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 凯,魏红芳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 450011)
羊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进展
权 凯,魏红芳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 450011)
羊同期发情技术是提高繁殖率和生产管理水平的一项有效的繁殖技术措施,使母羊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发情、集中配种、集中产羔,在生产中使用该技术对提高母羊的繁殖率、便于生产管理和提高羔羊的成活率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主要针对羊同期发情的方法和影响同期发情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总结。
羊;同期发情;阴道栓;氯前列烯醇
同期发情是采用药物和激素有计划地对母羊的发情周期进行同期化处理,从而达到人为地控制母羊群在短时间内集中发情。同期发情技术是提高羊繁殖率和养羊生产管理水平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已广泛应用于养羊业生产。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产羔也便于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因此,同期发情技术是现代化、工厂化养羊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之一。
目前,羊的同期发情方法主要有前列腺素(PGF2α)、阴道栓(CIDR)、孕马血清(PMSG)、促卵泡素(FSH)等不同的处理方法[1]。
何学谦等[2]对160只未妊娠的能繁母羊用氯前列烯醇进行了同期发情处理,同期发情率40.00%,高于对照组的18.75%。王大广等[3]对40只健康、中等以上膘情的地方绵羊品种的可繁母羊利用2次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PG)诱导法进行同期发情,首次用药后发情的母羊22只,同期发情率55%,人工授精后受精率86.36%,对未发情的母羊再次用药后同期发情率50%,人工授精后受精率77.78%。皮文辉等[4]研究发现,海绵栓缓释控制装置可以使孕酮及合成的孕激素持续进入绵羊体内,而且释放速率与绵羊黄体释放孕酮的速率相似。王荣民等[5]应用孕酮阴道栓技术,使小尾寒羊同步发情率达93.1%,南江黄羊达86.9%;人工授精后,鲜精受胎率达70.0%,冻精受胎率达48.0%。
李长存等[6]对阴道海绵栓和氯前列烯醇比较后发现,阴道栓处理的母羊同期发情率90.63%,用氯前列烯醇处理的母羊同期发情率97.58%,经阴道栓处理的母羊情期受胎率65.5%,用氯前列烯醇处理的母羊情期受胎率42.15%,用阴道栓处理的母羊受胎率比用氯前列烯醇处理的母羊受胎率提高了13%,差异极显著(P<0.01)。陈玉霞等[7]应用孕酮栓法和氯前列烯醇对波尔山羊进行同期发情,结果孕酮栓法的同期发情率显著高于(P<0.05)两次PG法。陈西英[8]应用氯前列烯醇和阴道海绵栓对280只繁殖母羊进行同期发情试验,用阴道海绵栓试验的母羊同期发情率91.88%,用氯前列烯醇试验的母羊同期发情率98.33%,同期发情率较阴道海绵栓绵羊增加6.45个百分点。用阴道海绵栓试验的母羊情期受胎率77.85%,用氯前列烯醇试验的母羊情期受胎率62.56%,两者相比,用阴道海绵栓处理的母羊情期受胎率比用氯前列烯醇处理的母羊受胎率提高了15.29%(P<0.01)。
冯国献[9]对36只小尾寒羊采用孕激素+PMSG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孕激素+PMSG(200 IU/只)同期发情率94.4%,孕激素+PMSG(250 IU/只)同期发情率83.3%。表明不同剂量的PMSG会影响绵羊同期发情的效果。
冯宇哲等[10]对40只非繁殖季节青海细毛空怀母羊采用孕酮栓+PMSG+HCG法进行诱导同期发情处理,母羊在0~72 h内的发情率92.50%,以24~48 h发情较为集中,受胎率和产羔率分别为42.50%和129.41%,由于激素的处理,双羔率明显提高,双羔率和三羔率分别为17.65%和5.90%。杨梅等[11]采用促排卵3号+PG诱导同期发情,72 h内的发情率达100%,排卵率在90%以上。李萍等[12]利用CIDR+PG和CIDR+PMSG对240只和田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同期发情率分别为96.7%和99.2%,情期受胎率分别为85.3%和84.9%,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肖焕星等[13]对45只辽宁绒山羊采用CIDR+PMSG+FSH+PG、CIDR+FSH+PG(CIDR埋植12 d)处理,加注250 IUPMSG撤栓后48 h内的同期发情率显著提高(86.7%VS 73.3%,P<0.05)。绳贺军等[14]对141只舍饲萨能奶山羊用埋栓时间和PMSG注射剂量进行同期发情,孕酮阴道海绵栓法可以有效地诱导繁殖季节奶山羊早期同期发情,其中以埋栓10 d和150 IU PMSG注射剂量组合处理效果最佳。徐志伟等[15]采用CIDR+PG+PMSG、PG+PMSG和PG+三合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CIDR+PG+PMSG情期受胎率最高。
