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娇
(海城市结核病防治所,辽宁 海城 114200)
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效果的评价探讨
刘 娇
(海城市结核病防治所,辽宁 海城 114200)
目的 对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效果评价予以探讨。方法 选取我市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15岁以上的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研究者进行基线调查,对研究者的结核病防治知识、行为、防治知识的需求及知识来源渠道等进行了解,接着进行集中宣教,积极开展健康促进活动(3个月),1个月后对研究者进行再次调查,对活动效果予以评价。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共有1113份问卷有效,流动人口平均年龄35.5岁,其中56.7%的流动人口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健康活动开展后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61.12%,核心信息的知晓率为68.1%明显高于活动开展前的43.76%、51.87%,健康教育前认为结核病严重和对人体有极大危害的人群为48.8%、45.6%,健康教育后比例明显下降,平均为34.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流动人口的个人卫生习惯明显改变,比如打喷嚏、咳嗽等捂住口鼻等。结论 通过调查,我市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缺乏风险意识,普遍具有较低的知晓率,有效防治意识淡薄,经过健康活动教育后,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行为和态度改善明显。
流动人口;结核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结核病(TB)属于慢性传染性疾病,此病具有较长的历史,只要致病菌为结核分枝杆菌,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据报道,现阶段,在全球范围内感染结核病的人口约有20亿,且发病率每年还在不断增加。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市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15岁以上的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市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15岁以上的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外出人员主要来源于民工集散地、建筑工地、企业等;纳入标准:非本市户口,暂时滞留在本市,并在一定时间内返回原居住地,时间为3~12个月。
1.2方法:选取我市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15岁以上的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研究者进行基线调查,对研究者的结核病防治知识、行为、防治知识的需求及知识来源渠道等进行了解,接着进行集中宣教,积极开展健康促进活动(3个月),1个月后对研究者进行再次调查,对活动效果予以评价。问卷内容: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现居住环境、医疗保险情况、外出务工时间等;获取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形式、对疾病传播形式的了解、结核病知晓率等;宣传教育:开展集体讲座,如果某厂区流动人口较多,积极组织开展结核病相关知识宣教,现场发放小册子、宣传单等,在显眼处张贴宣传画等,专家与流动人口进行面对面交流等[1]。
1.3统计学处理:在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处理的统计学软件包为SPSS19.0,采用t检验,比较知晓率等,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在本次研究中,共有1113份问卷有效,流动人口平均年龄35.5岁,其中56.7%的流动人口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健康活动开展后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61.12%,核心信息的知晓率为68.1%明显高于活动开展前的43.76%、51.87%,健康教育前认为结核病严重和对人体有极大危害的人群为48.8%、45.6%,健康教育后比例明显下降,平均为34.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流动人口的个人卫生习惯明显改变,比如打喷嚏、咳嗽等捂住口鼻等。
由于流动人口数量比较大,对流动人口结核病健康教育结果造成直接影响,致使患者发现比较晚,不能及时接受治疗,治愈率比较低,因此,想要使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得以提高,是现阶段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2],在本次研究中,实施健康教育前,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普遍低下,仅为43.76%,而健康教育实施后,平均知晓率明显提升,高达61.1%,且对核心防治知识及危害性也明显提升,可见,在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方面,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在改善流动人口卫生习惯方面,健康教育活动也具有一定效果,当流动人口了解到结核病具有传染性,且知道传播途径后,流动人口的自我保健意识明显提高,个人卫生习惯也改变的比较明显,健康教育活动实施后,多数流动人口如果长时间出现咳嗽后,会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及时选择就诊,且多数患者原意到结核病专业机构就诊,可见,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的可疑症状较为注重,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后,结核病的发病力度也明显增加,就诊延迟情况明显降低,治愈率明显提高[3]。在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前,多数人群不愿意主动了解结核病的相关防治知识,而干预后,这一现象明显改善,大部分流动人口积极寻求各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并积极接受结核病的健康宣传,其中对电视、宣传画、医务人员讲解、小册子等较为感兴趣,同时,根据流动人口特点,积极发放通俗易懂的书面材料,比如折页、宣传画等,方便取阅,且医护人员在宣讲时,应该充分应用宣传材料,内容应该通俗易懂,对结核病的防治意义显著[4]。
总之,通过调查,我市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缺乏风险意识,普遍具有较低的知晓率,有效防治意识淡薄,经过健康活动教育后,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行为和态度改善明显。
[1] 刘鸽,冯学山,詹绍康.我国流动入口结核病流行现状与防制策略[J].中国公共卫生,2014,23(6):701-703.
[2] 李雪,姜世闻.我国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状况与对策[J].中国防痨杂志,2012,31(10):561-563.
[3] 庞学文,杨雪莹,兰晓霞,等.天津市部分流动人口结核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防痨杂志,2014,29(4):361-362.
[4] 亓志鹏,原淑慧.龙口市流动人口结核病健康教育调查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30(8):109-110.
R521
B
1671-8194(2015)32-00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