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释放医疗资源空间

2015-01-24 11:41:15《中国数字医学》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妇幼挂号智慧

·消 息·

用“互联网+”释放医疗资源空间

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共80多家医院上线了智慧医院系统,让患者不同程度地在线上实现预约挂号、诊间支付、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和诊后随访等功能。比如,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妇幼)的移动智能医院后台系统显示,病人就诊过程中的非诊疗时间大大缩短,排队挂号时间甚至被消灭。“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这样的尴尬不再出现,这大大提高了患者就诊的体验。实际上,智慧医院的概念早在几年前便开始流行,但各地医院尝试的结果不尽相同。为什么困扰广州妇幼多年的“看病难”问题得到了化解?将互联网思维用于关注用户体验是核心,而互联网应用的持续改进是用户长期使用的保证。

可想而知,一个涉及移动挂号系统、分诊系统、医生药房配发药系统、检验检查系统、治疗确费系统等院内院外复杂对接的智慧医院系统,一开始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漏洞。只有像互联网业内规则一样,短则一周、长则两三个月系统便完成更新改进,才能达至好的用户体验,这样的智慧医院,患者才会“买账”。随着“互联网+”的导入,医疗资源将得到最大化利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患关系的紧张,为持续推进医改释放了新的空间。如同互联网专车这条鲶鱼搅动了出租车改革这池水,“互联网+”的应用,也会对传统的医院管理体系、医保结算方式和监管发出挑战。

不少参与智慧医疗系统设计的专业人士发现,理想的智慧医院在技术上已不存在任何障碍,有的只是管理和政策上的障碍。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个真正发挥作用、让看病变得不再困难的智慧医院,不仅需要医院对院内传统管理惯性“开刀”,更需要医保部门、医疗管理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的协同“会诊”,能放的必须放,可以放的要争取加快下放。唯如此,一两个医院的“单兵突进”和“持续努力”才不会“昙花一现”,智慧医院才能普及。技术的进步让过去设置的一些流程变得“不合时宜”,技术的进步也让监管变得更简捷。此时更需管理部门认真思考,如何配合医院,将技术释放的便民、惠民红利真正落到患者身上。要明白,“互联网+”已是大势所趋,助力建设一个患者、医生、医院和社会都不再“各吐各槽”的医疗机构,何乐而不为?

(摘自《中国数字医学》)

猜你喜欢
妇幼挂号智慧
分析探讨自助挂号系统在门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文信息(2021年12期)2021-03-09 07:28:20
加强法治建设 保障妇幼健康
公民与法治(2020年8期)2020-05-21 07:39:38
我国妇幼健康事业蓬勃发展
我会独自挂号
精品优质服务 呵护妇幼健康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30
广西:“免补”举措 造福妇幼健康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44
挂号中介服务“赔本赚吆喝”
中国卫生(2014年2期)2014-11-12 13:00:12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与创想(2013年7期)2013-11-18 08:06:04
分时段预约挂号的实现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