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娟 李 晶
(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使用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要点
张洪娟李晶
(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化疗药物是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治疗药物,化疗药物作用在肿瘤细胞生长繁殖的不同环节上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安全使用化疗药物,避免化疗药物外渗是使用化疗药物的重要护理措施。
化疗药物;外渗;护理要点
①烷化剂:直接破坏癌细胞DNA结构和功能,如环磷酰胺(CTX) 、氮芥、塞替派(TSPA)、硝卡芥、马利兰等。②抗代谢药物:该药物干扰核酸生物合成,如5-氟尿嘧啶(5-Fu)、甲氨蝶呤(MTX)、阿糖胞苷(AraC)、巯基嘌呤等。③抗生素类:该药物嵌入DNA干扰RNA转录,如阿霉素、表阿霉素、吡柔比星、丝裂霉素(MMC)、博莱霉素 (BLM)、放线菌素D(DACT)等。④植物类:该药物干扰蛋白质合成,破坏DNA结构如长春新碱(VCR)、喜树碱、羟基喜树碱等。⑤激素类:该药物改变失调状态,抑制肿瘤生长,如强的松、地塞米松(DX)、乙烯雌粉、三苯氧胺等。
大多数化疗药物属于高渗性细胞毒性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的各个阶段,渗漏到周围组织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抗癌药物能影响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血管壁细胞坏死有关,同时药物渗漏导致局部浓度增高,坏死细胞内外渗透压,使局部pH值改变,毛细血管痉挛,供血减少,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坏死。化疗药物外渗对机体的影响与药物种类、酸碱度、渗透压、浓度、渗出量、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I型变态反应有关。有些药物渗漏后对机体并无太大影响,而有些化疗药物外渗后均可引起局部组织的坏死或腐烂。
分为以下三类:①发泡性药物:蒽环类(阿霉素,表阿霉素),植物碱类(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长春花碱)、抗生素类(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柔红霉素)等。②刺激性药物:氮芥、甲氨蝶呤、米托蒽醌、足叶乙苷、达卡巴嗪、紫杉醇、奥沙利铂等。③弱刺激性药物:门冬酰胺酶、氟尿嘧啶、环磷酰胺、阿糖胞苷、顺铂、卡铂等。
①患者主诉注射部位有尖锐的刺痛或烧灼感。②患者的注射部位出现肿胀现象。③静脉推注药物时感到注射存在阻力。④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突然变慢,输液不顺利。
①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见于早期,局部肿胀,红斑、持续刺痛。②静脉炎性反应期:见于渗漏后2~3 d,沿静脉走向条索状肿胀、发红,引流淋巴结肿大、疼痛,可出现发热。③组织坏死期: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肌层,甚至深部组织结构受累。
6.1注射部位的选择:勿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部位,注意保护血管(最好选上肢静脉,避免选择下肢静脉)。
6.2合理选择血管:根据药物选择血管,发疱性、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不宜选手足背小血管。长期化疗的患者,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的注射选用小静脉,保护大静脉,最好通过静脉插管化疗。
6.3注射方法:避免机械性损伤,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注射时先使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后,再输入化疗药物;提倡使用留置针,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避免滑脱和刺破血管壁,并妥善固定;注入发疱剂前,对使用血管进行正确判断。
6.4加强患者配合:化疗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护士做好床边看护,密切观察输液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外渗,发疱剂滴注时,减少患者的活动,化疗时如有异常感觉,及时报告护士。
6.5合理使用药物:①正确掌握给药的方法、浓度和输入速度,化疗药物配制浓度不宜过高,输入速度不宜过快。②正确的给药方法:不能用有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用药前后可冲管、中间给药;静推时边推药边抽回血,确保药物在血管内。
