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华
整体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的临床分析
刘敬华
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过程中行整体护理措施, 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4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 每组24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 对干预组患者行整体护理措施, 并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 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愈率, 减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临床可大力推广应用。
整体护理措施;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 发病较为迅速,在发病初期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 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一般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出血点都位于十二指肠、食管和胃等部位, 极容易引起患者体内血管病变, 从而导致患者死亡。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死亡率较高, 因此, 患者发病时本院一般对其采取急救措施, 而为了减轻患者在急救治疗过程中的痛苦, 一般会对患者采用整体的护理干预方法,利用此方法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1]。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例, 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 每组24例。干预组平均年龄(38.69±9.74)岁, 平均体重(56.85±6.32)kg;男13例, 女11例;教育年限:<9年12例, ≥9年12例;婚姻:未婚16例, 已婚8例;十二指肠出血6例, 食管出血5例, 胃出血11例, 其他2例。参照组平均年龄(40.02±8.65)岁, 平均体重(59.88±9.05) kg;男16例, 女8例;教育年限:<9年11例, ≥9年13例;婚姻:未婚11例, 已婚13例;十二指肠出血5例, 食管出血6例, 胃出血12例, 其他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对干预组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的方法,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补充血容量, 并进行有效的止血护理, 同时, 还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 安抚患者的情绪[2]。
1.3 观察指标 对干预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对比。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患者的出血症状消失, 身体恢复正常;②显效:患者出血症状基本得到控制, 身体状况好转;③有效:患者的出血量减少, 但仍有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症状;④无效:患者的出血量未改变, 临床症状未变化[3]。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干预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干预组患者痊愈为3例, 显效为16例, 有效5例, 无无效患者, 总有效例数为24例, 总有效率为100.00%;参照组患者无痊愈患者,显效为9例, 有效为10例, 无效为5例, 总有效例数为19例,总有效率为79.1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组和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例数为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 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例数为7例,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9.1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疾病, 病死率较高, 发病时疼痛较严重, 所以会给患者的身体以及心理情绪都带来极大影响。而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一般都是采用急救措施,在对患者行急救措施的过程中, 应同时给予患者整体的护理干预措施,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安抚患者的情绪, 为患者讲解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 使患者能够减轻对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恐惧感, 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4]。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救时, 应迅速为患者补充血容量, 加强对患者的止血护理, 避免患者由于失血过多而引起并发症, 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劝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5]。
本次研究主要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24例, 总有效率为100.00%, 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19例, 总有效率为79.1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急救之后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 参照组患者在急救之后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7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1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知, 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的痛苦。
综上所述, 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治愈率, 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 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1] 许香.整体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的临床分析.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 7(6):6, 8.
[2] 谢琴.整体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应用观察.吉林医学, 2014, 35(20):4546-4547.
[3] 张仕华.整体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中国处方药, 2014, 12(8):133.
[4] 沈爱萍, 余莲英, 沙卫红, 等. 304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 护理学报, 2011, 18(4):9-13.
[5] 吴汉群, 陈婷, 陈素英.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2, 22(10):209-21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179
2015-06-29]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