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腹泻的原因及其防治

2015-01-24 18:20周建东石银亮季晶晶刘康泉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5期
关键词:水样病原断奶

周建东石银亮季晶晶刘康泉

(1.如东县掘港畜牧兽医站,江苏如东 226400;2.如东县岔河畜牧兽医站,江苏如东 226400)

生猪腹泻的原因及其防治

周建东1石银亮1季晶晶1刘康泉2

(1.如东县掘港畜牧兽医站,江苏如东 226400;2.如东县岔河畜牧兽医站,江苏如东 226400)

生猪腹泻是兽医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多因素疾病,无论是现代化规模养殖场还是散养户均有发生。其特征多表现为:呕吐、拉稀、脱水,疏于治疗或治疗不及时会引起猪只死亡或预后不良,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故该病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常作为疫病防控的重中之重。但腹泻发病的机理较为复杂,致病因子众多,如不认真分析,会收效甚微,治疗结果不理想。现就平时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腹泻的诸多因素进行梳理分析如下:

1 生猪腹泻的原因

1.1 生猪自身生理原因

1.1.1 自身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

断奶仔猪和保育期的仔猪常因自身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再加上断奶的应激影响,造成消化道的损伤,使肠绒毛受损,胃酸分泌不足,对饲料中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消化能力下降,蛋白质腐败产物对结肠刺激,促使肠液分泌,粪中水量增加,造成拉稀腹泻。

1.1.2 仔猪自动免疫能力差

仔猪出生后通过初乳获得大量抗体,在哺乳阶段依赖这些抗体中和肠道病菌的感染,从而预防了某些疾病的发生,但同时也抑制了自身产生主动免疫抗体的能力。断奶后母源抗体供应停止,仔猪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善,于是对疾病的抵抗力弱,极易造成腹泻。

1.1.3 仔猪肠道微生物菌群不稳定

一般来说,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种类繁多,肠道菌群产生的有机酸对病原菌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但是仔猪从出生至成年,肠道菌群的变化十分显著,这给肠道病原菌的增殖有了可乘之机,尤其在仔猪哺乳阶段,由于乳汁的主要成分是乳糖,在猪胃肠上段乳酸菌可以把乳糖转化为乳酸。而断奶后,乳糖供应中断,乳酸菌不能利用淀粉,因而胃肠道乳酸含量减少,PH值上升,大肠杆菌逐步由大肠向胃肠上段侵入,其发酵代谢产物增加,刺激肠道蠕动,导致腹泻。

1.1.4 仔猪对日粮抗原反应

日粮中具有抗原活性成分的主要有蛋白质和少部分多糖。当仔猪采食一种新的日粮抗原后,在获得免疫耐受力之前要经历一段过敏期,这种发生于肠黏膜的局部过敏会导致小肠免疫性损伤,同时消化道的损伤为发病原菌感染和增殖提供了机会,加剧引起腹泻。

1.2 环境因素

仔猪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对温度、湿度及风速很敏感,在多风多雨的天气,气温忽升忽降,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等较为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常会因天气骤变一时难以适应,造成应激反应,导致腹泻。因此,不论是仔猪还是中大猪,对环境的要求都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有利于猪的快速生长。

1.3 饲料因素

1.3.1 霉变饲料引起腹泻

夏季高温高湿,霉菌会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猪对霉菌比较敏感,特别是仔猪,几乎一接触到饲料霉菌毒素就会产生腹泻。值得说明的是:日粮中缺少蛋白质、硒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是霉菌毒素中毒而导致仔猪腹泻的重要诱因。

1.3.2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或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常可导致腹泻

过量的蛋白质进入肠道,容易被大肠微生物利用并生长繁殖,蛋白质腐败形成的胺类物质对结肠黏膜刺激,促进肠液分泌,使粪水增加而导致腹泻。所以平衡饲料日粮中的氨基酸,合适控制蛋白质含量,提供全价易于消化的饲料是控制腹泻的重要环节。

1.4 管理因素

(1)猪舍结构不合理、通风不良、过分拥挤、光照不足

潮湿阴暗的圈舍环境特别适宜细菌的滋生。实践证明: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猪舍的环境卫生状况关系密切。此外,粪道贼风也容易导致仔猪拉稀。

(2)夏季高温冲洗猪圈时,用冷水直接冲淋猪身,高温高湿、忽冷忽热造成猪群温差应激,机体不适应,导致应激性腹泻。

(3)仔猪开食过晚,胃肠功能得不到及时锻炼,断奶时常会造成过料性腹泻。

1.5 疾病因素

1.5.1 细菌性疾病

(1)仔猪黄白痢

病原为埃希氏大肠杆菌,黄痢常发生于出生后一周内,尤其是3日龄的仔猪,有的甚至刚出生还未吃母乳就发生。粪便呈黄色糨糊状,有腥臭味,死亡率高。白痢发生于30d内的哺乳仔猪易发病,粪便呈乳白色、灰白色、黄白色,症状较轻,死亡率低,但严重影响仔猪生长。特别注意的是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于猪舍的环境卫生关系密切,常在气温变冷、饲料改变、环境卫生差等诱因下发病。

(2)仔猪红痢

病原为C型魏氏梭菌,出生7d内易发病。1~3日龄乳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程短。粪便为红色血样,常含有少量肠坏死组织碎片、气泡,腥臭明显,后肢可见常沾染血样粪便。有的猪只表现出症状后来不及治疗就死亡。

