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红 辛晶晶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医院,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
护理干预在腰椎穿刺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张向红 辛晶晶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医院,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腰椎穿刺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腰椎穿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及对照组(98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恐惧情况、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腰椎穿刺患者行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轻患者疼痛,使腰椎穿刺顺利进行,而且术后并发症少。
护理干预;腰椎穿刺;恐惧;疼痛
腰椎穿刺术是在局麻下进行的一项有创的检查性操作,可给疾病的诊断提供直接可靠的依据。手术可引起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反应[1],尤其是使患者在手术前和操作过程中产生恐惧和紧张的情绪,从而给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并且术后并发症会大大增多。为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确保腰椎穿刺术的顺利进行,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现将我科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行腰椎穿刺的160例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分析。
1.1 一般资料:160例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87例,女性患者73例,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为44.5岁。颅内血肿61例,颅内肿瘤4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9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认知水平、疾病种类及病情程度上无明显差别。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腰穿护理,即术前做一般对症护理。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即在穿刺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侧卧位是最理想的穿刺姿势,患者双肩连线和双侧骼嵴的连线与操作台垂直,大腿屈向身躯,头颈向胸部屈曲,这样可使脊柱达到最好的弯曲,棘突充分分开。对烦躁不安的患者术前半小时可肌内注射镇静剂如鲁米钠。对不合作者协助固定正确体位,尤其是在进针时要保持好体位,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腰穿的过程,并示范腰穿的正确姿势,为缓减患者的紧张情绪,可允许家属陪伴左右。术中密切观察患者面色、意识、呼吸情况,若患者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可于穿刺前30 min快速静脉推注20%甘露醇,患者症状缓解后再行穿刺操作。视患者情况术后去枕平卧4~6 h,对习惯高枕者,可以在其头后放一薄枕,使颈部肌肉松弛,腰背处也可垫一个薄枕,以防止穿刺后腰背部不适。要根据需要控制脑脊液引流量,过快过量引流有致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的危险。术中可以引流时总量在40~60 mL,预防性引流量在150 mL/d治疗性引流量350 mL/d。注意患者体位,可在头高15°~30°变动体位,避免压疮发生。总之,腰穿的姿势和体位,尤其腰穿术整个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是保证腰穿过程的顺利进行及减少腰穿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1.2.1 认知干预: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害怕腰穿后留下后遗症,对腰穿都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术前的宣教和解释工作,由责任护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有关穿刺的大致步骤和相关的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对此项检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解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疑虑,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以便更好的配合手术。
1.2.2 心理干预:心理护理包括穿刺前应该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是关键。腰穿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腰穿是患者所患疾病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之一,不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顾虑,及时腰穿检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脑脊液的生成过程,抽出的2 mL脑脊液,人体自身大约10 min就可产生。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根据不同年龄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对年长患者尽可能地用肯定的语言耐心地讲解检查的目的和手术操作中的配合,穿刺前后尽可能不与患者讨论或暗示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对幼儿患者,因其不具备很高的理解能力,穿刺时可以让家长陪伴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和信赖感,态度和蔼,使患儿产生亲近感,通过上述措施给患者以心理支持,从而得到患者的配合,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也会大大减少。
1.2.3 行为干预:术前指导患者做放松肌肉的训练及穿刺体位的训练,有助于放松能力的提高。术前要提醒患者排便。穿刺时握住患者的手守护在患者身边,给患者以安全感。在穿刺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及时给予分散患者注意力等心理疏导直到穿刺术结束,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在腰穿术过程中,如果不慎穿刺针穿透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有可能导致患者腰穿术后头痛(PLPHA),有的甚至因头痛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而要给予密切观察和相应的干预。轻微的头痛可以嘱患者卧床休息数日即可消失,若仍无明显改善者,可以采用针刺合谷、太阳等穴位缓解头痛或及时告知医师给予相应治疗。有研究表明,不良暗示可以引起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是引发腰背痛的重要因素。
1.3 效果评价
1.3.1 恐惧程度分级:无或有轻度恐惧感及不舒适感为Ⅰ级;有恐惧及不适感,并试图回避的为Ⅱ级;有强烈的恐惧感,需用镇静剂或由他人协助固定保持体位才能完成腰穿术的为Ⅲ级。
1.3.2 疼痛程度分级:依据WHO疼痛程度4级评估法[2]。0级:无疼痛或稍感不适;Ⅰ级:轻微疼痛,可忍受;Ⅱ级:明显疼痛,仍可忍受;Ⅲ级:剧烈疼痛,不能忍受或大喊大叫。
2.1 对照组(97例):Ⅰ级31例(32.60%),Ⅱ级57例(58.20%),Ⅲ级9例(9.20%);观察组(63例):Ⅰ级35例(56.50%),Ⅱ级26例(40.30%),Ⅲ级2例(3.20%);由此看来,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恐惧程度较轻。
2.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对照组(98例):0级5例(5.10%),Ⅰ级17例(17.30%),Ⅱ级69例(70.40%),Ⅲ级7例(7.20%);观察组(62例):0级19例(30.7%),Ⅰ级40例(64.5%),Ⅱ级3例(4.80%),Ⅲ级0例(0.00%);由此可见,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程度较轻。
腰椎穿刺是一项有创检查,患者由于对疼痛等不适的惧怕,在穿刺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恐惧的心理,致使穿刺时产生身心的紧张,给操作造成一定的困难[3]。
护理干预又称为行为及心理矫正,是指干预的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外在行为举止及具体的心理状态上,通过学习和调整或改变异常的心理状态和身体自觉症状,以建立起健康有效的行为[4]。护理人员可通过语言及行为示范进行心理的干预,改变患者的身心状态,增强抵抗力,从而改善各种身体及心理的症状,重新调整患者与环境之间的平衡。护理干预的目的是帮助行腰穿术的患者更好调整身心状态,更好的配合检查及治疗。因为情绪与身体感觉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焦虑情绪以及心理恐惧的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及不适感增高。上述比较显示,观察组恐惧情况及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通过护理干预,不但使恐惧、疼痛及身心不适感的发生率降低,还可以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主动配合,使腰穿的成功率大大提高。护士应以良好的沟通技巧及服务质量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并通过了解和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使其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各种诊疗。
[1]崔东辰,耿军.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应激 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4):692.
[2]薛萍,贾萍,王郁,等.心理护理对大肠镜检查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48.
[3]王兴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86.
[4]匡裕玖.经皮穿刺肾活检患儿穿刺配合程度分析和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4,19(7):62.
R473.6
B
1671-8194(2015)03-0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