蓝耳病。
(2)新生仔猪:部分新生仔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轻瘫。生后因母猪无乳成初乳质量差,又继发其他感染时,可见到腹泻,粪便黄色黏稠,后变稀薄,脱水,消瘦,大量死亡。产后1周内死亡率可高达80%,其至100%。耐过仔猪生长发育缓慢。
(3)仔猪:以1月龄以内仔猪最易感,并具有典型症状。体温高达40℃以上,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腹泻,离群独处或挤成一团。被毛混乱,肌肉震颤,共济失调,甚至后躯麻痹,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死亡率高,高达100%。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4)育肥猪:育肥猪场感性较差,症状轻微,有的见一过性厌食和轻度呼吸困难。多数呈亚临床感染。
(5)种公猪:发病率低(2%~10%)。临床表现为厌食,精神倦怠,呼吸加快,消瘦,但无发热现象。精子数量减少,活力下降。新疫区疫情发展急速、典型。随着猪群的更新、病情逐渐缓和,一般呈零星散发,症状不典型。
仅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点和病理变化很难做出诊断,必须排除其他繁殖呼吸系统疾病,才能怀疑本病。本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又易继发其他疾病.应结合实验室诊断技术来确诊。
(1)临诊特点
荷兰提出3项临床诊断指标,只要其中2项符合要求,判为蓝耳病。(1)怀孕母猪临床表现明显,每窝有20%以上的死胎;(2)8%以上的母猪流产:(3)哺乳仔猪死亡26%以上。
(2)鉴别诊断
应注意排除以下疾病:猪细小病毒感染、伪狂犬病、猪瘟、日本乙型脑炎和布鲁氏菌病等。
此外,可用病毒分离培养鉴定、PCR技术及抗体监测技术进行诊断。
4.1 科学免疫接种
根据各基层防控经验,防治猪高致病蓝耳病的关键,还是在于加强猪群免疫接种。市场上有售的接种疫苗,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种。具体那种接种疫苗,使用效果更好,学术理论界是百家争鸣。而就基层试验效果而言,当猪场有高致病蓝耳病出现,紧急接种高致病蓝耳病弱毒活疫苗,短时间内将获得更好的防控效果。1年内,紧急接种3次,疫情能得到更好的控制。
4.2 合理接种程序
具体接种程序,根据猪病病害情况,针对接种群体,有择选地科学制定免疫程序。
种公猪免疫,用灭活苗接种2次,中间间隔20d,同样疫苗,同样剂量;其他猪种,建议用弱毒活疫苗接种。有70日龄上母猪感染此病例,不建议立即接种,待到分娩产仔断奶后,再接种。早期仔猪,应该提前做好免疫接种。分别于3周龄、10周龄各接种1次,防疫效果较好。
4.3 完善抗体监测
猪高致病蓝耳病接种防控中,需进一步完善疫情监控体系。组织防疫员,定期观察报告疫情状况,坚持疫情举报检查制度。继续开展定时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要切实做到对监测阳性畜禽及时处置,对监测抗体水平低的及时补免,对监测发现的疫情隐患及时消除。加强生猪疫情高发地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监测。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的要及时报告,及时处置。
4.4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断奶仔猪的管理。研究证实:在3~4周龄仔猪断奶后,非常容易受断奶应激。加上体内母源抗体减少,保育舍内氨气浓度含量升高,营养性应激失衡,都将成为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诱因。日常加强饲养管理,具体措施落实到如下几环节:
4.4.1 严把“断奶关”
仔猪断奶期,加强管理,避免应断奶诱发的不良应激。通常情况下,断奶后的1~2d,最好饲喂乳猪料。并逐渐增加干饲料的含量,逐步进入适应期,直至全部饲喂干饲料。
4.4.2 严把“保育关”
进入保育期仔猪,加强管理,注意如下问题:仔猪的营养应激;保育舍中的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造成氨的慢性中毒以及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免疫力下降和圆环病毒感染。所以,针对保育舍仔猪和断奶仔猪蓝耳病的防控,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在饲养制度上,要采取“全进全出制制度”;仔猪23~25 d要接种蓝耳病灭活疫苗,还应及时清除氨气和减少应激。具体措施有:搞好环境卫生、适当的通风、应用理想蛋白技术,减少豆粕的用量,减少氮排放。
4.4.3 完善疫情预警机制
各地区完善疫情监测网络,准确把握疫情信息。科学应急特殊情况,加强预警预报水平。进一步完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快反应”,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当前要重点抓好重点地区和已发生疫情地区的病原监测。在经常监测的基础上,对上述地区组织开展集中监测。对发生的每一起疫情,必须及时采集样品进行病原的检测,并保存备份样品,初步诊断为疑似疫情,送样到省级实验室进行确诊。要突出对已发生过疫情地区、养殖密集区的疫情监测。
严格执行“四不一无”制度,即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和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尸体。养猪场(户)要及时通过深埋、焚烧等无害化方法处理死胎、死猪,严格进行圈舍以及场地的消毒,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当地动物防疫机构接到报告或了解临床怀疑疫情时,应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符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和病理指标的,判定为疑似疫情。判定为疑似疫情时,应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诊断,必要时送省级动物疫控机构或国家指定实验室。确认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时,应在2h内将疫情逐级上报至省级动物疫控机构和同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动物疫控机构按有关规定向农业部报告疫情。
各级动物疫控机构按有关规定做好日常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风险评估,充分做好疫情预警预报工作。
[1] 叶国强,李先囡,叶张利.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措施[J].家禽业,2010(3):30-31.
[2] 方小东,胡向东.猪蓝耳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317,319.
[3] 郭宝清,陈章水,刘文兴,等.从疑似PRRS流产胎儿分离PRRSV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6,1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