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卉荣
(青海省门源县泉沟台兽医站810300)
青海省海北州半细毛羊改良及建议
徐卉荣
(青海省门源县泉沟台兽医站810300)
海北州育成的青海高原毛肉兼用羊属半细毛羊,是20世纪80年代经过省内外专家鉴定验收,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的毛肉兼用半细毛羊,也是我国高原上育成的第一个半细毛羊新品种。在青海省畜牧业生产领域中增加了一个对高寒牧区有良好适应性的种畜资源。近年来,海北州不断组织海北四县即门源县、海晏县、刚察县、祁连县大力推广绵羊改良,促进牧区建设,引导牧发走科学养畜,增产致富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全州四县中,刚察县和祁连县是纯牧业县,而门源县和海晏县是半农半牧的县。在绵羊舍饲养殖中饲草料相对比牧业县丰富多样。
全州半细毛羊改良重点在门源县的苏吉滩乡药草梁村,皇城乡东滩村。海晏县哈勒景乡永丰村。2013年绵羊杂交改良站共12处,冬配集中母羊6085只,受配母羊5788只,受配率90.37%,人工控控制本交母羊20973只。
2013年共鉴定半细毛羊99群12511只,其中一类羊1027只,占66.93%;母羊个体鉴定917只,一级羊669只,占40.53%,种公羊个体鉴定88只,一级羊58只,占21.05%。测得成年公羊体重63.75kg,母羊39.08kg,平均剪毛量:成年公羊5.13kg,母羊2.84kg。平均羊毛长度:成年公羊10.95cm,母羊9.32cm。
从以上鉴定数据看出,成年公羊体重差,一级率低。其他各项指标均达到半细毛生产性能指标。
虽然全州土地面积很大,但可利用天然草场不到总面积的一半,加之养畜户大量从外进购羊,盲目追求存栏数,长期过牧,使草场普遍退化,草地良性循环遭到破坏,致使草地生产力下降。
由于家庭经营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导致改良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使已经育成并进行规模发展的半细毛羊品种严重退化,特别是从数量上急剧下降,到2013年不足30%。绵羊人工授精母羊从2010年78037只下降到现在的4085只。
部分牧户对绵羊人工授精认识不足,种公羊缺少,多采用劣质公羊,加之基础母羊管理混乱,对人工授精选种选配方案的实施造成了很大困难,结果改良效果不明显。
除个别核心群外,大多数改良羊结构复杂,出现了公母混群,土杂合牧和反交乱配的现象。由于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指标下降,影响了半细毛羊的群体质量。
理想型的半细毛种公羊数量少,质量差,尤其种公羊长年跟群放牧,得不到有效补饲,缺乏足够的营养,导致后裔性能下降。
海北州的绵羊改良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经国家大力支持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绵羊改良工作也有新的起步。一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后,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羊棚,人畜饮水管道,绵羊配种站,围栏及饲草料种植等基础设施,为绵羊改良事业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解决了半细毛羊饲养条件高,难管理,在同等条件下比藏系羊繁活率低,死亡率高的客观条件下。二是半细毛市场明显提高,每千克达20元,比藏羊毛提高1.5倍。三是部分牧户开始整群替换,将藏羊全部出售,然后从本村、社购买半细毛羊。四是在绵羊改良区成立了半细毛羊育种协会,促使半细毛羊快速发展。五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开发,牧民对绵羊改娘胎有了正确的认识,接受科技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
为加快绵羊改良进程,提高绵羊质量,促进农牧民收入,对业务干部采取 “引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培养绵羊改良的新型人才。经过多年的努力,海北州培育成的半细毛羊有罗茨新藏型,陶赛特与波德代的杂交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