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芬
(宾县人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400)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诊断价值的探讨
崔秀芬
(宾县人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400)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并明确诊断为早期脑动脉硬化症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50例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纳入的实验对象,超声探头选择2 MHz的监护探头,检查和记录好需要实验研究分析的指标,指标包括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基底动脉和峰时指数,最后通过结果数据综合评价脑动脉硬化的程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这两个指标监测上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基底动脉和峰时指数两组比较有较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基底动脉和峰时指数,可以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症做出准确的判断,在临床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经颅多普勒超声;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诊断价值
脑动脉硬化症在西医临床脑外科中较为多见。一般是指脑部血管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血管栓塞和软化,严重的会有坏死,这种病变是十分危险的,一旦发病,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多数患者死于冠心病脑卒中,且该病病死率颇高[1-2]。因此,能够科学快速的早期诊断脑动脉硬化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患者预后情况。本次实验主要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诊断价值,通过彩超监测的各项指标对患者的影响意义,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来自脑外科收治的50例早期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同时对照组的50例患者选择于其他科室并且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排除重大器质性病变患者、严重精神病史患者、排除孕产妇和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实验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在35~62岁,平均年龄为(42.3±3.8)岁。所有患者入院时检查血常规、心电图和血糖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选择固定2 MHz超声监护探头[1],对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以及基底动脉进行检测并做好各组的记录归档。对于心动周期和血流频谱的记录方法,是在每次观察心动周期时,将心动周期的起点、重脉搏切迹点时间和终结点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在频谱速度达到峰值以后,记录该时间点。重脉搏切迹点和终结点的时间差就是达峰所需要的时间[3],峰时指数是指达峰时间与心动周期时长的比值[4]。
1.3 诊断标准: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5]。①年龄范围在45周岁以上。②辅助检查可见主动脉有增宽现象。③眼底动脉硬化在Ⅱ级以上。④血液检查结果可见血清胆固醇升高。⑤临床诊断无其他脑血管病变和疾病。⑥神经系统检查呈阳性体征。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经过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这两项指标在两组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底动脉达峰时间观察组可见较对照组有显著延长,峰时指数的基底动脉也显著增大。观察组的达峰时间为(156.76±58.98)s,峰时指数为(0.51± 0.20),对照组的达峰时间为(85.28±26.13)s,峰时指数为(0.33 ±0.15),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脑动脉硬化症的高发人群是中老年群体,因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血液中的杂质会逐渐的增多,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也会高发,这些慢性病都是引发脑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饮食习惯不断更改,大量脂肪和油脂的摄入会加速病情恶化,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行为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脑动脉硬化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呈多发性,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也只能归类型的按照多数类似神经症状给予治疗,神经科能明确诊断的病大概有1/3,在这1/3里能治疗的也约只有1/3,由于疑难杂症较多,所以只能获得一个笼统的治疗方向,难以建立个体化的治疗,因此,在神经科会更加注重诊断技术,往往医院会运用各种先进的诊断技术来确诊病因,也就是所谓的“重诊断轻治疗”。经颅的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的基底动脉和峰时指数两项指标是诊断脑动脉硬化症的有用性价值指标,本次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这与以往相关报道相一致[6]。临床医师应用好这一标志性诊断信息,能够尽快做出诊断并及时治疗,这对于患者和家属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意义,直接影响患者疾病的预后和转归,降低该病病死率。如果诊断不明确不及时,患者在脑动脉硬化症晚期才被发现,会严重危害患者生活,多数患者会表现生活不能自理,完全性的痴呆状态,脑出血、脑缺血等血管病呈多发现象。
综上所述,经颅多普勒彩超检查可获得诊断脑动脉硬化症的敏感性指标,帮助临床快速并准确的诊断出疾病,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法,防止病情恶化,减少了该病的临床病死率和病死率,在神经科中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田发发,姚凤红,宋明谕,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诊断价值的探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7(5):495-499.
[2] 柯蕴博.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诊断价值的探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2,6(9):43-44.
[3] 韩冰.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6):3619-3619.
[4] 张燕丽.高血脂型脑动脉硬化症临床特点分析[J].医学信息,2014,3(9):189-190.
[5] 王玉珍,何奕涛.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动脉硬化症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9):17-19.
[6] 田秀娟,刘婷,宗文斌,等.脑动脉硬化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评价研究[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3,20(2):77-82.
R445;R743
B
1671-8194(2015)13-01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