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措施

2015-01-24 02:30:56杨金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2期
关键词:试剂医学误差

杨金艳

(山东省寿光市圣城医院,山东 寿光 262701)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措施

杨金艳

(山东省寿光市圣城医院,山东 寿光 262701)

目的 通过分析探寻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出现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办法解决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方法 以我院2013年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26例患者,这些患者都在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出现误差。通过对研究数据系统全面的分析,总结出导致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出现的原因。结果 在所研究的126例实验对象中,有114例是因为在样本采集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从而引起了分析前误差,比例为总数的90.48%。其具体表现为:有72例患者是因为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其比重为57.14%;还有27例患者是因为在样本采集过程中出现了意外情况,这种因素的比例占总数的21.43%;在样本采集完毕之后,还有15例患者由于意外因素产生了分析前误差,占11.9%。除此之外,还有12例患者是由于试剂或设备因素产生的分析前误差,占9.52%。结论 我们必须重视样本采集的整个过程,加强对其质量管理,从根本上杜绝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产生,保证临床医疗的准确性。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原因;对策

临床上的医学检验分析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分析前阶段、分析中阶段和分析后阶段。可是就目前情况来看,长期以来,很多医院的视检验科室只重视分析中阶段和分析后阶段两个阶段的检验质量控制,忽略了分析前阶段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导致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很大程度上与检验结果不相符合,这对于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产生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每一个实验室检验技术人员来说,解决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都是一个难题[1]。从大量资料中可以看出,影响检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正是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到目前为止,整个实验误差的71%都是出于分析前误差,远远超过了医学检验分析中误差和分析后误差。基于这样的数据,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在临床医学检验的工作经验,结合医学检验前误差的大量案例,做出了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试验主要研究了2013年1月至12月发病初期就来到我院治疗并进行医学检验的患者,经过分析发现其中有126例患者是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其中男患者共102例,女患者共24例。年龄分布为21~68岁。综合分析这些患者的所有资料,并把这些资料拿出来相比较,其间的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可以忽略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2方法:首先,要广泛搜集与患者相关的信息,既要包括患者基本资料,对于医学检验前医师关于病情的陈述内容也包含在内。只有全面系统的分析了这些信息,我们才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确认。然后,整理所搜集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造成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主要原因如下。

2 原 因

2.1样本采集:样本的采集工作是引起分析前误差的最主要原因。在本次研究中,有些分析前误差是由于样本采集过程中发生了某些意外,其比例占总数的90%以上。有多种因素造成了实验室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主要包括:①患者在样本采集前的自身身体状况,比如有的患者在医学检验时情绪过于紧张,还有一部分患者在检验之前曾服用药物、大量吸烟、酗酒或摄入了大量的脂肪等。不仅如此,有些技术性因素同样对误差造成了影响,比如检验单的核对出现了问题等。在此次研究中,有72例患者(57.14%)是由于采集样本前就出现了意外状况,最终导致了分析前误差,有12例患者是由于情绪不稳定,有24例患者在检验前误食了药物,有27例患者平时的饮食习惯存在不健康的现象,由于检验单核对出现问题的患者有9例。②实验中,样本采集时可能出时间、部位和步骤不合适的情况,如果在样本采集过程中任意一个环节出现了差错,所得的检验结果都可能和真实情况产生巨大的偏差。在本次研究中,由于样本采集出现问题引发分析前误差的总人数为27例(21.43%),其中有12例患者是由于不恰当的采集时间引起的误差,9例患者的采集部位不准确,而由于采样不规范引起误差的病例为6例。③样本的运送和储存问题也是造成误差的一个关键因素。如今,越来越多的医学检验工作者提高了对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从本文分析来看,在样本采集完成之后,由于运送和储存问题造成分析前误差的总人数为15例(11.9%),其中6例是由于运送样本的过程中造成了误差,9例是样本在储存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2.2仪器试剂问题。①仪器方面:检验人员对仪器的特点、构造不能够深入的了解,对仪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没能很好的把握。对于有些检验试剂,新产品已经逐步替代了旧产品,但是检验人员没有注意到相关规定的改变,并随着规定的改变调整试剂使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由于这种疏忽大意造成的检验结果不准确的现象也非常常见。②试剂方面:检验人员在用试剂时对试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的认识不够深刻[2]。同时,在试剂采购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这些产品大大降低了医学检验的准确性。还有些国外的检验设备不能很好的适应国内生产的检验试剂,这种不匹配的现象也会造成检验结果出现问题。在本文中,由于检验设备与检验试剂不匹配而引起分析前误差的病例为12例(9.52%)。

