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寄生虫病。尤以夏季多发,不同年龄和品种猪均可感染发病。
1发病情况
河北省行唐县某猪场育肥猪45头相继出现高热、精神萎顿、卧地不起、两耳发红、后变紫,个别病猪出现红皮症状。病初便秘,后期腹泻。
该猪场于1日龄接种猪瘟疫苗,25日龄接种仔猪副伤寒、水肿病疫苗,30日龄猪瘟疫苗二免。发病后畜主曾用多种抗菌、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3 d后猪只出现死亡。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猪精神沉郁,嗜睡,颤抖,转圈或卧地不起,体温39.5~42℃,眼结膜发炎,便秘或腹泻,有时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发病后期粪便干结,心跳加快,可视黏膜苍白,两耳发绀边缘上卷,耳朵、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呈红紫色,病程稍长、体质较弱患猪皮肤苍白,眼结膜发炎,严重者上下眼睑粘连无法睁眼。
3剖检病变
皮肤、粘膜苍白黄染,血液稀薄、色淡、凝固不全;皮下组织和肌间胶冻样侵润,颌下、肺门、膈淋巴结肿胀呈土黄色,脾肿胀呈蓝灰色,边缘有粟粒丘疹样结节,质地柔软,肾贫血,局部淤血。
胸腔、腹腔、心包积液,肝肿大、出血,表面有轻微黄色条纹,胆囊壁增厚,胆汁浓稠,肺水肿,表面有少量出血点。
4实验室检查
4.1采集病猪耳静脉血,滴于载玻片上,加0.9%生理盐水混匀,盖上盖玻片,显微镜观察,可见多数红细胞表面及周围附有附红细胞体,有较强折光性,虫体呈球型、杆状或颗粒状等,可缓慢移动,感染的红细胞边缘不整,呈齿轮状或星状等不规则体。
4.2采集病猪耳静脉血液涂片、固定,姬姆萨染色,油镜下观察,可见红细胞边缘有圆型、椭圆型、月牙型等紫红色虫体,感染的红细胞呈锯齿状。
4.3涂片镜检,无菌采集病死猪淋巴结、肝、脾、肺等病料,革兰氏和瑞氏染色,显微镜检查未见致病性细菌。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综合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5鉴别诊断
5.1与猪瘟的鉴别诊断猪瘟流行无明显季节性,无贫血和黄疸病症,呈现以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皮肤、浆膜、粘膜、淋巴结、肾、膀胱、喉头、扁桃体、胆囊等组织器官均有出血,淋巴结周边出血是猪瘟的特征病变,约有25%~65%病猪脾脏边缘具有特征性的出血梗死病灶,慢性猪瘟回肠末端、盲肠,特别是回盲口有许多轮层状溃疡。
5.2与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的鉴别诊断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无贫血和黄疸症状,呼吸困难明显,剖检肺部有明显病变。
5.3与弓形虫病鉴别诊断两者体温均在40.5℃以上,血液稀薄浓度相似,极易混淆。但弓形虫病的典型症状为体表颜色变化不大,鼻液、行走趔趄,耳部水肿变厚。
6综合防控
6.1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引进外地种猪时应严格检疫,隔离观察15 d以上,1周后采血镜检,若健康无病则可混群饲养。
6.2切断动物传播途径夏季应搞好消灭蚊蝇等灭害工作,定期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猪舍门窗应安装细孔防蚊纱窗;每月灭鼠一次;猪场应严禁饲养其它动物(羊、禽等),看护犬应定期用药预防感染。
6.3杜绝机械传播途径疫苗接种、疫病治疗注射时,应备足针头,保证每猪换一次针头;打耳号、阉割、外科手术时应严格消毒。
6.4药物预防可用土霉素800 g拌料1 t,或用阿散酸100~125 g拌料1 t,饲喂预防。
6.5药物治疗病猪可肌注“血虫必杀”(含三氮脒、多西环素)和维生素C,间隔4~6 h后注射“烧热快好”(含磺胺间甲氧嘧啶)和黄芪多糖,每日一次,连用3 d。
王金合
(河北省行唐县城章武路兽医防疫站05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