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峰 周 燕 罗 淼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1)
肺癌患者合并肺炎类型的影响因素研究
陈峰周燕罗淼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1)
目的 探究肺癌患者合并肺炎的临床类型及其危险因素,从而指导肺癌的相关治疗以及护理工作。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癌合并肺炎的患者37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CT或MR等影像学结果、病理类型、手术以及放化疗等治疗情况、细菌学相关指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 在本组研究的676例肺癌患者中,发生肺炎者372例,肺炎发生率为55.03%。372例患者中,中心型占68.82%,周围型占31.18%,中心型肺癌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周围型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期间及化疗后肺炎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化疗期间肺炎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在治疗期间肺炎的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患者肺癌大体类型以及是否经过化疗等因素与肺炎的发生关系密切,应重点予以关注。
肺癌;肺炎;影响因素
在全身常见的恶性肿瘤中,肺癌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加重,由环境恶化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肺癌已经超越其他肿瘤成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肺癌恶性程度较高,尤其是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极低,给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2]。肺癌患者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加之可能接受放化疗等治疗,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而肺部感染也称为了肺癌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肺部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也会有比较明显的挑战,因此,本组对肺癌患者合并肺炎的临床类型及其危险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选取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癌合并肺炎患者372例,患者肺癌的诊断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288例,女84例,年龄32~81岁,平均(58±15.4)岁。60岁以上患者241例,占64.78%;肺癌临床分型中,中心型256例,占68.82%,周围型116例,占31.18%;患者中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部基础疾病者189例,占50.81%。
1.2感染特点:患者肺炎均根据《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4]进行诊断。204例(54.84%)患者出现发热,其中低热者102例(50%),急性起病者33例(16.18%)。突发高热,并迅速恶化,出现呼吸衰竭、咳嗽、咳痰患者338例(90.86%),胸痛者122例(32.80%)。血象白细胞升高者115例(30.91%)。影像学检查,CT影像结果中,260例(69.89%)表现为多肺叶浸润。204例(54.84%)患者出现阻塞性肺炎,111例(29.84%)患者出现肺不张。病原学结果:其中139例通过痰培养获得细菌学结果,26例(18.71%)为革兰阳性菌感染,主要细菌类型为肺炎链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13例(81.29%)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主要细菌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等。
1.3统计学方法:结果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对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肺癌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通过本组研究发现,本组共研究肺癌患者676例,其中发生肺炎患者372例,肺炎发生率为55.03%。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以及胸痛等,其中54.84%的患者为低热,急性高热起病者少见。CT等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斑片状多肺叶浸润阴影、阻塞性肺炎以及肺不张等,白细胞升高并不常见,为30.91%。
2.2肺癌患者合并肺炎影响因素分析:本组研究发现,肺癌患者合并肺炎主要与肺癌大体类型、放化疗等因素有关。676例肺癌患者中,中心型肺癌418例,周围型肺癌258例,而在合并肺炎的患者中,中心型256例,占68.82%,周围型116例,占31.18%,中心型肺癌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周围型肺癌,χ2=17.0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97例(79.84%)患者在化疗后发病,而在住院期间未行化疗时发病者为75例(20.16%),化疗期间及化疗后肺炎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化疗期间,χ2=14.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肺癌患者的病死率较高,一方面与肺癌本身恶性程度较高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加速患者病情的发展和提高病死率也有一定的关系[5]。而肺炎是肺癌患者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主要与肿瘤阻塞局部的气管或支气管,造成引流不畅,以及由化疗等因素造成的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有关[6]。放化疗是肺癌综合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因此如何降低这个过程中患者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本组中,共研究肺癌患者676例,其中发生肺炎患者372例,肺炎发生率为55.03%。而本组患者肺炎的发生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引起,在139例获得病原学结果的病例中, 81.29%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而其中又以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感染为主;18.71%为革兰阳性菌感染,主要为肺炎链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也与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相符。本组还发现,本组患者肺炎的发生与肺癌大体类型以及是否经放化疗明显相关,而且化疗的次数增加,患者肺炎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化疗过程中患者免疫功能降低不可避免,因此要在此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免疫支持治疗,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7]。
综上所述,由于中心型肺癌以及免疫功能降低等造成的肺癌患者肺炎发生率增加,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解除肿瘤对局部气管或支气管的压迫,并辅以免疫支持治疗,从而使肺炎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8]。
[1] 刘华敏,邢晓明,于洪升.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诊治回顾性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19(2):127-129.
[2] 平措.肺癌化疗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分析[J].西藏医药,2014,35(2):212-213.
[3] 曾斌,周立远.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析及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26):6421.
[4] 袁鲁明,任金武,王明,等.放射性肺炎死亡病例讨论[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0):51-52.
[5] 巩合义,于金明,李建彬,等.PET/CT减轻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放射性肺炎的预测[J].中国辐射卫生,2005,14(3):164-166.
[6] 钱敏,邱昊,李雪梅,等.肺癌同步放化疗致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护理[J].求医问药,2011,9(12):606-607.
[7] 张彬,乔田奎.肺癌同期放化治疗中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10,37(5):578-581.
[8] 邓晓芳,张秀萍,徐岗,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化疗后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0):1426-1427.
R734.2
B
1671-8194(2015)10-0080-02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013GXNSFAA019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