吴元昌等[16]利用中草药催情散对小尾寒羊进行诱导发情处理,0~10 d药物组与对照组的发情率分别为80%和50%。说明催情散可以用于小尾寒羊的诱导发情。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孕酮栓法无论从同期发情率,还是受胎率均要优于氯前列烯醇。采用阴道栓、PMSG和PG结合的处理方法,同期发情效果要优于单一的同期发情方法。从生产操作、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孕酮栓法是目前最为理想的羊同期发情的方法。中草药催情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影响羊同期发情效果的因素较多,其中季节、环境、品种、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均会对同期发情效果产生影响。
张兴会等[17]在春、秋两季对99只辽宁绒山羊进行同期发情试验,表明秋季发情率要高于春季,差异极显著(P<0.01)。
叶峰等[18]对处于非繁殖季节的陶赛特羊、萨福克羊和特克塞尔羊采用CIDR+PMSG进行同期发情处理,陶赛特羊、萨福克羊、特克塞尔羊的同情发情率、情期受胎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采用孕酮海绵栓+PMSG进行同期发情处理,陶赛特羊的同期发情率显著高于萨福克羊和特克塞尔羊(P<0.05),产羔率也显著高于萨福克羊和特克赛尔羊(P<0.05)。
董俊等[19]对不同体况绵羊采用不同药物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结果表明,在较好营养条件下均可取得较好的同期发情效果,营养不良使同期发情效果变差。
李秋艳等[20]用CIDR(阴道栓)和PMSG处理小尾寒羊、蒙古绵羊以及小尾寒羊与东北绵羊的杂交品种,注射PMSG后24 h引入试情公羊,以便确定母羊是否发情,结果在繁殖季节,不同品种绵羊的同期发情率无显著差异(P>0.05)。阴道栓放置时间的长短影响同期发情率,以12~14 d为宜,用450 IUPMSG处理的羊比用400 IU处理的羊平均排卵数稍高,但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为了提高羊同期发情的效果,除了选用适宜的方法之外,还要综合考虑同期发情实施的季节,羊的品种、年龄、生理状态,以及激素的种类、剂量、用药方法等。
[1] 王晓阳,于永生,刘铮.浅谈山羊同期发情技术[J].吉林农业科学,2010,35(1):42-44.
[2] 何学谦,陈昌维,张谊,等.应用氯前列醇对建昌黑山羊同期发情处理的效果观察[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8):35-36.
[3] 王大广,于永生,王晓阳,等.氯前列烯醇诱导母羊同期发情的效果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5):214.
[4] 皮文辉,杨永林,倪建宏,等.氟孕酮海绵栓在绵羊生产技术中的应用[J].中国草食动物,2009,29(6):65-66.
[5] 王荣民,杜志明,罗琳.人工授精技术在肉羊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9(4):14-15.
[6] 李长存,姚海儒,任旭荣,等.阴道海绵栓和前列腺素在绵羊同期发情中的试验研究[J].养殖与饲料,2008(5):5-6.
[7] 陈玉霞,孙克宁,林峰,等.不同药物组合对波尔山羊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11,32(3):54-56.
[8] 陈西英.应用前列腺素和阴道海绵栓促进绵羊同期发情的试验[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1,41(4):23.
[9] 冯国献.不同剂量的PMSG与孕激素对绵羊同期发情的影响[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1(3):36-38.
[10]冯宇哲,刘书杰,王万邦,等.孕激素诱导青海细毛羊同期发情试验[J].草业与畜牧,2008(7):41-42,59.
[11]杨梅,汪立琴,陈童,等.利用GnRH+PGF2α进行绵羊同期发情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动物繁殖,2010,18(2):14-15.
[12]李萍,岳宏伟.和田羊不同方法同期发情效果比较[J].草食家畜,2011(3):45-46.
[13]肖焕星,罗光彬,李晟阳,等.辽宁绒山羊同期发情效果的研究[J].草食家畜,2007(4):26-28.
[14]绳贺军,罗军,高庆华,等.不同处理方法对奶山羊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09(3):43-45.
[15]徐志伟,花卫华,刘泉,等.不同处理方法对徐淮白山羊同期发情的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11(2):318-319.
[16]吴元昌,孙耀强,张志文.催情散诱导小尾寒羊同期发情试验[J].黑龙江动物繁殖,2008(1):7.
[17]张兴会,宋先忱,豆兴堂,等.绒山羊不同季节同期发情处理效果分析[J].中国草食动物,2011,31(1):33-35.
[18]叶峰,史远虹,陈华,等.非繁殖季节不同品种绵羊同期发情试验研究[J].草食家畜,2010(3):45-47.
[19]董俊,张力,何振富,等.不同体况绵羊同期发情处理试验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09,28(6):1-4.
[20]李秋艳,阎凤祥,侯健,等.不同因素对绵羊同期发情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08,40(12):48-50.
S826.3 S827.3
A
2095-3887(2015)01-0054-02
10.3969/j.issn.2095-3887.2015.01.017
2014-10-28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42102110132)
权凯(1977-),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动物繁殖与肉羊生产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