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苹
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李晓苹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78眼)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给予小梁切除术治疗, 并且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治疗,分析术后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 患者出院时平均眼压为(11.9±0.9)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2个月平均眼压为(13.7±2.1)mm Hg, 术后0.5~1年平均眼压为(17.5±2.4)mm Hg, 均显著低于手术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患者功能性滤过形成良好, 前房形成理想,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治疗效果显著, 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降低眼压, 手术成功率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青光眼;手术
青光眼是一种眼科常见疾病, 病情复杂且顽固, 治疗难度较大, 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干预, 可对患者视力造成严重影响, 是我国人口的主要致盲因素, 小梁切除术治疗为临床主要治疗方法[1]。近年来,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 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中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本文主要对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具体应用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各类青光眼患者70例(78眼), 男33例(37眼), 女37例(41例), 年龄最大83岁, 最小22岁, 平均年龄(57.8±6.3)岁。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3例(27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41例)、开角型青光眼6例(6眼)、难治性青光眼4例(4眼)。术前初诊眼压在32~86 mm Hg范围内, 视力在0.1左右。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小梁切除术治疗, 且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具体手术方式如下:所有患者表面麻醉联合球后麻醉, 在显微镜下做以穹窿部结膜为基底的结膜瓣, 做以角膜为基底大小为4 mm×5 mm大、厚度为巩膜厚的1/2的梯形巩膜瓣, 随后将3 mm×4 mm大小的小棉片(粘有浓度为0.4%的丝裂霉素C液)放置在患者巩膜瓣下, 并对球结膜进行覆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0.5~3 min后将棉片取出, 对球结膜囊及巩膜面使用复方乳酸钠或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 随后进行巩膜下小梁切除,将约为1.5 mm×2.0 mm大小的小梁组织切除, 并对虹膜周边进行处理。随后进行巩膜瓣复位, 巩膜瓣两端顶角选择10-0尼龙线做可调整线, 球结膜切口两端进行封闭缝合处理。随后将20万U庆大霉素及2.0 mg地塞米松注射在患者下方球结膜下, 固定包扎即可。
1.3 观察指标 术后详细统计患者前房形成时间、巩膜瓣可调整线拆除时间。并对所有术后患者随访1年, 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主要包括患者术后眼压恢复情况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术后前房形成时间及巩膜瓣可调整线拆除时间 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前房开始形成, 术后第3天, 前房深度恢复正常共73眼, 第4天前房形成4眼, 术后1周前房形成1眼。滤过功能形成可在裂隙灯下观察, 对眼球进行轻度按摩,有房水溢出, 滤过泡隆起明显, 前房形成理想。且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周将巩膜瓣可调整线拆除。
2.2 患者术后眼压恢复情况 术前患者平均眼压为(43.4± 3.3)mm Hg, 术后出院时患者平均眼压为(11.9±0.9)mm Hg, 术后2个月复诊平均眼压为(13.7±2.1)mm Hg, 术后0.5~1年平均眼压为(17.5±2.4)mm Hg。术后患者平均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患者出现低眼压及浅前房7眼, 经派立明眼药水及阿托品眼药水治疗后恢复。并出现薄壁滤过泡1例, 滤过泡渗漏1例, 包裹型滤过泡1例,均经对症干预后痊愈或明显好转。未出现脉络膜脱离、角膜穿孔、巩膜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青光眼一般是由视网膜病变引发的, 严重的视网膜病变造成虹膜新生血管出现代偿性增生, 对患者房角滤过功能损害较大, 是我国致盲的重要眼病之一[2]。青光眼可分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以及难治性青光眼等类型, 临床常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 治疗效果较为理想[3]。但是由于青光眼患者球结膜下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 降低了滤过泡的滤过功能, 因此常导致手术失败。
丝裂霉素C是临床常见的抗癌药物, 来自于链球菌属,主要是通过DNA双链交联来发挥抑制DNA合成的一种抗代谢药物。对结膜纤维母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 从而可进一步抑制结膜纤维母细胞合成胶原纤维, 防止出现滤过泡瘢痕化现象[4]。由于丝裂霉素C的治疗效果受丝裂霉素C的药物浓度及和人体组织接触时间的影响, 因此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性。由于患者球结膜厚度及巩膜厚度不同, 其术中沾有丝裂霉素C液的棉片放置时间也存在着巨大差异,一般放置时间为30 s~5 min, 手术操作者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控制放置时间, 促进药物与组织进行有效接触[5]。并且在术中巩膜瓣形成时, 需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 避免有细孔残留在结膜上;并且需避免结膜、角膜直接和丝裂霉素C进行接触,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 术后患者功能性滤过形成良好, 前房形成理想, 眼压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 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因此,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巩膜瓣可调缝线治疗各类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理想, 有效性及安全性高,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 陈东栋.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9):1191-1192.
[2] 刘建.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11):14-15.
[3] 姜燕.丝裂霉素C在难治性青光眼中疗效及影响.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4, 32(10):1156-1158.
[4] 刘晶.真空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疗效观察.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21):3539.
[5] 丁娟.丝裂霉素C在单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天津医药, 2012, 40(10):1049-105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129
2015-03-26]
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