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姚 王党伟 何 诚 卫利选 张小锋
(渭南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陕西渭南 714000)
养殖污染的来源及治理措施
刘 姚 王党伟 何 诚 卫利选 张小锋
(渭南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陕西渭南 714000)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养殖业的焦点话题。2013年发生的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使畜牧养殖成为环保问题的“引爆点”,人们更加关注养殖污染,其对人畜健康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寻找有效对策措施,实现生产和生态协同发展,成为摆在畜牧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1.1 养殖场
目前,虽然养殖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散养户的数量仍占有很大比例。很多养殖场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安排,使治污措施不能贯穿到每个生产环节。一是养殖场作为低利润企业,重生产、轻治污,加上不了解治污知识和治污处理技术,长期对污染听之任之,给社会带来危害的同时也阻碍自身发展;二是资金投入不到位,养殖场为追求经济效益,在治污方面创新技术少,相关设备先进性差,有些养殖场虽配套建有治污设施,由于高额的运行费和管理费用,长期闲置不用,造成资源浪费;有些养殖场则片面追求标排放或还田利用,不能因地制宜地优化和改进治理工艺、制定治理模式,导致治污处理费用较高,效果较差。
1.2 政府部门
养殖污染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第一来源,已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但对于如何更有效的治理养殖污染,需要进一步思考。一是政府对养殖业的发展缺乏科学的引导,在空间布局等方面没有进行很好的规划;二是环保监管部门对养殖业的环境保护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缺乏协作。
1.3 政策法规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各地政府也纷纷制定相应地方法规,并取得一定实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面对养殖污染的问题,抓生产还是治污染、要增长还是重质量,政府、行业及相关部门模棱两可,导致政策制定不完善,缺乏力度,使现有的政策法规难落实、可操作性差;二是缺乏对养殖污染物资源利用的扶持措施,如对有机肥生产企业、养殖企业等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养殖企业因资金问题对治污采取回避态度,造成治污不理想。
2.1 养殖生产中的粪污
养殖生产中产生的动物粪尿、孵化残余物、饲喂残余物及霉变饲料、污水等,是造成养殖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粪污等未合理利用,导致随意堆放和排出,不仅对周围空气、水源、土壤等造成污染,而且危害产业可持续发展。
2.2 病死畜禽的尸体
除大量粪便和污水外,养殖业还不可避免地产生动物尸体等废弃物。部分养殖者将病死动物尸体扔于路边、江河等,污染环境和水质,导致疫病传播;更有少数养殖者将病、死的畜禽宰杀后低价出售,上餐桌,危及食品安全和公共安全。
3.1 减量化原则
通过调整养殖结构和清洁方式,减少畜禽粪污的产生量。采用“清污分流、粪尿分离”、“干湿分离”等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处理难度及成本。
3.2 资源化原则
禽畜粪便经过科学处理后作肥料、饲料、燃料等利用,变废为宝。
3.3 无害化原则
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处理病死动物尸体及相关动物产品,消灭其所携带的病原体,降低养殖污染。
3.4 生态化原则
根据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生态学原理,以种养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5 产业化原则
采用产业化和专业化运作模式,建立有机肥厂,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可靠的有机肥保障。
4.1 提高对养殖污染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
一是养殖场作为养殖污染物的直接来源地,需加大宣传力度,让其管理者正确认识到养殖污染带来的社会危害和生态破坏,积极灌输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生态保护等方面理念;二是对于有能力配套治污设施的养殖企业,对其高额的治污设施费用和运转维护费用给予一定的补贴扶持;三是在政策上对自觉治污和创新治污技术的先进企业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树立典型示范并引领带动、积极推广;四是合理规划养殖区域,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把环保规划关,并配套相应有机肥加工企业,形成畜牧业产业新格局。
4.2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
一是政府部门应制定更为完善细致的法律法规来防治养殖污染,对养殖污染源进行细化并分类管理,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上都要落实至行动;二是环保部门和畜牧部门应就治污加强沟通协调,对养殖企业进行常态化监管,严格执法;三是加大饲料和兽药以及病死畜禽的监管力度,联合执法,提高日常检查频率,对于滥用、添加违禁物以及对病死畜禽随意丢弃或廉价出售企业或人员,加大处罚力度,确保公共安全。
4.3 改善养殖模式,提倡和推广生态养殖
一是提倡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养殖,对于养殖污染严重的小企业进行整改或取缔,对于新建规模养殖场严格审批,要求必须制定其所需投建的治污相关设施设备方案,验收时严格把关执行;二是推广生态养殖模式,种养结合、立体养殖和循环利用等,鼓励、指导养殖场如何变废为宝,既防止和消除畜禽粪尿造成的污染,又向农业生产提供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源,节约能源,促进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4.4 加大创新力度,不断研发和探索
一是加大饲料科学技术研究,在配制饲料过程中综合考虑动物生产性能、环境污染等各项指标,提高饲料利用率和转化效率,提倡使用酶制剂、益生素等;二是创新研发粪污处理技术,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创新出适合当地实情的粪污处理技术,依靠技术支撑和资金投入,实现治污技术升级和产品拓宽。
养殖污染治理是一项综合技术,是关系着人畜健康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使其变废为宝,不仅能带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还可以给生产者带来经济效益。需要政府、行业及相关部门统一思想,认真执法,加强养殖污染治理技术的不断摸索创新,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让生产和生态协同发展,保证国民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