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贤,王鹏
(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陕西渭南714000)
麻醉药品临床管理与使用乱象分析与对策
赵爱贤,王鹏
(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陕西渭南714000)
目的提高麻醉药品的管理质量与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应用。方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考察医疗单位的麻醉药品管理过程,分析临床管理与使用乱象,从库房、调剂室(药房)、临床科室着手,给出相应的治理思路。结果只有采取有效的治理办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才能规范医疗单位麻醉药品的管理与使用。结论采取基于管理过程的有效治理办法,辅以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可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提高麻醉药品的管理质量与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管理过程;麻醉药品;库房;调剂室;临床科室
麻醉药品,又称麻醉品、麻药,最早泛指能导致人类进入睡眠、昏迷或无知觉状态的药品[1]。原卫生部1994年颁发《癌症患者申领麻醉药品专用卡的规定》,使麻醉药品从限量供应改为计划供应,加上普遍推广“三阶梯”疗法,使外科手术麻醉药品的用量大幅提高。合理和严格的麻醉药品管理能更好地服务于外科手术,有助于患者痊愈,反之则会严重影响治疗进度和治疗质量,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我国《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处方管理办法》(2007年5月起施行),对其临床应用与管理进行了严格规定。尽管如此,在麻醉药品实际管理工作中仍然乱象丛生。有效、合理地管理与使用麻醉药品,不仅是医院药品管理的重点工作,也是值得业界重视并研究的问题。
1.1安全意识乱
某些医疗单位存储麻醉药品的库房不符合“三铁一器”原则,或仅用普通的铁皮柜、铁锁,而不是密码保险柜,或未按规定使用专用保险柜,或未配备报警装置,甚至在治疗柜的抽屉里存放麻醉药品,致使麻醉药品丢失几率增大[3]。
1.2专册登记乱
有些医疗单位将专册登记和专用账册及每日消耗册混为一谈,使用同一本专册进行登记,造成所建专册登记不符合“五专”规定,所记要素不准确、信息不全、缺乏规范性,如缺少处方编号、身份证号码等。管理人员也未按照规定执行交接手续。对破损、变质、过期失效的麻醉药品,未按专册登记要求及时登记并报上级主管部门监督销毁,造成过期失效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长期挂账,导致管理者无法全面掌握实际情况[4]。
1.3分类乱
不清楚如何分类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个别医疗单位的部分医务人员仍不清楚其类别归属,导致使用时专册登记不规范[5],造成麻醉药品存放混乱、分类不清,不符合管理要求[6]。
1.4处方乱
医师书写麻醉药品的处方,如剂量、剂型、用法等缺乏规范性。具体表现为不使用通用名,如用“杜冷丁”代替“哌替啶注射液”等;无处方权的实习医生代替签名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此现象虽为个别,但易失控、引发混乱,或造成药品流失现象。另外,部分医疗单位不使用新的专用处方,仍继续使用旧处方,有的甚至对新的专用处方不了解;签名不规范,处方上无药学人员双签名,或让无调剂资格人员签名[7]。
2.5用量、用时乱
麻醉药品管理法规规定:“每张处方片、酊剂、糖浆,≤3 d常用量;注射剂≤2 d常用量;但任何剂型≤1 d极量。”这只对麻醉药品的使用最高限量作了规定,却成了大多数医生使用麻醉药品的标准;在家中治疗的癌症晚期患者,更难控制麻醉药品用量,因为规定要求注射剂处方用量不超3 d。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患者手中常有同一或不同医师所开的2张甚至更多的处方单。药剂科在审核处方时发现,虽然单张处方完全符合相关管理规定,但实际患者手中所能领到的麻醉药品已超标;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掌握不够,开方凭家属代述,麻醉药品易在患者处存留;有些医师对于癌症晚期与癌症术后麻醉药品供给不加区别,易造成混乱。
管理规定中某些文字阐述不清,如规定“连续使用≤7 d”,是否意味着不超过7 d的连续用药都应给予调剂;此外,取药是否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必须当日进行。这些问题造成了一般适应证也连续取药多次的现象,显然不符合实际需要,致使麻醉药品的流失机会增多。
1.6残液处理乱
由于药品规格等原因,麻醉药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处方药量和实际用量不等,形成麻醉药品余量,如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每支为5 mg∶1 mL,如果医师开的处方剂量为8 mg则需开2支,这样就会剩余2 mg,有可能被用于其他患者。这种麻醉药品的“合用”是法规不允许的[8]。
1.7责任乱
一些医疗单位临床科室中无相关负责人对麻醉药品的管理进行登记。临床科室的管理人员往往由于自身工作忙碌或缺乏责任心,为节约时间而将处方及空置药瓶直接放在取药窗口上,过段时间再回来取,致使药师在药品调配完成后不能第一时间交给相关责任人,且未设置报警装置与防盗措施,故医院中常发生麻醉药品丢失现象,甚至有未凭专用卡就任意供应麻醉药品情况,无视“非住院患者必须凭麻醉药品专项使用卡才可予以使用”的规定[9]。
1.8培训考核乱
调查发现,部分医疗单位未按照规定执行麻醉、精神药品处方使用权限,存在医师、药师未经培训考核便取得麻醉药品处方权的现象。个别医师对麻醉和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知识掌握不够,在对门诊急诊或癌症及其他慢性中重度非癌症患者使用麻醉药品时,超处方限量开药;处方上调剂、复核人员双签名规定未得到落实,往往只由药师1人签字[6]。
1.9机制乱
