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的经验与措施

2015-01-24 02:14张永东田春花严天元
中国牛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张掖市张掖饲草

张永东,田春花,严天元

(张掖市畜牧管理站,甘肃 张掖734000)

2008年,张掖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甘肃省“六大增收行动”,立足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根据市情提出了“坚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条路子,推动三大战略,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把《张掖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纳入集全社会力量建设的“十大工程”之一,张掖市畜牧兽医局组织畜牧专家和技术骨干进行了论证,制定了《张掖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大纲》,通过了由市发改委组织的建设规划论证、审定等工作,被列入“十大工程”之列,组织实施。2012年底,张掖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已顺利完成,实现了肉牛饲养量过百万的目标任务,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了项目要求,取得了可喜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 基本情况

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北临巴丹吉林沙漠合黎山,南依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受中高纬度地区西风带环流控制和极地冷气团影响,形成了典型的大陆性草原荒漠气候,境内荒漠、戈壁、草原、绿洲相互交错,气候干燥、冬长较寒、夏暖较短、且昼暖夜寒、温差较大,降水少而集中,大风、风沙天气常见。特殊的气候条件、地貌形态和水资源养育着特殊生灵,曾经是闻名全国的商品粮基地之一。随着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推进,张掖市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现了由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向全国玉米制种基地的过渡。每年产200万吨玉米秸秆和160多万吨糠麸饼粕和糟渣等农副产品,为《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 建设经验

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经过7年时间建设,现已取得很大成绩,表现在:

2.1 建立了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

年引进优质肉牛冻精35万支以上,授配母牛20万头以上,实现了良种冻精全覆盖。5年来,共引进优质奶肉牛冻精180万支,新建人工授精配种站50个,累计达到256个;授配母牛120万头,产活犊牛114万头;增加适龄母牛20万头,达39.58万头,较2007年扩大一倍。良种授配率由70%提高到85%,“河西肉牛新类群”选育工作也开始进行。

2.2 形成了健全的饲草加工体系

修建青贮窖(池)76.03万 m3,达到年存栏12.05万头,出栏4.1万头规模生产能力 。累计建成永久性青贮(氨化)窖121万立方米,购置铡草机6 800台,年青贮氨化秸秆78.65万t。年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5万亩,累计达50万亩。引进大型玉米秸秆收割机,打包、打捆机械和玉米机械收割机,推广包膜、袋装青贮玉米实用技术,制种玉米秸秆等农作物作为饲草的利用率达到65%以上,饲草加工利用率提高15%。

2.3 实现了养殖规模的扩张

建成存栏5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4.4万户,50头以上的规模牛场361个,“十乡百村千户”示范基地养牛22.05万头,户均养牛5.4头。建成高标准养牛小区319个,较2007年增加238个,小区占地面积达11.55万亩,畜舍建筑面积达到106.69万m2。其中:建成2个省部级标准化规模养牛示范场。规模养殖占肉牛总饲养量的比重由45%发展到的60%,提高15个百分点。饲养量、出栏分别由54.64万头、12.13万头增加到105万头、25万头。

2.4 建成国内同类技术研究领先水平的张掖基础母牛数据库

制定了张掖百万头肉牛基地核心群适龄母牛高效繁育控制技术、张掖肉牛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母牛、架子牛、育肥牛、产奶牛)、核心群母牛饲养管理与饲草营养技术规范和张掖市基础母牛核心群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防疫规程。

2.5 首次在西北荒漠绿洲灌区引进德系西门塔尔冻精与河西肉牛杂交

开展杂交后西弗F1代初生至周岁生产性能测定、公犊12-18月龄育肥产肉性能测定、头胎产奶性能测定和西弗F2代生产性能测定4项试验研究,掌握了西弗F1代犊牛2周岁以内各月龄的体尺、体重变化情况,产肉性能以及F1代母牛成年繁殖性能和产奶性能。

2.6 开展了系列技术研究

添加微生态制剂(MIXII)和(MAX200)制作的秸秆饲料对张掖牛肉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利用太阳能加热为肉牛提供20℃左右温水增重效果研究;建成一批高标准的试验示范点,示范带动效果明显;培训了一批技术人才,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到位;集成配套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肉牛生产科技水平提高;形成科研报告、论文20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15篇。

3 保障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任务完成

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制定肉牛饲养管理标准化规程,开展技术培训及技术服务,督促完成并进行相关试验研究。

