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202例临床分析

2015-01-24 15:45:20涂秀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3期
关键词:获得性轮状病毒肠炎

涂秀英

(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重庆 400054)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202例临床分析

涂秀英

(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重庆 400054)

目的 探讨住院婴幼儿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及脱水,少数患儿有惊厥。感染途径:社区获得性轮状病毒感染156例(77.23%),医院获得性轮状病毒感染46 例(22.77%)。发病年龄:2岁以下发病189例(93.56%),而1岁以内达125例(61.88%),其中6~12个月81例(40.10%)。发病季节:春季40例(19.80%)、夏季29例(14.36%)、秋季66例(32.67%)、冬季67例(33.17%)。有92.57%的患儿伴有呼吸道症状。结论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好发于2岁以下,其中以6个月~1岁的婴儿发生率较大;发病季节以秋冬季为主,但初夏发病呈上升趋势;临床特征是腹泻、呕吐、脱水及发热,少数患儿有惊厥;对易感患儿,应注意医院获得性轮状病毒感染。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年龄;季节

近几年大量的研究证明,轮状病毒(RV)是秋冬季婴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RV位居小儿腹泻第一位(约占40%)[1]。主要临床表现有腹泻、呕吐、发热及脱水等。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2例RV感染患儿,全部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患儿。年龄为0~3岁,男女比例为1.46∶1。腹泻的诊断标准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医院获得性轮状病毒(nosocomial rotavirus,NRV)感染的诊断为入院后72 h以上出现胃肠道症状。全部202例,社区获得性感染156例,占77.23%,NRV46例,占22.77%,无症状感染8例,占3.96%。

1.2 方法:轮状病毒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方法),检测大便中轮状病毒抗原。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生化、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

2 结 果

2.1 发病年龄:202例患儿中新生儿有1例,29 d~6个月48例,7~12个月76例,13~24个月64例,25个月~3岁13例。其中2岁以内189例(93.56%),而1岁以内125例(61.88%),其中以6~12个月发病为多,共81例(40.10%)。

2.2 发病季节:202例患儿中3~5月发病40例(19.80%);6~8月29例(14.36%);9~11月66例(32.67%);12~2月67例(33.17%);其中7月发病25例(12.38%)。

2.3 临床表现:除8例无症状感染患儿外,所有患儿的大便均为蛋花汤样或稀水样,少数患儿有黏液便,无脓血,每日大便次数10次以下119例;>10次83例,腹泻天数为3~8 d,平均6 d。伴呕吐37例(18.32%)。伴发热121例(59.90%)。轻度脱水156例(77.23%),中度脱水32例(15.84%),重度脱水5例(2.48%)。惊厥17例(8.42%)。伴有呼吸道症状187例(92.57%),主要症状为流涕、鼻塞、咳嗽、喘息等。以面色苍白、嗜睡、腹胀、阵发性哭闹等为表现的24例(11.88%)。

2.4 合并症及并发症:在202例患儿中,合并上呼吸道感染32例(占15.84%),合并支气管炎19例(占9.41%),合并支气管肺炎49例(占24.26%),合并毛细支气管炎87例(占43.07%)。合并细菌性肠炎11例(占5.45%);合并幼儿急疹5例(占2.48%);败血症3例(占1.49%);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占0.50%);先天性心脏病7例(占3.47%);贫血31例(占15.35%)。137例检测心肌酶谱的患儿,异常者89例(占64.96%);68例检测血生化的患儿,低钾血症11例(占16.18%),肾功不全1例(占1.47%);17例检测血气分析的患儿,代谢性酸中毒4例(占23.53%)。

3 讨 论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RV感染后主要侵犯上部小肠的微绒毛上皮细胞,使其凋亡。病变细胞脱落,微绒毛变短、变钝。取而代之的是原位于隐窝底部的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由于炎症病变导致小肠功能丧失,水与电解质分泌增加,吸收减少,引起腹泻。另外小肠微绒毛功能障碍时,双糖酶分泌减少,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在肠腔内聚集引起渗透性腹泻[3]。临床上表现为大便次数多、量多,如蛋花汤样或水样,无脓血,常伴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即出现呕吐,由于吐、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也存在无症状轮状病毒感染的患者。

本文统计了202例0~3岁的患儿,其中2岁以内189例(占93.56%),而1岁以内125例(占61.88%),其中又以6~12个月发病为多,共81例(占41.10%)。与文献报道的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年龄相符合。本文中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仅1例(占0.50%),可能与本院因条件所限,收治住院的新生儿患儿较少有关。

本文轮状病毒感染的发病季节以秋冬季为主,与文献报道一致。但本文中7月份轮状病毒感染发病25例,占了12.38%,提示初夏轮状病毒感染呈上升趋势。

在性别上,轮状病毒感染存在差异,202例患儿中,男性120例,女性82例,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有文献[4]报道,住院1周以上,RV肠炎院内感染率为19.6%,我院轮状病毒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2.77%,高于文献报道。其发生的原因复杂,住院患儿原本就有其他疾病,抵抗力较差,而病房管理不够规范,对住院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未采取有效的房间隔离,周围环境消毒、家属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够等原因可能是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的原因。

总之,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存在多种肠外表现。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上一般采取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而防止轮状病毒的流行及院内感染的发生,应采取综合措施。建议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尽量同住一室,实行房间隔离,专人护理;加强卫生宣教;提倡婴儿母乳喂养、医院环境的严格消毒、医务人员酒精洗手以及口服益生菌[5]。而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为最理想的预防措施。

[1] 魏升云,张淑珍.轮状病毒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6): 408-409.

[2] 方鹤松.小儿腹泻病[M]//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6-1300.

[3] 卢爱洁.轮状病毒肠炎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1,4(7C):122-123.

[4] 成小平,江莲,杜玉春.医院内轮状病毒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131.

[5] 卢宏柱,刘丹,王琳.社区获得性与医院获得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住院患儿5年回顾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7):1194-1195.

R725.7

B

1671-8194(2015)13-0137-02

E-mail: 13370722299@163.com

猜你喜欢
获得性轮状病毒肠炎
获得性指状纤维角皮瘤验案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防不胜防的秋季轮状病毒腹泻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成人获得性扁平足的治疗进展
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25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以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肝脑变性2例报道
西南军医(2015年3期)2015-04-23 07: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