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解郁汤治疗梅核气42例
许欣
(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212200)
梅核气是指咽中异物感,如有梅核阻塞,咯吐不出、咽之不下,但饮食吞咽并无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1]。西医学中如咽异感症、咽神经官能症、癔球症等属于“梅核气”范畴[2]。笔者应用自拟解郁汤治疗梅核气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21~68岁,平均46.8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年。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表现为咽中有异物感,如物阻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但无进食障碍,不适常与情绪刺激有关,症状时轻时重,或伴胸脘胀满,嗳气呃逆,恶心欲吐,不思饮食,大便易溏,苔白润或白腻,脉弦滑。所有患者均除外咽喉、食管及其他有关器官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
42例患者采用自拟解郁汤治疗,药物组成如下:柴胡12 g,姜半夏12 g,厚朴10 g,苏梗10 g,云茯苓15 g,炒白术10 g,炒白芍10 g,当归8 g,炙甘草5 g。肝郁气滞较甚者,加香附、郁金、合欢皮;脾胃气滞者,加木香、陈皮;胁肋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徐长卿;郁阻化热者,加薄荷、黄芩、栀子;脾亏甚者,加党参、山药;阴虚者加麦冬、玄参;胃脘胀满、纳差者加神曲、鸡内金;寐差者加酸枣仁、夜交藤、远志;郁滞日久有血瘀表现者加川芎、丹参之属。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10 d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尽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饮食宜清淡。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咽部不适及伴随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内无复发;有效:咽部不适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后咽部不适症状无明显变化。
结果:42例患者经治疗1~3个疗程后,治愈22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5%。
讨论
《医宗金鉴》云:“咽中如有炙脔,谓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也。”《中医内科学》将其纳入郁病(证)范畴讨论。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七情郁结,病机主要为肝郁脾虚、气滞痰凝[4]。情志抑郁,气机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郁甚则肝木乘脾,脾胃运化失职,聚湿生痰,与气相搏,结于咽喉,则感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爽。其治则以行气化痰、疏肝健脾为主,根据证候不同,适当加减。解郁汤中以柴胡疏肝解郁,条达肝气;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苏梗理气宽胸,宣通郁结;白术、茯苓健脾祛湿,助半夏化痰;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42例病例以女性患者为多,女子为“多气少血”之体,长期抑郁亦可暗耗津血,故酌以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养血和血,两者补肝体助肝用,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诸药相伍,疏养并施,共奏疏肝健脾、理气化痰之功。另外,负性情志刺激及不良心理状况等均可成为梅核气的诱因[2]。患者虽无进食障碍,但苦于异物感不消,四处寻医就诊,行胃镜、喉镜等客观检查亦未能明确病因,西药治疗获效不佳,因而许多患者心理压力加大,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故据具体情况酌加心理疏导疗法可增药效。综上所述,中药治疗梅核气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王士贞.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82.
[2] 田道法.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91-293.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5.
[4] 周家璇,王浩,陈晓宇,等.中医对梅核气的认识、治疗思路和研究现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27.
收稿日期(201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