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云,胡松华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微乳(micro emulsion)又称纳米乳,由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和方式混合后形成的一种稳定透明且黏度低,相同性的分散匀质热力学稳定体系[1],粒径10 ~100 nm,一般认为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就可形成稳定的微乳。但是,随着加工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某些新化合物的发现和应用,不用助表面活性剂也可形成某些稳定的微乳[2]。国内于2005年开始将微乳技术应用于兽药,已经取得了可喜成果。
试验表明,微乳可增加皮肤角质层脂质的双层流动性,促使药物从微乳中析出后吸收进入体循环。因此,张文娟(2006)[3]以吐温80、司盘80、液体石蜡和水制备出O/W 型利福平微乳透皮剂;宋冠男等(2013)[4]以RH-40、乙酸异丙酯、乙醇制备了环吡酮胺微乳;王军等(2012)[5]将乙酰甲喹微乳透皮剂用于防治哺乳仔猪腹泻,可显著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兰莹等(2012)[6]用EL-40、乙酸乙酯、乙醇、2-苯乙醇、丁香酚、丙酸氯倍他索、酮康唑及水制备了复方酮康唑微乳,产品稳定性良好,透皮速率与2.5%氮酮组相当,比复方酮康唑软膏及混悬液具有更好的透皮效果。
试验表明,微乳药物更易通过水化层被胃肠道上皮细胞所吸收,提高药物血药浓度,降低药物的使用剂量,提高药物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减少副作用。李学民等(2014)[7]制备了维生素A 微乳。蛋鸡药代动力学的试验结果显示,维生素A 微乳制剂在生物利用度、吸收峰值、吸收速率上均优于脂溶型维生素A。魏永俊(2010)[8]制备了托曲珠利微乳,鸡球虫病的治疗试验结果显示,治疗评价ACI 指数为171.61,疗效显著。郑星星等(2013)[9]以EL-40、肉桂醛、头孢克肟、蒸馏水制备了O/W 型头孢克肟微乳。临床试验显示,对雏鸡感染大肠埃希菌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原药预混剂组。宋冰等(2012)[10]以吐温-80、无水乙醇、乙酸乙酯制备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微乳。治疗人工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的雏鸡,试验结果表明微乳制剂比原料药和替米考星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郝艳霜等(2012)[11]制备了蒲公英多糖微乳溶液,蛋鸡试验结果显示可明显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降低蛋品中胆固醇含量。
试验表明,药物制成微乳后粘度降低,注射引起的疼痛程度小。另外,由于微乳油水混合特性,可减少油溶剂的使用量,减少对机体的刺激。刘磊等(2014)[12]制备了伊维菌素微乳,用水取代80%以上常规伊维菌素注射液中的醇溶剂,物理稳定性良好,对机体的刺激性和毒性更低,容易吸收,溶剂残留降低。肉牛体内试验显示伊维菌素微乳制剂对动物安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微乳作为药物载体,乳房给药可使药物分布更加均匀。杨雪峰等(2004)[13]将复方阿莫西林微乳乳房注入剂用于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根据给药剂量将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青链霉素组)。试验结果显示,高、中剂量组对泌乳期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
李树鹏(2012)[14]用吐温80、司盘80、石蜡油、乙醇、水制备了W/O 型黄芪多糖、紫锥菊提取物和抗原混合的微乳制剂。用该制剂免疫小鼠后,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铝胶+ 抗原组,同时提高了Th1 和Th2 的免疫应答反应。陈建民(2010)[15]以吐温-80、斯盘-80、无水乙醇、液体石蜡、盐酸左旋咪唑和新城疫抗原为原料,制备了新城疫微乳疫苗。研究结果表明,雏鸡口服免疫鸡新城疫微乳疫苗后,血清中HI 抗体效价、局部组织IgA 含量与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上升。张旭(2010)[16]以RH-40、无水乙醇、乙酸乙酯、蜂胶、黄芪多糖制备了复方蜂胶微乳佐剂-H9 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苗,免疫学试验表明制剂中的蜂胶浓度达到15 mg/mL 时,微乳疫苗比白油疫苗组产生抗体更早,抗体滴度更高。
采用微乳技术可提高不溶或难溶于水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药物的吸收及生物利用度。还可通过载体的分解速度,控制药物释放,起到缓释作用。因此,微乳技术在兽药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Danielsson I,Lindman B.The definition of microemulsion[J].Colloids and Surfaces,1981,3:391.
[2]吴旭锦,朱小甫.纳米乳形成机理的理论[J].养殖技术顾问,2013,9:217.
[3]张文娟.利福平微乳的研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4]宋冠男,欧阳五庆,等.环吡酮胺纳米乳的体外抑菌活性及透皮性能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13,3:453-458.
[5]王军,李忠吉,等.应用乙酰甲喹纳米乳透剂预防仔猪腹泻临床效果观察[J].猪业科学,2012,6:88.
[6]兰莹,欧阳五庆,等.复方酮康唑纳米药物的制备及透皮效果研究[J].畜牧与兽医,2012,S1:346.
[7]李学民,刘宗柱,等.维生素A 纳米微乳的吸收动力学研究[J].中国家禽,2014,9:20-23.
[8]魏永俊.托曲珠利纳米乳的研制及其对鸡球虫病的药效学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
[9]郑星星,欧阳五庆,等.头孢克肟纳米乳的制备及其体外抑菌活性测定和安全性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7:25-29.
[10]宋冰,欧阳五庆,等.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纳米乳的制备及药效评价[J].畜牧与兽医,2012,S1:349-350.
[11]郝艳霜,卫书鹏,魏军.蒲公英多糖纳米乳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2,5:6-9.
[12]刘磊,周绪正,等.伊维菌素纳米乳对牛的安全性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2:125-127.
[13]杨雪峰,欧阳五庆,等.复方阿莫西林纳米乳对奶牛乳房炎3 种主要病原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5:585-590.
[14]李树鹏.黄芪多糖纳米乳的制备及其免疫佐剂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15]陈建民.新城疫纳米乳疫苗的研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16]张旭.复方蜂胶纳米乳佐剂的研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