7.1发现化疗药物渗出,立即停止输入药物,尽可能用注射器吸出进入皮下的化疗药物。以减少化疗药的渗出量。
7.2在原针头静脉推注生理盐水5mL内加入地塞米松5 mg后,拔掉针头,或用0.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7.3 给予冰敷或33%硫酸镁湿敷或喜疗妥外涂。①草酸铂及长春碱类药则不宜采用冰敷,以免加重末梢神经不良反应的发生。②喜疗妥(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具有抗炎、促进水肿和血肿吸收,抑制血栓形成和生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受损组织再生的功能,可迅速缓解疼痛和压迫感,减轻水肿和血肿,使腿部沉重感迅速消失。适用于浅表情静脉、静脉曲张性静脉炎;静脉曲张和硬化术后的辅助治疗;血肿、挫伤、肿胀和水肿;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输液和注射引起的渗出;抑制瘢痕的形成和软化瘢痕。
7.4抬高患肢,避免局部按压;密切观察及随访,出现组织破坏及溃疡时酌情进行手术治疗。
8.1配药前:首先采用六部洗手法洗手,戴一次性帽子、口罩(内加垫数块无菌纱布)穿防护衣,戴聚氯乙烯手套,防护眼镜,操作台面覆以一次性防护垫(可用一次性治疗巾代替),以减少药液污染。
8.2配药时:应注意尽量勿使药液溅出,气雾逸出,垫无菌纱布打开安瓿,对于粉剂药物,应小心沿瓶壁缓慢注入溶解剂,待药粉浸没后再行摇匀,以防粉末逸出,要防止由于瓶内压力增高使针栓脱出造成药物污染,因此加药针头应粗些,尽量把空气排在安瓿内。配药时,动作应当稳重,防止药液外溅。
8.3配药后:加药完毕立即脱去手套,切勿戴手套触摸其他物品。再用流动水彻底冲净双手,备药后使用一切污染物应放于污物专用袋中集中放置封闭处理,用三氯消毒液反复擦拭加药台面地面。
9.1药物的输注:非刺激性化疗药物建立静脉通路确保一针见血。避免反复探穿,使用化疗药物前确保套管针在血管内,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后输注化疗药物,连续应用两种化疗药物之间冲管,先应用刺激性强、输注时间短的药物,再应用刺激性弱,输注时间长的药物。
9.2加强巡视:发泡性化疗药物自输注开始每15min巡视一次,其他化疗药物每30~60min巡视一次,观察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回血是否良好,穿刺处有无红肿、渗出,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有无疼痛灼热感等。如有异常立即停止输液。化疗药物输注完毕后冲管,该静脉通路不能再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以免造成静脉损伤。药物外渗发生1周后,如患者出现局部皮肤破损,则上报护理部。
10.12%利多卡因:具有扩张局部血管及、止痛作用,利多卡因可阻止溶媒体释放致炎、致痛、致敏物质,减少炎症扩散,促进组织修复,利多卡因用于局部浸润的浓度一般为0.25%~0.5%。
10.2地塞米松:具有稳定生物膜的作用,防止致炎、致痛、致敏物质的释放作用,减少局部炎症的扩散,促进组织修复。
10.3冰敷:冰敷不仅可以降低局部温度,减少局部多余的药液对活力组织的继续损害,降低局部组织代谢,冰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渗出,使某些局部破坏因子灭火,还可使神经末梢及细胞的敏感性降低,减轻疼痛或缩短疼痛的时间及对组织细胞的损害。采用持续冰敷能降低局部温度和耗氧量,缓解局部组织坏死的速度。
10.4硫酸镁:血管平滑肌松弛,扩张血管,阻止过敏物质释放,减少对血管的刺激性,同时可使水肿消退,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损害,达到消炎去肿的效果。
10.5喜疗妥:具有抗炎、促进水肿吸收,促进局部血管、刺激受损组织再生的功能,可迅速缓解疼痛。破损及开放伤口不可使用。
10.6安尔碘:可起到持续杀菌的作用。
此外,还可以使用静脉炎贴、红外线、超短波等,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并能够治疗静脉炎。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细胞修复,缓解疼痛,消炎镇痛,加速组织再生修复。
[1] 江君微.化疗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J].医药导报,2008,27(7):859-860.
[2] 杨青.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护理的新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6):1070-1071.
[3] 王惠珍.护理人员化疗职业防护现况调查分析[J].广州:第一军医大学,2006.
R473.73
A
1671-8194(2015)10-02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