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各异,医院各部门各自为政。医院麻醉药品或实行库房、调剂室(药房)二级管理,临床科室现用现领麻醉药品,不储存;或实行三级管理,由库房、调剂室(药房)、临床科室构成。有些医疗单位不清楚麻醉药品管理、使用流程,对重点环节管控不力,如制度不落实现象,麻醉药品“五专”(专人负责,专库、库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管理要求落实不到位情况等。由于麻醉药品处方由各医院自己印制,形式混乱,有些甚至连处方编号、患者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都缺失。未形成麻醉类药品一体化管理体系和跨医院各部门、跨区域的网络化管理,医院之间、发卡部门与医院之间沟通不畅,造成某些投机患者能同时拥有多家医院的病历,拥有2张甚至多张“麻醉卡”,或持“假卡”的现象,无意中为不法之徒滥用麻醉药品创造了机会[10]。同时,由于对麻醉药品有效性管理不够,有的医院或对癌症患者的取药数量进行限制,或无法备齐麻醉药品的种类,或不准备麻醉药品,远不能适应临床需要;规划和实际误差大,常发生医院短缺麻醉药品情况,既耽误患者用药时间,又增加患者的疼痛感。
笔者认为,应基于管理过程,对麻醉药品管理乱象进行治理,具体要加强对计划采购、入库验收、丢失被盗报警、存储保管、过期报废药品销毁、药品发放、批号登记、处方管理、药房调剂、空安瓿销毁、患者使用、临床领取、残液处理等流程进行严格管控。
库房:做好登记,包括药品入库验收、发放、销毁、查库。根据上年度医院麻醉药和一类精神药品消耗情况,结合库存制订合理采购计划;制订麻醉药品最高和最低库存限量[11];严格落实“三铁一器”、24 h监控、“双人双锁”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麻醉药品领取、货到即时验收制度,双人验货,点验到最小包装,清点无误后双人在“入库验收登记册”上签字;做好出入库登记,准确记录药品入库的时间、入库凭证号、来源、品名、规格、数量、包装、批号、失效期、验收情况等信息;加强麻醉药品的失效期管理,做好过期报废药品的销毁登记工作,记录销毁的时间、地点、销毁药品的数量、批号、销毁方式、销毁人、批准单位、上级药监部门监销人签字等;定期检查麻醉药品储存管理情况并做好记录,且必须由专职人员负责。
调剂室(药房):做好登记,包括麻醉药品使用、处方、交接班、空安瓿回收销毁等。要加强培训,药师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麻醉药品调剂资格(非药学技术人员不得直接从事药剂技术工作),取得麻醉药品处方权的医师在调剂室签名备案;制订麻醉药品存放基数,基数尽量少定,好管理;加强处方管理,处方编号、患者身份证号、药品批号等重要信息必须记录;医师和药师只能在本单位开具处方及调配处方;调剂复核人员双签名,落实处方点评制度[12],麻醉处方至少保存3年,专用账册在药品有效期满后需保存不少于5年;设置麻醉药品固定发药窗口;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按规定回收销毁空安瓿,报经医院领导同意后指定专人销毁,并及时登记[13];定期与库房临床科室对账,监督检查指导临床科室麻醉药品的管理。
临床科室:做好登记,包括麻醉药品使用、交接班、残液处理等。加强医师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麻醉药品处方权并在医院备案[14],临床医师限开本科患者处方,麻醉科医师限开手术患者处方,必须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得涂改,否则调配人员可拒绝发药;基数药品以保证急救为原则,需使用麻醉药品的科室,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研究可给予相应的固定使用基数;每个科室对麻醉药品实行单独存放,专柜、双锁、专人保管,并做好使用登记记录,每班交接清点,定期检查,及时补充;各科请领护士应相对固定,严禁由其他工作人员及患者亲属代领,为了保证基数完整,领药护士必须按基数、持科主任和有麻醉药品处方权的医师双签名的专用处方、空安瓿方可办理;为强化监督职能,使用麻醉药品时,当班医生、护士双方必须到现场操作,注射结束后立即完成双人签名登记,处理药品残液的时候也要完成双人签名登记;安全管理麻醉药品的存放,必须落实好“三铁一器”规定;落实定期检查制度,由医院分管领导带领药剂科、护理部完成下科月查,周查,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完成周查;麻醉药品使用登记本、医嘱本、治疗单、贮存量与科室基数账物的相符度是定期检查的主要内容。
3.1领导
医疗机构要坚决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从根本上正确把握、合理使用麻醉药品。医院分管领导应带领麻醉科与护理部发挥具体指导、协调作用,为麻醉药品的合法、合理使用提供领导保障。
3.2组织
可成立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主管院长担任,副主任由库房、调剂室(药房)、临床科室指定专人担任,是麻醉药品管理专职负责人,委员由保卫科长、药剂科主任、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组成,成员由经治医生、责任医生、经治护士、责任护士组成。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制订管理目标和措施、麻醉药品管理及管理考核方案。此设置和职责须以文件的形式明确通告全院。
可组建区域监管中心。麻醉药品区域联合监管中心的牵头组建者必须是当地权威医院,其领导构成一般可设1名主任,2名副主任,或可兼职。主要职责是组织各医院麻醉药品管理机构负责人,对麻醉药品使用管理情况进行联合检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工作内容为供给使用与监督管理,使麻醉药品形成规范化管理模式,一方面保证用药能解除患者痛苦,一方面防止麻醉药品流失,危害社会。
3.3思想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宣传,经常组织学习麻醉药品用药知识、相关法律法规,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麻醉药品严格管理的重要性,增强责任心,强化风险意识。
3.4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实现麻醉药品科学管理与法制管理的重要保障。
建立责任到人的分管机制:制订责任目标,对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日常管理给予定期考核[15]。麻醉药品管理的组织结构和保管方式、使用登记、使用过程中的管理,缺一不可[16]。
制订登记制度:要求责任人对交接班严格管理,保证一旦出现麻醉药品丢失或使用不当的问题时,能有迹可循、有人可查。
建立剂量审查制度:医师应根据实际需要开处方,不能完全根据患者的描述和要求。合理使用麻醉药品,严格遵守使用原则,明确病症使用指征。以患者临床实际需要为准实施个体化用药原则,让患者少用或几乎不用麻醉药品。
完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物领取、保存、归档、退回、使用和销毁及未用完药品归还等。
