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宇涛
(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常宇涛
(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目的 对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住院日期单双日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丁苯酞和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为(4.2±3.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9±4.4)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4%和92.6%,差异显著,治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
依达拉奉;丁苯酞;脑梗死
脑梗死属于临床上一种常见、多发的神经内科疾病,以病死率高、复发率高为主要的临床特点,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院对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现对这些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回顾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并符合脑梗死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按照患者住院日期单双日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的有17例患者为男性,10例患者为女性;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61.7± 5.6)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27分,平均为(13.6±6.5)分。治疗组患者中的有15例患者为男性,12例患者为女性;年龄41~83岁,平均年龄(62.2±5.3)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26分,平均为(13.7±6.3)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各项基本资料比较,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54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包括调控血糖、管理血压、脱水降颅压、抗凝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对于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的患者要积极进行合并症治疗。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治疗:0.2克/次的丁苯酞,3次/天。
1.2.2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0.2克/次的丁苯酞,3次/天;将1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30 mg的依达拉奉并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次/天。本次治疗以15 d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个疗程的治疗。
1.3疗效标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或基本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并且减分率在91%以上;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所减少,并且减分率在46%~90%;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以下[4]。治疗总有效率包括痊愈患者、显效患者以及有效患者。
1.4统计学分析:本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1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平均为(13.6±6.5)分,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为(13.7±6.3)分,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为(4.2±3.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9±4.4)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照组27例患者中例患者痊愈,8例患者显效,11例患者好转,8例患者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0.4%;治疗组27例患者中21例患者痊愈,例患者显效,4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6%。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梗死是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的过程,单一的治疗没办法阻止神经元的损伤,但是将应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进行联合使用则有可能达到显著的协同作用。依达拉奉是新型捕获自由基的活性抗氧化剂的一种,能够对患者神经细胞、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过氧化作用进行抑制,对迟发神经元死亡进行阻断,并达到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效果[1]。丁苯酞能够改善微循环、缩小血栓、促进侧支循环,具有显著的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收治的5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为(4.2± 3.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9±4.4)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4%和92.6%,差异显著,治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作用,值得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
[1]陈小飞,王建红,王天栋,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0):1209-1210.
R743.3
B
1671-8194(2015)22-01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