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灵芝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王灵芝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方法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7例。两组患者均采取静脉溶栓治疗, 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低于对照组的27.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干预, 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应用。
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 起病快、病情危重,若不合理治疗则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常用方式, 可保护患者心脏功能, 挽救患者濒死心肌[1], 效果显著。但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 对其护理工作也提出了必要参考依据。现作者以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 加强其护理干预措施, 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2013年6月~2014年12月到本院就诊, 与WHO中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相符[2];其中男63例, 女31例;年龄40~70岁, 平均年龄(54.6±5.8)岁;下壁、后壁梗死45例, 前壁、侧壁梗死36例, 心内膜下梗死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静脉溶栓治疗, 患者入院后开放静脉通道、吸氧、常规心电监测, 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对症处理, 即时口服0.3 g肠溶性阿司匹林, 100~150万IU尿激酶+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30 min后应用0.1 g阿司匹林。12 h后取7500 IU肝素钙皮下注射, 每隔12 h注射1次, 持续5~7 d。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溶栓前常规准备心电监护仪、利多卡因、除颤仪、阿托品注射液等, 连续心电监护,每隔30 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 开放两条静脉通道。溶栓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心悸、胸闷、胸痛等情况, 记录18导联心电图, 准确识别各类型心律失常, 检测心肌酶谱, 记录酶峰及达峰时间。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行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①溶栓前护理。详细询问家属患者的详细病史及是否合并其他病证, 了解有无出血倾向等溶栓禁忌证, 常规检查患者血常规、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心肌酶谱等。②溶栓时护理。患者溶栓时, 护士应谨遵医嘱合理用药, 在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成。12 h后取肝素抗凝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正确处理出现的异常问题。③溶栓后并发症护理。a.再灌注心律失常。溶栓治疗时患者心电不稳, 易造成再灌注心律失常, 期间需持续心电监护, 了解心电动态变化, 熟练掌握除颤技术, 准确识别各种的心律失常, 并准备各种抗心律失常急救药物, 协助医师救治。b.低血压。溶栓后要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 详细记录, 溶栓前后15~30 min监测1次血压值, 若发生低血压, 应控制尿激酶剂量及注射速度, 以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治疗。c.出血。患者溶栓前了解其无溶栓禁忌证, 期间注意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穿刺部位有无瘀血, 同时注意患者呕吐物、皮肤、尿液情况, 若肢体麻木、呕吐、意识障碍, 考虑是否为颅内出血。溶栓后定时复查血小板计数, 期间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d.再梗死。溶栓后若患者心肌酶学变化、S-T段抬高、心前区疼痛等, 应考虑是否为冠状动脉再梗死, 及时采取冠脉介入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5%(4/47), 包括2例低血压, 1例再梗死, 1例再灌注心律失常;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7.7%(13/47), 包括5例低血压, 3例再梗死, 2例出血, 3例再灌注心律失常,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常用方法, 直接作用纤溶酶原,促进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 起到溶解血栓作用, 使血流再灌注得以恢复, 减轻管腔狭窄, 缩小梗死面积, 改善心功能。但溶栓治疗恢复血流再灌注及缺血时, 会有大量自由基产生,导致机体脂质过氧化、蛋白质过氧化及核酸过氧化, 且会促使颅内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3]。因此加强患者溶栓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 对降低患者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在此次研究中, 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7.7%对比,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由结果可以看出, 经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溶栓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溶栓治疗护理干预中, 需详细询问患者及家属病史, 是否存在出血倾向及有无创伤、外科大手术史等, 以此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溶栓禁忌证, 采取针对性治疗, 预防出血的发生。且护理中必须要重视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 护士应根据患者情绪变化, 耐心、温柔与患者沟通, 详细讲解疾病基本情况,耐心听取患者主诉, 讲述该病治疗成功案例, 以此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 提高其治疗效果。而且护理干预的实施, 可加强患者低血压、再灌注心律失常、出血、再梗死预防护理等, 对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起到积极促进意义。在患者溶栓前给予护理干预, 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密切监测心电监护,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为患者治疗做好准备工作。溶栓中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严格按照操作技术, 谨遵医嘱, 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准确治疗及护理, 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溶栓后注意患者治疗情况, 时刻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并立即处理。
综上所述, 加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干预, 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价值确切, 值得推广应用。
[1]程山凤.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观察.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4, 22(1):154.
[2]肖志英.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护理对策.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17):540-541.
[3]张莉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基础护理体会.护士修杂志, 2014, 29(9):860-86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146
2015-04-09]
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