加强三重审批制度:即三重签字制度,形成于麻醉药品的申领、使用过程中,第一重是经治医师处方、科主任签字;第二重是麻醉医师使用、麻醉科主任签字;第三重是库房药房领药、使用完毕后回收登记签字。
3.5人力资源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对芬太尼实施特殊风险管理措施,其中包括对医生和患者进行强制培训[17]。笔者认为,对于药学人员、麻醉药品的管理人员及医护人员应进行强制性培训和业务学习。培训内容必须包括使用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对新出台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新品种新剂型麻醉药品知识应随时关注和学习,经常开展使用和管理麻醉药品的各项活动,通过考试、讲课、知识竞赛等形式强化医务人员对麻醉药品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培训成果作详细记录,并制成考核档案供日后参考[18]。对于不参加培训且考核成绩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要调离麻醉药品管理岗位,同时撤销其处方权;对于用药标准不合理现象,应做出适当处置,以便临床用药逐步趋向规范化。另外,还应开展进修及继续教育活动。
3.6信息网络
各医院可充分利用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不仅要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平台,还要积极参与院际、区域,或全国系统、平台的建设与共享,便于实行网络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麻醉药品使用与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既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又保证麻醉药品的社会安全。
3.7监督与评价
建立自查报告体系和独立检查制度:每季度均要定期组织开展一次检查和自查工作,以便提高自我管理、自我规范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并加以纠正。
专人调查与监督制度:可建立在对麻醉药品的监督方面,荷兰实行药品观察员制度,专门负责保证药品规章的实施,并向卫生部长提供咨询意见[17]。可采用医院专人调查与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监督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麻醉药品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紧密配合,确保麻醉药品使用与管理的有序化和合理化。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事管理与法规[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04.
[2]臧传华.药剂科麻醉药品管理的思考[J].北方药学,2012,9(12):62-63.
[3]刘祖德,刘晓军,李霞.麻醉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警医学,2011,22(8):716-717.
[4]蓝桂彬,李凤仪.医院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院,2012,12(1):98-100.
[5]杨舜娟.我院病区麻醉、精神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药学,2011,8(3):78-79
[6]赵清玉,刘超,齐丽军.基层医疗单位特殊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11,9(1):68-69.
[7]赖萍,农家业,李静.基层医院药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173-174.
[8]吴玉平,毛占存,仇秀伟,等.浅析麻醉药品临床用药的管理[J].中国临床研究,2011,3(2):117.
[9]肖廷英,李川松.我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实践[J].中国药业,2012,21(2):49-50.
[10]谢奕如,汤丹灵,杨幸苗,等.住院药房麻醉药品管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4 389.
[11]孟志华.浅谈医院麻醉药品的管理[J].中国新医学,2010,14(6):567-568.
[12]文彬,张广春.从环节管控入手解决麻醉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9):5-7.
[13]李晶晶.急诊药房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的管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254.
[14]刘家民.我院2010年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159-160.
[15]Stammschulte T,Brune K.Drug safety problem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use of opioid containing patch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in[J].Dtsch Med Wochenschr,2010,35(17):870-873.
[16]李琴.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 15(24):774-775.
[17]李蓓,葛卫红,梁毅,等.国内外医疗机构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之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3):208-209.
[18]黄怡,王为.我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措施[J].中国药业,2010,19(16):60.
R952;R954;R971+.2
A
1006-4931(2015)18-0004-04
201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