3.2 立足品种改良,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一是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肉奶牛品种改良网络,充实和完善现有改良站(点)、添置必要的设施设备、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按照5千米的辐射范围设立人工输精点,建成人工授精点256个,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确立主导品种和区域布局。建立了以西门塔尔为主的基础核心群,引进德系西门塔尔、安格斯等新品种开展试验研究和品种培育。奶牛以推广荷斯坦奶牛为主。根据我市地域特点,山丹、民乐、甘州、临泽、高台五县(区)以西门塔尔和荷斯坦牛为主导品种,肃南以牦牛为主,发展具有我市地域特色的肉牛产业。三是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争取省牛产业大县建设资金全额补贴,每年引进西门达尔等肉牛冻精40万支,完成适龄母牛的授配。四是抓好种畜的管理。对近几年胚胎移植产活的纯种牛和引进的种牛(冻精)种羊,全部建立系谱档案,发挥好种畜优势;凡从外地引进的冻精,由市级业务部门把关,统一调引,凡是从外地引进的种畜由市、县(区)两级业务部门把关,杜绝劣质品种牛进入我市。

3.3 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加快发展健康养殖

一是以千家万户为基础,实现量的扩张。按照“农牧结合、优质高效、牧区繁殖、农区育肥、龙头带动”的20字方针和“户户养、专业村、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模式,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养肉牛10头、奶牛5头以上的养殖大户,规模养牛份额占到养殖农户的65%,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以集约化育肥场为中心,以育肥大户为骨干,以场带户,场户结合,大力发展肉牛短期育肥,增加商品牛出栏量,2012年出栏肉率26万头。二是整合资源,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步伐。按照要高标准起步、超前性示范,做到“五统一分”,即统一圈舍标准、统一引进良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防疫治病、统一组织销售和分户饲养建设养殖小区,有条件的向养牛、养羊专业村、专业乡发展,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建成“十乡百村千户”示范基地,经小区辐射,带动大规模生产。争取牛产业大县建设资金对新建小区一次性以奖代补平均24万元/区,极大地促进了养殖小区建设积极性,新建成养牛小区达238个,完成规划目标任务108%。同时,在小区内加大养牛业技术标准的推广力度,彻底改变滩上放牧、长草粗喂、几种牲畜一栏子混养的传统习惯,实现放养变圈养,粗养变精养。三是发展生态畜牧业,建立畜牧业循环经济。以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为切入点,鼓励对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设一批利用养殖场粪污生产沼气和有机肥项目。通过秸秆综合利用、过腹转化、粪污利用、变废为宝,实现无公害养殖,改善环境,促进畜牧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3.4 开发饲草资源,为养牛业发展奠定基础

按照“引草入田、草当粮种、合理搭配”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耕地、弃耕地等土地资源,重点推广种植苜蓿、饲用玉米等高产优质牧草,主攻亩收万斤草、种草千亩村基地建设。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新型畜牧机械,把农作物秸秆的“三化、三贮”作为开发农区饲草资源的重点进行推广,制种玉米父本青贮技术,干秸秆的粉碎、揉碎发酵微贮等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秸秆作为饲草的利用率达到64%,提高15个百分点。新建秸秆青贮氨化池54万m3,新购置铡、揉、粉等功能饲草加工机械3 000台。

3.5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按照高新技术抓引进、关键技术抓突破、常规技术抓推广、实用技术抓普及、综合应用出效益的思路,围绕工程建设所需配套技术和关键技术试验研究,组织开展了“五良”(良种、良料、良法、良舍、良医)技术的整合、组装配套。市畜牧管理站先后举办了多期牛人工授精技术人员职业鉴定培训班和“金张掖母牛一年一胎繁育技术”培训项目,200多人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书,50多人通过集中培训后赴外培训,由他们开展延伸培训多期。完成培训技术骨干500人次;县(区)乡(镇)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讲座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力求针对性和突出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一户一个科学养畜明白人、一社一个科学养畜带头人、一村一个科技服务组织的培训目标,加大农牧民群众,特别是规模养殖户和试验示范户的培训,年培训1万人(次),累计培训6万人(次)。培训的重点为设施饲养、母牛繁育、肉牛快速出栏、杂交改良、秸秆青贮氨化、市场开拓等实用技术,并编写了《金张掖肉牛标准化生产技术》、《张掖市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张掖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养殖技术手册》通俗易懂教材2本,印制5 000本作为培训教材,供专业人员讲座、养殖大户应用。通过现场介绍、典型示范等多种形式,提高农牧民参与牛产业发展的能力。

3.6 培育示范典型,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每个县(区)抓好1个示范园区,重点乡(镇)建设1~2个科技示范村,每村抓好一批科技示范户,以此示范辐射推动面上的工作。

猜你喜欢
张掖市张掖饲草
大自然的调色板——张掖七彩丹霞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情暖张掖大地 让爱不再孤单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草地休牧、禁牧期家畜饲草供给模式探讨
张掖市第四中学
到张掖看黑河
大美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