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东
(阜蒙县人民医院,辽宁 阜新 123100)
血肿腔注尿激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40例报道
张凤东
(阜蒙县人民医院,辽宁 阜新 123100)
目的 研究血肿腔注射尿激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从2009年~2014年收治的40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脑穿针血肿腔抽吸置管手术,给予患者血肿腔注尿激酶治疗,动态监测患者的状况及时拔管,观察患者的疗效,并应用生活自理评定法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后30例患者成活,成活率为75%,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3例恢复正常生活,5例生活自理,4例生活需要帮助,2例卧床,1例为植物生存。结论 血肿腔注射尿激酶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血压脑出血;脑内血肿;高血压/治疗;尿激酶/治疗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凶险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病死率高,特别是大面积脑出血,患者大多数很快死亡,早期血肿腔钻孔引流,早期加速血肿溶解速度十分必要[1]。笔者对本院2009年~2014年收治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治疗,愈后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在40例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0~75岁;意识状态按GCS评分:3~5分5例,6~8分15例,9~12分20例;出血量:10~20 mL 10例,20~30 mL 15例,30 mL以上15例;出血至手术时间:6 h以内5例,7~24 h 25例,24~32 h 10例。所有患者中患有脑梗死疾病的患者为5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为11例,患有心脏病的患者为4例;患者临床表现中共有33例患者存在肢体偏瘫的症状,侧肢偏瘫患者为33例。
1.2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头部CT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手术穿刺的具体深度、部位进行明确,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选择血肿中心为靶点。通常选取的血肿量较多的部位,将钻颅穿刺的靶点定为血肿的中心位置。切开头皮约5.0 cm,钻开颅骨,电灼硬膜,十字切开硬膜,用脑穿针试穿进入血肿腔,穿刺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大脑功能区域、皮层血管,以免对其造成伤害[2]。如果通过触觉感知穿刺组织的变化,或流出陈旧性血液,均表明顺利完成穿刺操作,之后要先抽出部分暗红色血液,再用硅胶12号软管,插入血肿腔,另一端自切口或另戳孔引出,将含尿激酶2万单位的盐水5 mL注入血肿腔后,夹闭引流管,3 h后开放引流管。
1.3治疗:患者术后每24 h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2万单位,并闭管3 h,术后第1天复查头CT,确定血肿溶解程度及有无继续出血等,每日观察引流、意识及瞳孔变化,定期复查头CT。
1.4拔管指征:脑内血肿大部分清除,脑室系统无扩大,引流时间为3~7 d,平均5 d。
治疗观察病例40例,死亡10例,存活30例,治疗成功率为75%;其中随诊病例15例,随诊时间6个月~1年,按自主生活能力评定:恢复正常生活的患者为3例,生活可自理的患者为5例,生活中需他人帮助的患者为4例,卧床不起的患者为2例,植物生存的患者为1例。
3.1尿激酶应用:尿激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物,有较强的溶解作用,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该药物的主要作用点,还可以清除抑制因子对纤溶酶的抑制作用,具有无抗原、不良反应小、可反复使用的特点。尿激酶又叫做尿活素或人纤溶酶,在血液溶栓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应保正尿激酶有足够的时间溶解血肿,又不宜闭管时间过长,以免导致颅内压升高,加重颅脑损伤。每日一次应用尿激酶,可明显加速血肿溶化速度,快速激活纤溶酶,还具有用药时间短、用药量少的特点,明显缩短了疗程,溶解率良好,有利于挽救患者生命和康复。
3.2手术时机: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高,血肿压迫脑内重要结构(基底节区出血多见),尤其是脑室受压,可能造成脑脊液循环道路受阻,产生急性脑积水,导致颅内压增高,进一步加重脑损害,造成恶性循环。笔者认为高血压脑出血关键就是尽早清除血肿,脑室出血者尽早疏通脑脊液循环通道,打破这一恶性循环,脑出血钻孔引流具有创伤轻微、手术时间短、效果确切的优点,非常适于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3.3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脑出血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肺内感染、高热、呼吸功能衰竭等,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对于昏迷患者及早进行气管切开等积极措施。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穿刺位置的准确性,否则随着不断的引流,会导致引流管发生位置偏离、脱落,影响引流效率,需要再次进行引流处理,这就会使感染概率增大。因此,要把握好引流管的深度和位置,并加以固定,有效的避免因引流管操作不当引发的感染并发症,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缩短患者的康复的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4]。
综上所述,应用血肿腔注尿激酶的方式对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与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不仅缩短了治疗的时间,不会对患者的脑组织进行牵拉,还提高了治疗效率。血肿腔注尿激酶的根本治疗原理为引流出血液,避免继发性损害的出现,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患者大脑正常发挥功能,治疗操作方便易行,减小了患者的创口,病程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不会影响患者其他系统功能,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应得到普遍推广使用。
[1] 陈锐锋,黄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1):123-124.
[2] 张剑宁,赵崇智,孙四方.早期应用尿激酶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7(4):265-267.
[3] 崔超望,李全林,苍蔚.CT定位锥孔抽吸颅内血肿并尿激酶溶凝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疗效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7, 14(25):3430-3431.
[4] 杨宜洲,刘万明,王少波.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尿激酶溶解术58例报告[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1,6(2):110.
R743.2
B
1671-8194(2015)32-01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