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艳 指导老师:王瑞丽
(1.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36 2.北京市中西医结合 医 院)
顽固性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轻者闭目自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甚则晕厥,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可见于西医中的高血压病、梅尼埃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等疾病,病情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笔者作为北京市海淀区首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跟随王瑞丽副主任医师临证学习,受益匪浅。王瑞丽老师从浊阴论治顽固性眩晕,辨证分析精确,处方用药严谨,寥寥数剂,每起沉疴。现总结其经验如下,以飨同道。
顽固性眩晕的发生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感受外邪有密切关系。王瑞丽老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脾胃功能息息相关,若“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或过食寒凉,损伤脾阳,脾胃阳气不足,运化功能减弱,不能腐熟水谷,化生精微,反而聚湿生痰,阻滞中焦,日久成为沉寒疴冷,此时外感风寒或饮食生冷,外寒引动内寒或寒邪直中脏腑,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成顽固性眩晕。
针对本病的脾胃虚寒为其病变基础,痰浊、湿毒、水饮等诸因素互相影响裹挟为病的特点,治疗上应同时注重调理脾胃运化,温中降逆化浊。又因浊阴之邪易黏滞不去,兼之忧思恼怒,郁而化热,湿浊、郁热往往互结、互为因果,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治疗也应重视其郁热的一面。
若眩晕发时不能站立,不能睁眼,伴有恶心,或呕吐涎沫,偏头痛,或巅顶头痛,便溏,胃脘怕凉,舌淡暗苔水滑,脉沉细或弦细,立法遣方,常选用吴茱萸汤为主方,温中降逆,通阳化浊。若伴有手足冰凉,呕吐清水,下利较重,明显恶寒,脉细者,常合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或四逆汤等回阳救逆;若伴有心慌、胸闷,喜热饮,小便频,量少,不畅者,四肢凉,或小腹冷胀,面色晦暗者,常合用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温阳化饮;若患者伴有呃逆,嗳气,泛酸,饮食不振,胃胀,咳吐黏痰,眠差,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或细滑者,常合用外台茯苓饮、温胆汤等健脾化痰;若伴有口干、口苦、便溏、烧心、胃胀、舌暗红苔白腻、脉细滑数,常合用半夏泻心汤或甘草泻心汤等解郁热、化湿滞。
患者某,男,25岁,2013年12月5日就诊。主诉:反复发作性眩晕5月余,加重1周来诊。5个月前开车时出现眩晕,不能自行开车及站立,伴有心悸、恶心欲呕、腹泻等,休息2d后有所缓解,但之后一直无食欲、嗳气,5个月来体重下降15kg。近1周来上述症状加重,严重时伴有恶心欲呕,心悸胸闷,四肢麻木,头痛,自述有濒死的感觉,曾查核磁示颈椎间盘突出,动态心电图正常,舌淡边有齿痕,苔白滑,脉细滑数少力。辨证为胃虚饮停、浊阴上逆。治拟温中散寒、降逆化浊之法。处方:吴茱萸10g,党参10g,生姜20g,大枣10g。3剂,配方颗粒,开水冲服,日1剂。二诊(2013年12月8日):自述当日下午服药后觉头晕加重,休息半小时后减轻,晚饭食欲明显增加,饭后服用另外半剂,当晚又增加了夜宵,并开始吐出多量的白色泡沫痰,自觉胸中舒畅。三剂药尽,仍有轻微头晕,精神明显好转,食欲大增,脉亦较前有力,前方合苓桂术甘汤继服1周愈,随访至今无不适。
王瑞丽老师临证30余年,师古而不泥古,根据临床辨证施治,尤其重视浊阴之邪与顽固性眩晕的关系,而浊阴之邪的产生与脾胃虚寒密切相关,故治疗上温中健胃、化浊降逆贯穿始终。对于兼挟证亦可随证加减,灵活治疗,故而每每取得良效,对顽固性眩晕的治疗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