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阳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医务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三项生化检测结果的分析
王晓阳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医务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目的 分析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三项生化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脑膜炎患者为甲组,并选取同期实施外科手术腰麻的非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40例为乙组,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乳酸以及葡萄糖三项指标水平。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葡萄糖水平、乳酸脱氢酶、乳酸水平,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膜炎患者采用脑脊液三项生化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之后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脑膜炎;脑脊液;生化检测
脑膜炎为一种临床常见的颅内感染疾病,中老年人以及儿童比较多发,早期明确诊断患者疾病,并采取及时有效措施实施治疗,可有效减少死亡症以及后遗症发生[1]。本次研究中,分别检测脑膜炎患者以及同期外科手术腰麻的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脑脊液三项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脑脊液三项生化检测指标对脑膜炎患者疾病的诊断价值,总结如下。
1.1研究对象:分析我院从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2例脑膜炎患者为甲组,男26例,女16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82岁,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关诊断以及检查确诊,化脓性脑膜炎10例,病毒性脑膜炎18例,结核性脑膜炎14例。并选取同期接受外科手术腰麻的非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40例为乙组,男26例,女14例,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74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P>0.05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用作比较分析。
1.2方法:均于患者入院1 d内采集脑脊液,取卧位实施腰椎穿刺,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防止伤及其他组织,抽取2管脑脊液,一管脑脊液常规离心,每分钟3000转,离心10 min进行生化检测,一管实施常规白细胞计数,之后采用乳酸氧化酶法对乳酸进行检测,采用己糖激酶催化法(HK法)检测葡萄糖水平,采用乳酸脱氢酶连续监测法对乳酸脱氢酶水平进行检测。
1.3统计学分析:研究统计数据资料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采用均数加减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经检测,甲组患者的乳酸水平为(5.06±2.19)mmol/L,乳酸脱氢酶为(147.2±61.7)U/L,葡萄糖水平为(1.34±0.54)mmol/L,乙组患者的乳酸水平为(1.53±0.82)mmol/L,乳酸脱氢酶为(17.1 ±5.4)U/L,葡萄糖水平为(3.01±0.32)mmol/L,研究表明,甲组患者的乳酸、乳酸脱氢酶以及葡萄糖水平与乙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脑膜炎为脑膜或脑脊液被感染的一种疾病,通常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身体任何一部分并发症,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耳部感染。临床上主要将脑膜炎划分为结核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毒性脑膜炎。脑膜炎疾病中最严重的是细菌性脑膜炎,需要及时实施治疗,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在段时间内死亡或出现永久性的脑损伤[2]。病毒型脑膜炎疾病比较严重,但多数患者身体健康可完全恢复,少数会留存后遗症。脑膜炎患者病发后,主要症状表现为高热、抽搐、高热、呕吐、头痛等症状,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最为常用的检测方法为脑脊液生化检查。
葡萄糖为机体的一种主要来源,可提供所需的脑组织代谢的主要能量来源。在患者出现病毒性脑膜炎疾病时,病毒会侵犯到脑实质以及脑膜阻滞,脑膜水肿以及脑组织情况会轻微破坏脑屏障,减少脑组织中炎性细胞,同时也相应减少脑脊液中葡萄糖消耗量,基本维持脑脊液中葡萄糖值的稳定平衡[3]。但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对脑膜以及脑组织所造成的损伤情况比较严重,会对脑膜产生较大的刺激,严重破坏血脑屏障,且因炎性细胞对脑脊液所造成的葡萄糖消耗较大,导致炎性反应加重,增加葡萄糖的消耗量,减少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
乳酸为细胞代谢中葡萄糖处于厌氧状态下生成的一种产物,正常人脑脊液中乳酸含量相对较少,但脑膜炎患者因脑组织受到细菌侵袭,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炎性细胞代谢以及病原菌代谢过程在炎性反应中导致乳酸生成,增加脑脊液中乳酸的堆积,导致脑膜以及脑组织中炎性反应情况加重,增加乳酸含量。
在糖酵解过程中,乳酸脱氢酶为一种十分重要的酶,在乳酸与酮酸相互交换过程中具有催化作用,广泛分布在全身组织中。正常人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的含量较低。而脑膜炎患者因颅内受到感染,脑组织受到损伤,出现脑水肿等导致神经细胞变坏,甚至坏死,在脑屏障损伤以及酶泄漏转移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增加。且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具有促进糖类消耗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消耗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而导致脑膜炎患者葡萄糖水平明显下降。在患者表现为炎性反应时,白细胞会促使大量炎性递质释放,进而导致白细胞大量聚集,同时释放出更好的乳酸脱氢酶,与此同时,白细胞会消耗一定的糖类物质,导致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乳酸脱氢酶以及乳酸水平明显增加。在脑组织损伤中,乳酸脱氢酶为一种敏感的标识酶,可准确反映脑膜炎患者的病情程度。本次研究中,脑膜炎患者的乳酸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葡萄糖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脑膜炎患者的葡萄糖水平明显低于非脑膜炎患者,其乳酸水平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则明显高于非脑膜炎患者,根据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三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可明确诊断患者疾病,为之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1] 姚志文,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或氟康唑治疗艾滋病相关隐球菌脑膜炎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4,32(6):353.
[2] 陆迪雅,外周血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和脑脊液γ干扰素检测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4, 32(6):338.
[5] 刘风雨.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三项生化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4,7(3A):113-114.
R446
B
1671-8194(2015)32-01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