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留江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王留江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本组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治疗, 本组出现死亡、肾功能衰竭、低心排综合征以及术后感染各1例;随访调查期间未出现复发, 心功能恢复至Ⅰ级25例, Ⅱ级11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把握手术时机、遵照手术原则以及完善的术后处理, 可有效提升手术的成功率。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手术;临床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真菌等直接感染, 导致心瓣膜、心室壁内膜发生炎症而引起, 临床表现以发热、贫血、皮肤损害以及血培养阳性为主, 多见于需要长期接受静脉治疗或者静脉注射麻醉药物成瘾者[1]。单纯的药物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由此,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用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2例, 年龄19~76岁, 平均年龄(35.63±10.78)岁;术前心功能分级:Ⅱ级5例, Ⅲ级20例, Ⅳ级11例。血培养阳性者共10例, 其中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草绿色链球菌、2例枯草芽胞杆菌。资料选取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均不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 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于术前采用抗生素治疗, 待感染控制后再行手术治疗, 提示手术需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①主动脉瓣感染患者, 行升主动脉切开, 以显露主动脉瓣, 在炎性赘生物、毁损瓣膜直至正常瓣环两处均行仔细清除处理;其后, 瓣环邻近坏死组织予以切除, 并清除瓣周脓肿。②二尖瓣感染者, 待炎性赘生物清除后予以二尖瓣前叶切除, 且需保留后瓣叶及附属腱索;其后, 予以碘伏溶液擦拭以及生理盐水冲洗处理。③肺动脉瓣感染者, 待炎性赘生物以及瓣叶感染组织清除后, 行穿孔直接缝合、修补;其后在生理盐水加入抗生素, 浸泡心腔, 将大量的生理盐水行反复冲洗处理, 注意心内吸引在清洗过程中需停止。人工瓣植入前均在抗生素溶液中浸泡湿透瓣环缝线;采用带垫片间断褥式缝合固定人工瓣。④均于术后行抗生素治疗, 注意药物经药敏感试验, 用药治疗4~6周。⑤本组患者中7例行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10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5例行肺动脉瓣修补成形+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主动脉瓣置换术。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并统计本组患者的死亡率、肾功能衰竭率、感染率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调查, 观察并统计其复发率以及心功能分级情况, 其中心功能分级以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方案为标准, 将其分为Ⅰ级(活动量不受限, 一般活动不会引起心悸、疲乏、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Ⅱ级(体力活动受轻微限制, 休息时无自觉症状, 一般活动可出现疲乏等症)、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低于一般活动便可出现疲乏等症)、Ⅳ级(不能从事体力活动, 休息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且在体力活动后加重)[2]。
2.1 本组相关指标情况 经治疗, 本组患者死亡率2.78% (1/36), 肾功能衰竭率2.78%(1/36), 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2.78% (1/36), 术后感染率2.78%(1/36)。
2.2 本组随访调查情况 随访调查期间本组患者均未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级25例(69.44%), Ⅱ级11例(30.56%)。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及体征主要可分为两种:①发热, 且热型多变, 其中以不规则患者居多, 可表现为间歇型、弛张型发热, 患者常伴有出汗、怕冷, 其体温维持在37.5~39℃, 少部分患者会出现>40℃体温;②贫血,多表现为进展性贫血, 有时会出现严重性贫血, 甚至可成为本病征的突出临床症状[3]。伴随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外科手术、围术期处理的进步,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外科手术的成功率不断提高, 故本研究针对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有学者认为, 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需采取积极态度, 以患者病情特点为依据, 采取及时、果断的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4]。本研究发现经治疗本组死亡、肾功能衰竭、低心排综合征以及术后感染发生率均较低, 均仅为2.78%;另外, 分析术后随访调查结果发现复发率为0,心功能恢复至Ⅰ级25例, Ⅱ级11例, 心功能恢复效果较好。上述研究结果可证实:以患者的病情为手术方案选择的依据,果断且及时地实施外科手术治疗, 严格遵照手术原则以及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具有临床意义。
本研究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心内直视手术治疗, 且手术治疗需要在患者炎性静止期, 即患者的炎性得到控制期间, 可保障手术的时效性。若患者采取内科治疗方式无效时, 经检测以及医师的临床经验可知患者心功能处于可承受手术状态下, 便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以充分掌握手术时机。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 医师应注意仔细清除炎性赘生物、毁损瓣膜直至正常瓣环处病灶, 不仅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还可有效预防术后复发。此外, 对患者进行术后处理具有重要价值, 其可达到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治愈率的目的。提示医师在进行手术时动作应轻柔, 切勿损伤患者正常心肌组织。本研究尚未对本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后的住院时间情况进行分析, 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综上所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若已符合手术指征可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 外科手术治疗的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 因此外科手术可以作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常规治疗方法。
[1]韩冬. 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45例临床分析.当代医学,2012,18(14):35-36.
[2]张伟, 赵雄飞, 罗昭全, 等.4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四川医学,2012,33(2):274-275.
[3]李洪利.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疗效观察.疑难病杂志,2014,13(3):236-237.
[4]杨岷.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手术治疗34例临床观察.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4):59-6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65
2015-01-09]
467000 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