3 讨 论

3.1对样本采集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从本文中可以发现,产生分析前误差有一半以上都是由于采集样本之前的准备阶段而引起的,比例高达57.14%,这就要求我们在医学检验的过程中,着重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管理工作。在样本采集之前,检验人员要提前通知患者在饮食、情绪和用药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让患者有所准备,减少由于患者由于准备不足而产生的分析前误差。同时,我们要找到在信息记录时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核对方面。因此,医学检验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检验水平,保证检验单的规范化程度,还要对每一张检验单进行认真核对,保证相关的检验流程不出现错误。在样本采集时,针对采样时间不合适、采样部位不准确以及操作过程不规范等问题造成的误差,我们必须找到合理的方法进行完善。例如,检验人员必须提前告知患者在检验之前保持空腹状态,要求患者保持半小时的坐位姿势。在采集血液的过程中,必须采用未输液的侧坐位,对于采集过程的步骤以及数量必须进行严格的规范,要坚决避免凝血和溶血现象的发生。对于样本运送和储存问题同样要给与足够的重视,要不断完善样本的运送管理制度,对样本进行详细的检查,排除不合格的样本。在样本储存的过程中要建立样本储存注意事项,提高样本的检验效率,缩短样本的检验时间。

3.2加强试剂管理和设备检验:从本文来看,有些仪器是医学检验必须要用到的,因此使用频率非常高,这种高频率的使用对仪器的损耗相当严重,正是由于这种损耗,所得出检测结果和真实结果往往相去甚远。有些检验对精确度的要求极为严格,当我们对所得结果的精确度存在要求时,就必须确保人工操作不出现问题,防止分析前误差的产生。我们对试剂购买的来源也要严格把关,不要从不正规的公司购买试剂,并且,对检验试剂的类型、浓度和使用环境必须有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检验质量才能有所保障。有些时候,医院要自行配置药液,在配置药液的过程中一定要选用富有经验的医护人员,确保在配置药液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不出错误。与此同时,试剂和设备匹配不合理所引发的分析前误差也占有了一定的比例,为了避免这类误差的产生,我们对试剂与设备的管理必须进一步规范化。例如,医院必须有专业的检验人员,全面做好设备的维护和检验工作,对于检验完成的试剂一定要储存起来,并确保储存过程不出问题,做好详细的工作记录,以备查验[3]。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从样本采集的各个环节下手,切实保证准备过程、实施过程以及运送、储存过程不出问题[4],降低分析前误差出现的可能性,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患者的健康肩负起更多的责任。

[1] 李锐,阴莉莉,林松峰,等.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3,26(7):334-335.

[2] 郝翠珍.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 23(10):1779-1780.

[3] 周立红.探析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与相应解决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9):218.

[4] 解丽娜.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2455-2456.

R446.1

B

1671-8194(2015)32-0123-02

猜你喜欢
试剂医学误差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医学的进步
角接触球轴承接触角误差控制
哈尔滨轴承(2020年2期)2020-11-06 09:22:26
Beidou, le système de navigation par satellite compatible et interopérable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 15:04:20
压力容器制造误差探究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九十亿分之一的“生死”误差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41
医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