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采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的临床体会

2015-01-24 02:30:56陈忠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2期
关键词:卡培生存率胃癌

陈忠平

(磐石市医院肿瘤科,吉林 磐石 132300)

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采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的临床体会

陈忠平

(磐石市医院肿瘤科,吉林 磐石 132300)

目的 探究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全身化疗后病灶缓解及稳定的胃癌患者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于化疗后给予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维持化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年及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手足综合征及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晚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

胃癌是一种高发性恶性肿瘤,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1],而早期胃癌手术患者有很大概率在治疗的2~3年内复发转移。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或晚期胃癌患者主要治疗方法为全身化疗,然而化疗后病情稳定或缓解患者在常规支持治疗后生存期仍较短[2]。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维持化疗可有效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时间[3]。本次研究通过对74例经化疗后病灶缓解及稳定的胃癌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经6周期全身化疗后病灶缓解及稳定的胃癌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例患者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24~68岁,平均(43.2± 7.6)岁;其中病灶缓解的胃癌患者16例,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21例;对照组37例患者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26~66岁,平均(44.1 ±8.2)岁;其中病灶缓解的胃癌患者14例,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2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两组患者在全身化疗结束后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口服方式每天1.0 g,每周服用5 d,当出现疾病进展、不耐受情况则停药。两组患者每月进行1次复查,复查项目包含MRI(磁共振)、CT(胸腹部CT)、CA125(肿瘤标志物)、CEA(肿瘤标志物)。

1.3观察指标:治疗完成后分析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疗效判定依据为RECIST1.1中相关标准:完全缓解:患者所有病灶(非淋巴结)均彻底消失,病理性淋巴结短径不足10 mm;部分缓解:患者所有靶病灶长径之和与治疗前相比缩小程度>30%;稳定:患者所有靶病灶长径之和与治疗前相比缩小程度不足30%,或增大不足20%;进展:患者所有靶病灶长径之和与治疗前相比增大20%及以上,或有新病灶出现。以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计算总有效率。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展开为为期2年随访,记录患者1、2年生存率。

1.4统计学处理: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分析:对照组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8例,进展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2.2%;观察组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14例,稳定5例,进展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化疗相关性死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对照组白细胞减少7例(18.9%),血小板减少2例(5.4%),恶心、呕吐3例(8.1%),贫血1例(2.7%),腹泻1例(2.7%);观察组白细胞减少13例(35.1%),血小板减少6例(16.2%),恶心、呕吐4例(10.8%),贫血2例(5.4%),腹泻4例(10.8%),手足综合征6例(16.2%);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腹泻、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分析:对照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37.8%(14/37)、10.8%(4/37),观察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56.8%(21/37)、32.4%(12/37),观察组1年及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胃癌属于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疾病,其致死率为所有恶性肿瘤之最。据统计40%左右的胃癌患者在检出时已属晚期胃癌[4],无法接受手术治疗,且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复发及转移的风险较高。对于术后复发转移或无手术指征胃癌患者,化疗是首选治疗方法。现阶段晚期胃癌及术后复发转移胃癌主要治疗方法是在评估6周期全身化疗疗效基础上选取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稳定的患者进一步展开随访或给予最佳的支持治疗,然而临床实践显示,此治疗方法下患者中位生存期时间最多为10个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5]。

近年来维持化疗在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显示了一定价值。已有研究发现,对于胰腺癌、白血病、卵巢癌及小细胞肺癌患者展开维持化疗,可促使患者生存期延长,甚至可使患者实现生存获益。目前国内关于胃癌患者的维持化疗报道较少,为探讨其应用价值,我院选择74例晚期胃癌患者及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且所有患者经6周期全身化疗后病灶缓解或稳定,对其进行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于化疗后给予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卡培他滨是细胞毒类、口服药物,在口服后可完整经患者胃肠壁,在肝脏羟酸酯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5’-脱氧-5-氟胞苷,在肿瘤细胞及肝脏细胞内胞苷脱氧酶作用下可进一步生成5’-脱氧-氟尿嘧啶,在胸苷酸磷酸化酶催化下可生成5-Fu。卡培他滨和5’-脱氧-氟尿嘧啶本身并无杀伤细胞作用,然而胸苷酸磷酸化酶在肿瘤组织中含量较高且活性较高,可促使5-Fu于肿瘤部位选择性释放,从而确保5-Fu在全身的暴露程度最小,能够有效减轻药物毒性。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进行分析,发现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经随访观察组1年及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在晚期胃癌与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治疗中,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可取得理想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另外,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腹泻、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化疗相关性死亡,说明卡培他滨虽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加大,但患者均可耐受。

综上所述,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均在患者可耐受范围内,值得推广。

[1] 郑江虹,王思本.卡培他滨单药二线治疗复发转移胃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9):67-69.

[2] 何清,冯仲珉,孙鹏.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6):92-94.

[3] 姜永生,王芙蓉.卡培他滨单药与联合用药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6):467-468.

[4] 胡欣,李光明,文世民,等.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6):545-547.

[5] 陈浮,朱海杭,王璐.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1):53-55.

R735.2

B

1671-8194(2015)32-0061-02

猜你喜欢
卡培生存率胃癌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HER2 表达强度对三阴性乳腺癌无病生存率的影响
癌症进展(2016年12期)2016-03-20 13:16:14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血清CEA和CA-199对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预后的临床预测
哈尔滨医药(2015年3期)2015-12-01 03:57:47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对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和无病生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