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栏作家世元金行高级研究员肖磊表示:
自2014年10月末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下跌(跌幅超1%),这是自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罕见下跌之后(去年1—3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跌超2.5%),年度第二次开启“贬值”之路。尤其是在俄罗斯卢布汇率出现恐慌性大跌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走势更加令各方关注。但如果仔细分析,此时的人民币无论从经济的基本面,还是中国政府的掌控力,都跟卢布不可相提并论。
其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当中,真正由“大市场”主导的成分还比较少,虽然国家外汇管理局前不久发布“通知”,取消对金融机构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事前准入许可。但《通知》还没有实施,就算开始实施,也很难做到让国有银行之外的市场主体主导汇率。另外,央行规定人民币汇率日波幅仅为2%(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2%的幅度内浮动)。因此无论市场发生何种状况,人民币汇率暂时不可能出现如同卢布一样日跌10%的走势。
其二,主权信用货币短时间内暴跌,往往意味着该国发生了经济或金融危机,导致大量该国货币持有者兑换为外币“出逃”,如果该国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或没有采取外汇管制措施,就只能用本币贬值的方式阻止“出逃”,造成本币汇率剧烈波动。俄罗斯2006年就已取消了资本管制措施,据普京的说法,2014年俄罗斯资本流出将超1200亿美元,而且因油价的下跌导致外汇收入剧减,在干预卢布汇率方面俄罗斯已捉襟见肘。中国目前不仅有着综合性“创汇”能力,而且还存在严格的资本管制,整个经济结构层面也优于俄罗斯,人民币汇率所承受的“做空”风险远远小于卢布。
其三,数据显示,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下的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2007年的约10%下降到了去年的2%左右,国际收支平衡有了较大的改善。自2005年启动汇改至今,人民币汇率已逐步走向均衡。随着中国在国际贸易当中地位的升高,人民币国际需求并没有因为美元的走强而减弱,人民币国际化势头明显。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2014年11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双双上升,连续六个月回升,并创出了新高。2014年以来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的升值幅度均超过10%,用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的说法,人民币是仅次于美元的全球第二强货币。因此说人民币跟卢布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支撑汇率的经济和国际背景完全不同。
在人民币汇率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左右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方向的实际上主要是技术性因素。目前看,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已成事实,美国经济数据持续向好,美元市场预期利率走高,中国央行又启动了降息周期,美元跟人民币之间的息差将进一步收窄,外汇占款增速持续回落,市场相对来说倾向于持有美元,对短期内人民币汇率走势形成明显压力。
另外,欧元、英镑、日元等主要“非美货币”汇率持续疲弱,同时也会影响到短期人民币汇率。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低,也有助于推动中国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正是由于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持续贬值,使得央行在3月16日宣布将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由1%提升至2%。人民币汇率走低还有利于调节国内外资本项下的资金流动,阻止一些投机性较强的热钱流入,有利于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
中国依然是资本需求大国,也是资本回报率较高的国家,资本项下的吸引力长期来看不会衰减,这都是支撑人民币走强的重要基本面。但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的最直接问题依然是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不能因为存在风险就减慢改革步伐,否则将因各类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长期扭曲,而持续抬升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本,直接抑制中国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力。人民币升值和贬值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民币不是按照整个市场的意愿来选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