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蜜蜂四十年

2015-01-24 08:45张远泽
中国蜂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蜂场养蜂蜂群

张远泽

(山东肥城市老城镇张花峪养蜂场)

我与蜜蜂四十年

张远泽

(山东肥城市老城镇张花峪养蜂场)

1976年8月,肥城县为了发展多种经营,举办了养蜂培训班,我村地处五岳独尊的泰山西首,三面环山,有槐花、荆条两个主要蜜源,18岁的我受村里委托,参加了培训班。当时授课的老师是山东农业大学的王贻节教授,天气很热,他摇着扇子为我们讲课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20多天的培训学习结束了,肥城放蜂大队的领导从外地购进蜂群,我们村也分到10群,当时只有30多块钱一群。那时候放蜂队的规定,养蜂员为村里转地放蜂,村里最低每天补助生活费0.7元,村里条件稍好一点的补助到0.8元,另外,每天补助半斤粮食,加上自己的口粮卖到粮所,再换成全国统一粮票。由于粮食不宽余,每人每月规定22.5 kg,到外省后再用粮票去粮所买回大米或者面粉,村里再给记10工分,就这样开始了南下北上的追花夺蜜的生活。

由于每年去广东越冬繁蜂都是去同一个村,自然而然和当地的村民就熟悉了。记的1979年去广东越冬,当地的白糖紧张,只供给当地居民生活需要,副食品商店的服务员就对我们说:就是不卖给你们这些蜜蜂佬(当地人对养蜂的称呼)。有的蜂场跑出几百里路寻购白糖。正发愁时,离我们蜂场住的很近,一位叫黄志华的小伙经常来玩,知道此事后,便托一位在县城住的亲戚,这位老太太有七十多岁,个子不高,胖胖的,背着孙子,她是本地人,熟人多。每个商店最多卖2.5 kg,我们就在商店门旁等着,怕服务员看出我们是养蜂的。将近一天时间,跑遍了县城的所有副食品商店,买了不到50 kg,暂时解决了燃眉之急。当时,对老太太也没有表达一下谢意。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有些不安。每年在广东越冬近3个月,我们的蜂场背靠大山,有个做饭的柴油炉也舍不得烧,柴油按计划供应。蜂闲之时,我们就跟着当地人上山砍柴,遇着困难都互相帮忙。1980年冬天,志华家盖房子人手不够,我就前去帮忙。我没有什么技术,就只好帮着挑用泥巴做成的土坯,一次挑两块,一担有30 kg,一天下来累得筋疲力尽,第二天睡了一天。志华爸妈很是感激,我虽然累点,但心里感觉甜滋滋的。每年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杀一头猪,一些要好的村民邀请我们作客,拿出当时最好的牡丹、大前门香烟,和自家美食招待我们。每年重返这里越冬,村民对我们是那么的热情,那么的亲切。

1981年改革大潮,肥城放蜂队去南方越冬装过十多个30吨的火车皮,一百多人的养蜂队伍就此解散了。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制,我家也分了6亩多山地,村支书找到我说:以后集体不留什么项目了,蜜蜂全部处理,每箱35元,你们两个养蜂的优先,如果你们不要,村、生产队、干部包括你们养蜂的每人2箱分下去。全场50多群,近2000元,当时也算个大数目,去哪里弄那么多钱,当时家庭状况又不好,只好留了2群。有了这2群,将来不愁没蜂养,自己会育王、分蜂,买了些蜂箱,扩场很容易,可实际养起来,并非想像的那么容易。当时给集体养蜂,是跟着花走,在南方越冬繁蜂,现在是在北方定地饲养,有着截然不同的气候条件,管理上乱了头绪,每年春天越完冬蜂群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蜂群一直扩张不起来。老伴很生气的说:“每年不少喂糖,赚不到多少钱,干脆一壶开水浇死,没了这个心思,专心干点别的事情。”说的我憋气窝火,无言应答。心想,赚不到钱,是我管理技术不到位,但我也要养着它,因为太爱小蜜蜂了。查出原因来,才能得到好的发展,养蜂这个行业,技术含量高,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虽然老师从理论上传授给一些知识,听得也非常明白,可实际管理起来并非那么容易,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给集体放蜂时就没有相关资料可读,遇到问题只是蜂场之间见面商量一下就做,对症不对症也就那样了,在北方定地饲养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盲目管理。孩子了解后,便从济南买来了相关书籍,有《养蜂技术问答》和《蜜蜂病敌害防治手册》等,从1999年一直坚持订阅《中国蜂业》从中吸取各种营养,能借用的就借用,遇到问题从书中找答案,我的饲养技术逐步得到了提高。

养蜂容易,保蜂难,近五六年,我的蜂群一直保持计划之内80多群,蜂产品产量逐年提高,收入很可观。

近几年,邻村种植的樱桃进入盛果期,每当春暖花开之时,前来授粉的果农纷纷找上门,我便开着手扶拖拉机一一送到果农地头。每年授粉这一项收入近万元(120元/群)。以前看到浙江养蜂师傅移虫、取浆,犹如蜻蜓点水,神速一般,感到这项技术既神秘又陌生,现在我也很熟练掌握了取浆技术,每年取浆都在80 kg以上。为了保证王浆质量,去年花近4000元换了台大冰箱。再加上蜂蜜2000 kg,每年在家门口就能纯挣8万多元,单产、总产高于其他蜂友。并从中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养蜂的管理办法,这都与《中国蜂业》相依相伴的结果。每当和老伴闲聊时,我总是夸几句:“真是小蜜蜂,大财富”。

靠养蜂改变了我家的一切,盖上了新房,儿子首都师范大学毕业,结了婚,又在北京买了房,家里吃的,用的不都是靠养蜂收入吗?老伴也渐渐爱上了蜜蜂。早春气温低,她把冻昏的蜜蜂帮着捡起来,取蜜,挖王浆,干些零活,给我增加了养好蜂、多养蜂的积极性。再回过头来看以前给集体养蜂,除去火车费、汽车费、生活费等基本上剩不下多少钱,罪没少受,到现在感觉有些对不起父老乡亲。那种管理蜂群的办法实在是太落后了,干一行爱一行,做到老学到老是多么的重要啊。

猜你喜欢
蜂场养蜂蜂群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邢台县蜂群南繁培育工作启动
“蜂群”席卷天下
蜂群自组网双信道频率分集多址接入协议
污水源是春季爬蜂的元凶
春季蜜源失收 转地放蜂步履艰难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养蜂女状元
有计划安排蜂场确保稳产稳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