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艳凤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
乔艳凤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2 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有效的功能锻炼,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6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术后疗效满意,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通过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指导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髋关节置换于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对于髋关节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由于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极易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恢复髋关节功能、解除疼痛及提高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2014年5月~2015年6月本院骨科对6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6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男30例,女32例; 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52.4±12.5)岁。原发病: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5 例,双侧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6例,骨性关节炎14 例,外伤致股骨颈骨折27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2.1.1 评估全身情况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情况及手术耐受能力评估,包括有无全身或局部的显性或隐匿性感染灶等。
1.2.1.2 一般护理 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训练,帮助其完成各种术前检查。术前彻底清洁手术部位并备皮,确保术前睡眠充足,如失眠可遵医嘱服用镇静药。
1.2.1.3 心理护理 由于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长时间的疾病折磨使其对生活感到无奈、悲观甚至绝望,同时由于担心手术的成功与否会有较强的负面情绪[2]。因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髋关节置换术的目的、方法及效果,有条件情况下请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的信息,消除其思想顾虑。
1.2.1.4 术前康复指导 术前指导患者康复锻炼的方法,以帮助术后患者能够较快地恢复。①体位指导:采取平卧或半卧位,患髋屈曲>45°,患肢外展30°时保持中立位,有效预防假体脱位。②训练床上大小便: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时须时刻注意臀部要抬起足够高度,防止人工关节脱位,并要避免患肢的外旋或内收动作。
1.2.2 术后护理
1.2.2.1 严密观察病情 术后须严密观察和监测患者的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引流管要时刻保持通畅的状态,并注意观察伤口出血及渗血状况,若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修复及治疗,预防患者失血性休克。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每30分钟测量体温1次,待平稳后改为每2小时测量 1 次。询问患者的疼痛感受,对使用术后镇痛泵的患者,应密切注意其镇痛效果和排尿情况,若遇患者排尿困难的状况,可给予留置导尿,且保持尿量≥60 ml/h。
1.2.2.2 一般护理 做好皮肤护理,以防发生压疮。确保患者床铺平整、松软、清洁;按时为患者翻身,有规律地为患者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1.2.3 术后康复指导 髋关节置换术的最终目的是重建关节功能,而术后有效的功能恢复性锻炼对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1.2.3.1 术后第1天 在麻醉作用消失后,指导患者将患肢取中立位,外展15°,进行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运动,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指导患者主动行股四头肌等长运动,收缩与放松的时间均为10 s,20~30 次/组,2~3 组/d;对于病情较重、不能或不愿主动活动的患者,为其做由远心端向近心端的患肢按摩,1次/4 h,20 min/次。
1.2.3.2 术后第3天 在原有训练项目的基础上,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开始使用持续被动运动(CPM)机行功能锻炼[3]。运动时切忌负重运动,练习床旁站立和走动,根据患者下肢长度,调节CPM机杆的长度,从20°开始练习,3 min/次,2次/d,每3天增加10°。
1.2.3.3 术后第5天 开始进行患肢的髋、膝关节屈伸活动,且俯卧2~3 次/d,15~30 min/次,预防髋关节屈曲挛缩。患者可在护士指导下下床活动,先让患者移至健侧床边,健腿先离床并着地,患肢外展曲髋>45°。患者离床活动后,即可在助行器或双拐辅助下进行站立位练习,包括外展和屈曲髋关节。患者练习行进时护理者应在旁边看护,防止其摔倒。
1.2.4 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2.4.1 深静脉血栓的观察与护理 深静脉血栓是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一种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4]。手术及大量失血是引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因素[5]。术后 48 h,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下肢有无疼痛、肿胀、皮温低及皮肤颜色有无变化。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术后要尽早活动踝关节、膝关节及肌肉等长练习,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必要时给予下肢气压治疗。
1.2.4.2 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感染被认为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此,术后要常规使用抗生素,要密切观察切口颜色的变化,按时换药并检查切口。
1.2.4.3 脱位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髋关节脱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禁止髋关节外旋和内收,膝关节屈曲10~15°,膝下垫一软枕 ,抬高20°。当患者需挪移动体位时,须4人搬运,同时医生在床尾负责固定患肢外展位置加以协助。
1.2.4.4 其他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①压疮:术后要求患者卧床,身体受压部位易发生压疮。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定时翻身、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一般2 h 翻身 1 次,必要时每30分钟1次;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在骨突部位放置软垫,有条件可使用气垫床。②肺炎:由于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为老年人,且卧床时间较长会影响呼吸功能,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叩背以促进自主排痰,必要时行雾化吸入2次/d,病情较重者可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发生。③泌尿道感染;由于手术患者留置尿管,需用0.05% 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d,鼓励患者大量饮水、多排尿,使会阴部保持干燥状态。
1.2.5 出院指导 出院前,嘱咐患者术后3个月内禁止剧烈活动及侧卧,坐时要使用有扶手的高椅子,3周内屈髋不要<45°,逐渐增大角度,但要>90°。说明盘腿或跷二郎腿的害处,避免弯腰捡东西。每日摄入足够的营养,保证身体机能的恢复,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6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术后疗效满意,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手术,对于髋关节病变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本组患者通过术前准备、严术后护理及有效的功能锻炼,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效提高术后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1]刘金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1):155-156.
[2]郭玉萍,李小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2):937-938.
[3]孙欣,闰庆萍,周筱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8):3043.
[4]罗盛清,梁业梅.髋关节置换术后无痛康复治疗效果观察.护理研究,2012,26(12B):3328-3329.
[5]高娜.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进展.护理研究,2011,25 (12C):3310-331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157
2015-08-20]
110101 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