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凤 艾浇 幸敏 万英
心理护理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余凤 艾浇 幸敏 万英
在门诊工作中开展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对门诊护理工作的要求, 也是目前门诊护理工作的迫切需要。由于护理体质的改变, 要求护理人员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护理有了新的、更全面的认识。本文从心理护理要结合门诊工作的特点及对于疾病的治疗两方面进行阐述药物治疗精神治疗同等重要。以期对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心理护理;门诊
在医疗护理过程中, 心理护理学在疾病的防治中越来越重要[1]。心理护理学作为医学的组成部分, 是研究患者心理活动规律与心理护理的有机结合。由于医学的不断发展, 从而要求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不断的提高。护理模式已由过去功能制护理向整体护理发展[2]。由于护理体质的改变, 要求护理人员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护理有了新的、更全面的认识。一个好的医护人员要探索患者的心理规律, 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要有多方面的业务知识, 敏锐的观察能力,要有忠于职守、克尽己任的责任心, 要有把患者当亲人的同情心, 做到有针对性的护理, 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去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 使之利于疾病转归与健康的恢复。
门诊患者多、面广, 病种复杂, 诊疗时间短, 患者来自各阶层, 有着不同的社会经历和社会职业、文化水平、卫生知识和对疾病的态度, 但患者的共同心理都是希望有经验的医生和护士能明确诊断, 及时想得到治疗、药到病除。患者求医心切, 对医院依赖性很强, 加上初到医院人地生疏、疑心加重、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 容易产生焦急和烦躁不安的心理[3]。患者从心理上需要被认识被尊重、需要安全感与早日康复, 可是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往往很复杂, 治疗是有过程的, 这些都会产生医生和患者之间认识上的差距, 也需要通过心理护理来填补, 门诊工作中这些特点和门诊患者的特殊心理, 都给门诊工作带来了复杂性和对医护人员的高标准。在门诊患者中, 由于年龄差别, 对疾病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医务人员给予心理护理时, 常常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3]。近年来门诊患者中, 老年患者逐渐增加, 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好发疾病, 进行心理护理, 使老年患者在患病和诊疗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心境, 心情舒畅, 更有利于慢性疾病的好转。老年人自制力差, 情绪易波动, 好发脾气, 医护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矛盾。更由于年老体弱和疾病的折磨, 表现力不从心, 到医院诊病希望能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根据老年人的这些特点, 在门诊护理工作, 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言谈要彬彬有礼, 热情关怀[4]。如在诊断检查时主动帮助老年人穿脱衣袖, 在交代病情过程中注意提醒和重复某些容易遗忘的事, 使患者对医院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这样才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年轻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 一般小病不重视, 很少求医, 来院就诊常常是发病急, 病情较重, 因此产生精神紧张,焦虑不安, 有时有急躁情绪;一旦病情好转, 又不坚持治疗。护士应耐心热情地接诊, 介绍病情和预后, 解除其思想顾虑,交代需坚持治疗和注意事项。
在对慢性病和争论患者也需做不同的心理护理, 如心脏病、高血压, 病程较长, 药物疗效较差, 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常常表现焦虑不安, 也容易对医院产生意见, 因而心理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护士首先要体贴患者, 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指导患者解除思想顾虑, 正确对待疾病,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争取疾病的早日康复, 护士要特别注意语言修养。
急诊患者由于病情较急、较重, 对突然的病情变化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如恐慎、焦虑、害怕等, 家属也有同样的心理。护士要动作敏捷, 迅速完成诊疗, 及时实施抢救和治疗,做到急患者所急, 痛患者所痛。护士还应当选择恰当的语言来安慰患者, 及时交代有关病情好转的变化, 解除患者的恐惧情绪, 减轻痛苦, 说话要谨慎、动作要转巧, 不要发出令人不快的响声, 操作要稳而准, 同时护士对家属做好妥善安排, 不使家属的情绪影响患者的心境, 以增加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
在注射室工作中运用心理护理, 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疼, 增强耐受力, 达到无痛注射的目的, 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和观察病情, 起到把关的作用。在注射时, 特别是一些年轻人,表现在治疗过程中耐受性差, 如肌内注射青霉素, 晕针的较多, 护士应注意掌握无痛注射法,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第一次大剂量注射时最好采取半卧位, 不在空腹时注射。治疗室的护士应该具有全面知识, 一名优秀的门诊护士, 要有多方面的业务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忠于职守、较强的责任心,能在短暂的时间里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做到有针对性的护理。如:农村来的患者和一些文化水平较低、卫生知识缺乏的患者, 常常对疾病的严重性估计不足, 护士要主动了解病情, 做好卫生宣教工作, 出现哪些情况需要来院复诊等。
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因素与全身的生理活动有着相互作用的紧密联系, 情绪和心理状态常常影响着神经、内分泌和机体的其他活动。如情绪激动时, 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诱发心脏病发作可猝死。消极的心理状态及恶语刺激可导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 还可以引起心绞痛发作、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 因此护理人员在注意躯体疾病的同时, 也不可忽视心理因素。医院的环境, 包括清洁整齐、美观、安静, 有秩序的工作都会对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发生作用, 产生良性刺激。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常常是通过语言来达到的。例如:对癔病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时, 必须配合恰当有利的语言加之医护人员可信赖的态度才能奏效, 缺一不可。
因此, 医护人员亲切和诚恳的态度, 体贴患者疾苦的情感, 合乎医德的美好语言, 能给患者以良性刺激, 造成良好的心境, 使患者对医院产生依赖和安全感, 振奋精神, 从而调动患者机体的积极因素, 增加抵抗力, 甚至会产生药物所达不到的效果。同样, 医护人员态度冷漠, 语言粗俗, 会给患者以恶性刺激, 造成不良的心境, 从而降低抵抗力, 甚至使病情恶化, 导致新疾病发生。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甚至一个微细的表情, 都会引起患者的注意,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必须重视社会、环境心理和个性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作为一个医护人员应该是美的形象与美的象征, 才能激发患者的美感, 从情感上感染患者, 使他们生活在美的情境里, 保持良好的心境, 以利于健康的恢复。护理工作中要做到护士走路的步态快速而轻盈,以显示紧张、负责与饱满的情绪;一切动作要轻巧要柔和,不要增强患者的任何痛苦, 才符合行为美与心灵美的要求[5],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去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 从而起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1]王淑丽, 王娟. 外科门诊患者不同伤口的治疗及心理护理.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8):58-59.
[2]王爱玲, 王晶. 浅谈护士形象. 黑龙江医学 , 2004, 47(4):110-112.
[3]袁素娴. 母乳喂养的心理护理.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3, 2(1): 47-49.
[4]刘艳君, 胡艳红, 贾秀芬. 规范护士礼仪在临床中的效果. 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24):14-16.
[5]冯灵, 杨蓉, 李蓉梅. 护理美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华西医学, 2006, 21(1):157-15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173
2015-04-14]
402289 重庆市江津区白沙中心卫生院(余凤);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艾浇 幸敏 万英)
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