(3)仔猪副伤寒

病原为猪伤寒沙门氏杆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断奶至4月龄的仔猪易发病,表现为拉水样黄色恶臭便,并伴有体温升高,败血症等全身症状。

(4)仔猪水肿病

病原为大肠杆菌,仔猪断奶至2~5月龄多发,有神经症状,少数发生腹泻,不明显。

(5)猪痢疾

病原为痢疾密螺旋体,常发生于断奶后的架子猪,以7~12周龄最多,哺乳仔猪、成年猪较少发生。表现为最急性型发病后几个小时内死亡;急性型排红白相间胶冻样血便。有时可见大量黏液与血丝;亚急性型呈反复下痢,便中混有暗黑色血液,后贫血成僵猪。

(6)猪增生性肠病

病原为弯曲菌属的痰弯曲黏膜亚种,本病可分为肠腺瘤病,坏死性肠炎、局部性回肠炎和增生性出血性肠炎,多发生于育肥猪,尤其是16周龄以上的架子猪多发,其他3种则多发生于断奶后仔猪,尤其是6-12周龄的猪最常见。

1.5.2 病毒性疾病

(1)猪传染性胃肠炎

病原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冠状病毒,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病初表现为呕吐、腹泻、排灰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粪便,呈喷射样腹泻。仔猪死亡率高,尤其是10日龄内死亡率几乎达100%,而大猪则很少死亡。如无继发感染,一般一周后可痊愈。寒冷的冬春季节多发。

(2)猪流行性腹泻

病原为类冠状病毒,各年龄的猪均可发生。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症状较轻,死亡率低,传染也较慢。

(3)猪轮状病毒感染

病原为轮状病毒,哺乳期和保育期均可发生,表现为呕吐、拉黄白色或暗色水样稀粪,症状较轻,死亡率低,寒冷季节多发。

(4)圆环病毒

常发生于断奶前后和育肥期,排黄色、石灰色水样稀便,体温正常或升高。

(5)博卡病毒腹泻

从出生到育肥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生,常表现为呕吐,黄色水样稀粪,之后为酱油色水样粪便,呼吸急促。

(6)猪瘟

各个阶段的猪均可发生,病初粪便干硬后腹泻并带有血丝,高热,有败血症的变化。

1.5.3 寄生虫性疾病

引起猪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有猪蛔虫、猪类圆线虫、猪鞭虫、猪孢子球虫、小袋纤毛虫、猪结节虫。这些肠道寄生虫病的共同症状是消瘦、贫血、下痢、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甚至成为僵猪。其中类圆线虫、鞭虫还可出现便血症状。

2 治疗

猪发生腹泻时,首先要保证机体不脱水,而且不要急于人为用药止泻,因为腹泻本身是一种机体防御性生理功能,只有腹泻才能排出体内的有毒物质,防止内毒素中毒导致死亡。应先补充饮水,再及时分析病因,进行对症治疗。猪发生水样腹泻时,可能为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要考虑适当减料或停喂饲料,同时保证充足的饮水,确保不发生脱水。如猪水样腹泻且伴有发热症状时,可能伴有隐性猪瘟、圆环病毒之类的病毒病,只要机体体温不超过40.5℃时就不必急于用退热药,但在用抗菌药时可以加用一些抗病毒药,如:板蓝根、黄芪多糖类。对于细菌性腹泻,当拉稀呈水样,可用恩诺沙星或环丙沙星类抗生素配合阿托品进行肌注,同时饲料中或饮水中添加高度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连用2~3d。对重症脱水的猪必要时可进行补液强心防止酸中毒的对症治疗。对于病毒性腹泻,主要进行缓泻,做好保温,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及时内服补液盐,临床可以使用干扰素。可以对出生3周龄内的仔猪内服1~20IV的人用干扰素,可以明显提高患传染性胃肠炎的仔猪存活率。

3 综合防控措施

3.1 加强饲养管理

给猪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包括合理的温度、湿度与通风,做好防寒与保暖,防止因天气忽变导致发病,控制适当的饲养密度,及时清理粪尿污物,定期进行圈舍消毒,防止细菌感染与寄生虫滋生。努力做到“圈干、料净、空气好”。

3.2 做好常规免疫

建立适合本场的科学免疫程序,可以根据自身选用“TGE、PED”弱毒苗于母猪分娩前20~30d后海穴接种,或用PRV弱毒苗于产前15d和产后7d对母猪进行两次免疫,仔猪通过乳汁而获得被动免疫保护。对有副伤寒的猪场可考虑口服仔猪副伤寒疫苗。

3.3 尽快吃足初乳

当天可口服庆大霉素或环丙沙星可溶性粉,预防黄白痢,3d左右补铁,5~7d开始补料,及早促进其胃肠道的发育,早期料中可添加乳糖、益生素或柠檬酸、山楂片补酸,预防腹泻的发生。

3.4 严禁饲喂霉变饲料

高温多雨的季节注意饲料的保存,必要时可在饲料中添加霉菌吸附剂,饮水中加入VC与电解多维。

3.5 做好驱虫工作

母猪产前或配种前做好体内外驱虫工作,防止虫卵传染栏舍,感染仔猪。可用氯胍或球痢灵驱除球虫,用伊维菌素驱线虫。

猜你喜欢
水样病原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水样不同处理方式对高锰酸盐指数测定值的影响初探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宝妈给孩子断奶“心如刀割”该怎样断奶才更好呢
影响测定生化需氧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研究
平行水样分配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