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霞?李文贺?刘勇
摘 要:《西游记》和《水浒传》作为明代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二者具有许多相似性。本文旨在通过从思想内容、文学特色、成书背景方面比较二者相似点,深化对此两部文学巨著的理解,从而挖掘小说的内在价值。
关键词:《西游记》;《水浒传》;思想内容;文学特色
一、《西游记》与《水浒传》成书背景的相似之处
《西游记》和《水浒传》作为明代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二者在成书背景上具有许多相似性。
(一)作者相似的人生遭际
施耐庵和吴承恩有许多相似之处。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生活在民族矛盾、社会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吴承恩的一生主要活动于明嘉靖年间,也是朝廷腐败的时期。他们都曾短暂地出任过下级官吏,对官场的黑暗与民间疾苦颇为熟悉。
(二)“三教合一”的思想背景
从《西游记》的忠孝主题到《水浒传》的忠义主题可以窥见儒家忠君思想:当年无法无天的“齐天大圣”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成为“斗战胜佛”,屡屡打破清规戒律的鲁达最终坐化而皈依佛门,因果报业的佛教思想可见一斑;道教以“道”名教,借鉴道家学说,注重内外修炼,施行方术,祈求长乐长生,《西游记》中的唐僧屡屡涉险由于有让妖魔吃了能长生不老的皮囊,《水浒传》结尾宋公明死后累累显灵庇佑百姓,二者都是道教思想的影响。
(三)封建王朝中后期的政治背景
《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期,当时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对此不合理的现象,透过故事提出批评。而《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明末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作者深受社会风气影响。
二、《西游记》与《水浒传》思想内容的相似之处
《西游记》与《水浒传》虽一部为神魔小说,一部为英雄传奇小说,但两者在思想内容上是存在相似之处的。
(一)忠孝主题与忠义主题
忠孝主题与忠义主题主要都体现在作品的人物设定上。唐僧肉眼凡胎,既无腾云之功又无幻化之能。一身本领的徒弟们却依旧按照尊卑之礼,鞍前马后,危难时救唐僧于水火。这是贯穿整个取经路途的忠孝之心。
与《西游记》相似,《水浒传》的人员设置中也存在这样一位核心人物,就是宋江。宋江武艺本领、智谋才干不及梁山其他好汉,面对招安,宋江纳头便拜,自称为“文面小吏”,即使这样,梁山其他好汉对宋江也是忠心耿耿。这是作品中始终遵循的忠义之心。
(二)追求自由与反对压迫
两部作品中追求自由与反对压迫两种思想产生了共鸣。因一身广大的神通,他闹龙宫,搅地府,追求自由。
而《水浒传》中的追求自由则表现在反对压迫上。在官府逼迫,要让人丧命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揭竿而起,逼上梁山。最典型的人物是林冲。在面对妻子遭人调戏,自己受人诬陷之后选择怒杀官差,上了梁山。
(三)反抗斗争精神与起义的正义性
孙悟空的大闹天宫虽不是由于压迫,但也是出于对传统封建等级制度的不满,拒绝接受等级秩序的束缚。他的反抗斗争是具有正义性的。
梁山好汉面对统治阶级的强权政治,选择揭竿起义是具有正义性的,他们为了公理与正义流血牺牲,具有反抗斗争精神。因而两部作品在反抗斗争精神与起义的正义性这两个思想主题上是契合的。
三、《西游记》与《水浒传》文学特色的相似之处
两部巨著分别在人物塑造手法、叙事结构、艺术风格上具有相似性。
(一)相似的人物塑造手法
在《西游记》与《水浒传》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数次唐僧因不识妖魔幻化误会悟空,要将其逐出师门,悟空苦苦相求,寥寥数语就能让读者们看到一个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孙行者,也使大家看到一个岁菩萨心肠却是非颠倒的唐僧形象。
《水浒传》中更是运用语言让读者们被帅真可爱的李逵吸引。作品第三十八回宋江、李逵初遇,面对宋江,他对戴宗说:“若真是个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同样一句话就让李逵的形象变得鲜活。
(二)同样的叙事结构
两部作品都可以总结为链状与板块相结合的叙事结构。《西游记》开篇之初,介绍孙悟空与唐僧的身世经历,采用链状叙事结构,为师徒西行坐下铺垫。当取经之行开始之后,便开始采用版快式结构,将遇到的每一伙妖魔算作一个板块,九九八十一难分散遍布在与妖魔匪徒的战斗当中。
《水浒传》与之相似,也以一个最终目的为指向,单个(伙)英雄的经历采用链状叙事结构,最后组成板块,最后组成整个故事。
(三)相似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双重价值
两部作品兼具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双重价值。《西游记》通篇展现着浪漫主义风格。作为神魔小说,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体现着作者大胆的想象。但作品体现出的批判现实精神,对封建统治不合理性的反抗、对自由的追求,又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现实题材小说。但与此同时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情节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京师瘟疫,洪太尉请张天师消灾引出一百单八将是伏魔殿放走的妖魔,最后宋江结尾宋公明死后累累显灵庇佑百姓,运用浪漫主义的情节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西游记》和《水浒传》作为明代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二者具有许多相似性。通过从思想内容方面比较二者相似点,能够深化对此两部文学巨著的理解,挖掘小说的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友冰.新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述论(第四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M].上海:上海书店,1980.
作者简介:冯霞(1973—),女,中国吉林白山人,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李文贺(1990—),女,中国吉林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刘勇(1971—),男,中国辽宁锦州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