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
浅谈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张霞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3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观察组VS对照组:体重(59.5±10.4)kg VS (45.3±9.9)kg;住院时间(19.9±5.9)d VS (34.8±6.8)d;血淀粉酶恢复时间(5.1±1.5)d VS (7.3±1.9)d;尿淀粉酶恢复时间(9.3±3.2)d VS (15.2±3.8)d;并发症发生率16.8% VS41.2%。两组患者在体重、住院时间、血淀粉酶以及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 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早期肠内营养表现出了相当积极的临床疗效, 可实现对患者肠道的有效保护,抑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早期肠内营养;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疗效
急性重症胰腺炎起病急、发展快, 会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该病患者容易出现包括营养不良在内的多种并发症[1]。因而在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便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是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该病患者的营养状况, 已成为时下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选取13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13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中男41例, 女25例;年龄24~65岁, 平均年龄(45.6±6.7)岁;CT分级D级、E级分别为57例和9例。对照组男45例, 女21例;年龄25~66岁, 平均年龄(47.1±6.3)岁;CT分级D级、E级分别为55例和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CT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CT分级采用Balthazar CT分级评分系统:A级0分;B级1分;C级2分;D级3分;E级4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待患者入院之后, 采用常规治疗, 包括:①禁食(本组7~14 d, 观察组3 d);②胃肠减压;③营养疗法;④解痉镇痛;⑤中药以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3]。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除接受上述常规治疗方法之外,还需在各项生理功能均比较稳定的条件下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通过内镜将空肠营养管准确放置在患者幽门孔以下30 cm处, 并使用X线进行校正。第1~2天的肠内营养液选用等渗盐水, 输注量为500 ml/d, 第2~3天的输注量增加到1000~1500 ml/d。刚开始的输注速度控制在25~50 ml/h, 待患者适应之后循序渐进地增加到100 ml/h, 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调整和控制输注量以及速度。
每天记录患者的症状以及特征;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 并通过CT对患者胰腺形态学变化进行检查, 频率均控制为1次/7 d;对患者的血淀粉酶以及尿淀粉酶进行检查, 频率均控制为1次/3 d[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VS对照组:体重(59.5±10.4)kg VS (45.3±9.9)kg;住院时间(19.9±5.9)d VS (34.8±6.8)d;血淀粉酶恢复时间(5.1±1.5)d VS (7.3±1.9)d;尿淀粉酶恢复时间(9.3±3.2)d VS (15.2±3.8)d;并发症发生率16.8% VS41.2%。两组患者在体重、住院时间、血淀粉酶以及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 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重症胰腺炎通常起病急、发展快, 会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胆道疾病是其最常见的发病原因之一。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 大多数学者主张采用综合疗法, 如禁食、胃肠减压以及营养支持等。尤其是营养支持, 在该病的治疗中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然而长期肠外营养容易导致细菌和毒素发生移位, 进而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相关研究指出, 肠内营养可以很好地保护患者的肠黏膜, 减少并发症。
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下述方面:①在胃肠功能减退的条件下有效维持机体所需的营养, 最大限度地减少机体组织的分解, 从而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②在某种程度上阻断该疾病的病理过程:营养支持能够明显减少患者胰腺的分泌, 避免胰周炎症的进一步发展;让营养素直接接触患者的肠黏膜, 并为其提供正常代谢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 强化患者肠道的免疫机制, 减少该病患者感染MODS的可能[5]。所以, 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全身炎性反应期, 应提供合理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在保证营养供给的同时, 有效保护患者的肠道屏障, 防止肠道病菌发生易位, 从而避免该病的进一步恶化。由本研究结果可知, 观察组在体重、住院时间、尿淀粉酶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 均优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相当积极的临床意义, 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还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还具有经济、安全的优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再加上病情具有明显的多变性以及复杂性, 因而早期肠内营养在该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尚需更加深入的研究(如增大样本数量等), 从而使其趋于完善。
[1] 蔡汉炯.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炎症介质及营养指标的影响. 健康研究,2014(1):46-48.
[2] 金洲祥, 刘海斌, 王向昱. 早期肠内营养对肥胖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4,30(2):347-350.
[3] 李筱妍, 刘虹. 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2):238-239.
[4] 李金留. 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及护理.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86.
[5] 贾红云.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8):158-1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059
2015-02-14]
266300 胶州市中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