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巧红
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分析
韩巧红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80例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同期80例无糖尿病病史行腹部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 分别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5% VS13.75%)和平均住院时间[(12.4±1.3)d VS (13.5±1.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腹部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血糖,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
糖尿病;腹部手术;围手术期
糖尿病患者机体血糖水平较高, 对手术耐受性较差, 行外科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在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围手术期采取切实可行的临床护理措施十分必要。本文分析总结了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经验,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 男32例, 女48例, 年龄26~75岁, 平均年龄56.5岁;其中26例胃癌,18例结直肠肿瘤,7例十二指肠溃疡,8例急性阑尾炎,16例肠梗阻,5例腹部外伤, 均给予腹部手术治疗;术前, 患者空腹血糖平均值为8.65 mmol/L, 术后3 d内空腹血糖平均值为11.7 mmol/L。随机选取本院在同一时期收治的无糖尿病病史行外科腹部手术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 男37例, 女43例, 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54.5岁,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
1.2.1 心理干预 由于担心疾病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对此, 护理人员应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 加强与患者的交流, 详细解释手术方法、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和处理措施,使患者了解治疗方案, 为患者耐心解答疑惑, 从而消除患者的紧张和顾虑, 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配合手术。
1.2.2 术前干预 对糖尿病患者行术前干预的主要内容是控制血糖。根据患者病情和具体需求, 制定严格的饮食控制方案, 计算每日所需脂肪、糖类、蛋白质, 全天热量摄入可按照早餐1/5、中餐2/5、晚餐2/5比例分配;忌食含糖量高的水果;对血糖上升者予以降血糖治疗, 通常选择短效胰岛素, 于三餐前30 min行皮下注射, 最好在术前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7.25~8.34 mmol/L间, 且无电解质紊乱、酮症酸中毒症状;根据患者血糖值和尿糖值对胰岛素用量加以调整;对于需急诊手术患者, 术前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控制血糖, 可利用20 U胰岛素加0.9%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1], 初始速度为20滴/min, 实时监测血糖, 对滴速进行调整,血糖控制在7~10 mmol/L时可进行手术。
1.2.3 术中护理 手术室配备血糖监测仪, 实时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情况, 做好血糖调节准备, 保证在手术过程中患者血糖值保持在平稳状态;避免因全身麻醉而导致患者血糖水平剧烈波动;术中每隔30 min动态监测血糖1次, 尽量减少手术时间, 不进行导尿, 若遇到必须导尿情况, 医护人员则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若患者出现血糖较低所致昏迷情况时, 应及时救治处理。
1.2.4 术后护理 ①血糖、尿糖检测。术后患者由于禁食,容易出现心悸、头晕、乏力、多汗、昏迷、嗜睡等低血糖反应,应定时检测尿糖和血糖, 掌握血糖水平, 以便对胰岛素用量进行调整;同时, 及时通知责任医生, 检查尿糖、血糖, 可利用20~40 ml5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推注[2], 减少胰岛素用量。当患者可进食后, 减少胰岛素用量, 根据病情可应用口服药物。②密切观察。术后持续观察患者血压、心电、血糖饱和度,每30~60分钟记录1次, 待病情稳定后可每4~6小时记录1次;严密观察呼吸、神志情况, 避免出现酮症酸中毒或高渗综合征昏迷现象,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③基础护理。糖尿病患者术后免疫功能降低, 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 因此要加强护理和预防。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 限制家属探视次数, 预防交叉感染;指导患者咳嗽、深呼吸技巧, 应用雾化吸入, 协助患者拍背、翻身, 休息时保持半卧位, 做好口腔清洁, 预防肺部、呼吸道感染。术后, 患者的营养消耗较多,而且蛋白质合成障碍降低了伤口愈合的速度, 容易发生感染,导致切口开裂。对此, 护理人员应注意伤口护理, 定时更换敷料, 观察切口是否有压痛、红肿等感染征象;指导患者排尿,尽量减少留置导尿管时间, 对女性患者, 应注意阴部卫生清洁, 可以用洗必泰棉球对会阴部和尿道进行擦洗[3],3次/d,避免泌尿系统感染;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 定时按摩、翻身,避免压疮发生。④引流管护理。腹部手术后患者多留置有尿管、胃管或腹腔引流管, 护理人员应将引流管妥善固定, 保持引流管畅通,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 每日更换胃肠减压所用负压吸引器和引流袋,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2.5 活动指导 患者术后适量的运动能够促进机体恢复功能和伤口愈合, 但应注意把握活动时间和程度, 避免因过度劳累加重病情。术后早期, 患者可在床上进行四肢屈伸训练和深呼吸, 护理人员应定时协助拍背、翻身;术后中期, 根据手术部位、方法、患者耐受力, 可行下床活动, 逐步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 以无劳累感为宜。康复期, 患者可根据习惯自行选择运动方式, 活动时注意由慢到快, 适当增加运动量,通常在餐后30 min进行活动, 每次活动时间不超过1 h。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记录两组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资料采用SPSS10.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中出现3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裂开,3例肺部感染,4例泌尿系统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13.75%, 平均住院时间为(13.5±1.5)d;观察组中出现1例切口感染,1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3.75%, 平均住院时间为(12.4±1.3)d,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患者接受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耐受力较差, 若血糖水平较高会影响白细胞水平和伤口愈合, 延长住院时间, 容易发生感染。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旨在预防术后并发症, 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提高治疗效果,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本次研究通过心理护理、术前控制血糖、术中监测、术后护理、运动指导等一系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 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减少住院时间, 可在临床护理工作领域广泛推广。
[1]黄翠霞.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江苏医药,2013,39(3):367-368.
[2]王彤, 肖新华.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6):527-528.
[3]佟建秋.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5):597-59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182
2014-12-18]
463400 河南省平舆县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