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林
端庄大方的国徽设计图样、精致小巧的景泰蓝艺术对罐、充满雅趣的《故乡》水彩画、色彩绚丽的手绘古建筑考察地图、凤凰飞舞的金漆新婚嫁妆箱……这些世人难得一睹的林徽因珍贵作品和生活实物,从10月19日起首次亮相《永远的四月天——林徽因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林徽因的女儿、儿媳,梁启超的嫡孙、孙女,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文广局艺术总监、上海图书馆馆长、中国百名建筑大师代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负责人……10月18日下午,云集海内外名流的特殊盛会——《永远的四月天——林徽因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上海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燕群,以及上海市妇联主席徐枫、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胡劲军等有关方面的领导、负责人200多人,出席了纪念特展开幕式和座谈会。共同缅怀这位集建筑师、工艺美术家、作家、诗人等多项桂冠于一身的杰出女性。
林徽因与其夫婿梁思成作为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从“窗内”走向“窗外”的数百幅人生影像,他们比翼双飞,在建筑、文学、工艺设计等诸领域筚路蓝缕的卓越才华与贡献,他们秉承父辈梁启超、林长民等一代鸿儒的家学渊源,以及他们与胡适、萧乾、沈从文、金岳霖、徐志摩、傅斯年、费正清、费慰梅等众多师友诗文唱和、鸿书往返的精彩内容都将在展览现场得到精彩呈现。
游弋于格调雅致、展示新颖的展厅,近距离观赏到国立北平艺专校长余绍宋为梁思成、林徽因所作的婚礼画;梁启超亲手所书赠给儿子梁思成、儿媳林徽因的书法扇面;林长民这位“五四”运动引爆人写给留居上海读书的女儿林徽因的秀雅书信以及用丹砂手书赠给女婿梁思成的《养生论》;哈佛大学校长之女费慰梅赠给好友林徽因的《武梁祠》拓片……
林徽因和梁思成作为我国现代文化中的杰出艺术伉俪,他们竭尽一生,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挚爱的中国建筑和艺术事业,共同开创了中国古建筑研究体系,一起创办了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两个建筑系,他们是中国建筑史体系研究的思想先行者与奠基人,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建筑学的研究与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林徽因作为我国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位杰出女性,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要设计者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她不仅在建筑领域成就非凡,同时具有令人惊叹的文学造诣——她的著述文章别具一格,充满诗意又不失科学严谨;她的散文充满灵性,诗歌更是脍炙人口;她一生执著于美的追求,对美学理论体系有其深刻的解析,她在工艺美术等领域开拓创新,成果显著。
与坊间一些书刊关注林徽因的美貌、家世、爱情不同,这次由林徽因、梁思成家属特别授权的纪念特展,将以大量的艺术手稿、文献实物向观众展示一位生活中真实的林徽因。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欣赏林徽因优雅的形象,更将注意到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前辈穿梭于兵匪战乱的荒野,实地测绘几千幢古建筑物的身影。工作中的林徽因或攀爬于千年古塔之上,或与被拆去屋顶裸露的大佛相视默语。她在常年卧病床头,颠沛流离之际仍醉心于建筑及其它艺术研究;解放后,她在病榻上仍埋首于国徽图样设计的场景,无不让人动容;而她论述敦煌边饰图案和建筑设计的手稿,则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具有精深艺术修养的艺术家的眼界与才华;她为女儿梁再冰精心手绘的古建筑考察地图和多封充满关爱的书信,则流露了慈母的一片拳拳爱心;而他写给沈从文、金岳霖、胡适、费正清、费慰梅的大量书信,以及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歌和书信的首度亮相,也让世人近距离走近了林徽因的情感世界。
本次展览特别摄制的《梁思成、林徽因与上海》专题片,则以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娓娓道来了林徽因、梁思成与上海这座国际先锋都市的不解之缘。林徽因幼年时代,曾随父亲林长民居住上海,并在上海爱国小学学习,直至1916年迁居北京;1936年4月,梁思成、林徽因工作的营造学社特别选定上海,首次发布了他们7年间的古建考察成果。发布会上,梁思成作了题为《我国历代木建筑变迁》的讲演,他们的报告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1945年初,梁思成受国民政府委托在编写《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文物目录》时,特别列出了上海的龙华寺塔、城隍庙内园、南翔古猗园、徐家汇天主教堂及天文台等一批珍贵建筑,至今这批建筑保存完好。
展览期间首度展出的梁思成写给女儿梁再冰的披露国徽、国歌评选经过的书信,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说明,以及他手绘的《清式营造则例》彩色图画和罗马古建筑水彩画等,与林徽因的艺术作品互为辉映,彰显了这对艺术伉俪的绝世才华和不朽功勋。
同时,承办单位上海艺术礼品博物馆联合中华书局、上海辞书出版社独家编辑出版的《梁思成、林徽因影像与手稿珍集》、《<中国雕塑史>手稿》、《梁思成、林徽因书信手稿》等一批有极高研究价值的丛书,也增加了展览的深度,延续了展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