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琴(山西省临汾市动物卫生监督所041000)
张双有(山西省临汾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041000)
猪丹毒与猪肺疫的鉴别诊断
王江琴(山西省临汾市动物卫生监督所041000)
张双有(山西省临汾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041000)
猪丹毒和猪肺疫都是由杆菌引起的猪只疫病,两种疫病引起的类型相似,症状相近,在养殖生产实践和疫病防控中,诊断时极易混淆,笔者结合多年的诊断经验,从起病原因、流行病学、发病类型、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等方面进行鉴别,进而对症治疗,减少养殖生产损失。
猪丹毒;猪肺疫;鉴别诊断
猪丹毒和猪肺疫都是由杆菌引起的猪只疫病,目前在集约化猪场较少见,但在小规模养殖场、户时有发生。两种疫病引起的类型相似,症状相近,在养殖生产实践和疫病防控中,诊断时极易混淆,笔者结合多年的诊断经验,从起病原因、流行病学、发病类型、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等方面进行鉴别,进而对症治疗,减少养殖生产损失。
猪丹毒是由丹毒杆菌引起猪只发病,丹毒杆菌是一种平直或微弯、纤细稍长的小杆菌,有明显形成长丝的倾向,大小为 0.2~0.4um×0.8~2.5um。在慢性病猪的心内膜疣状物中,呈细长丝状。猪丹毒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染色镜检呈紫色。
猪肺疫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猪只发病,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球杆菌或短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染色镜检呈红色。
通过细菌培养,取猪丹毒和猪肺疫病猪的组织液,分别接种到10%新鲜绵羊血液营养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后,可见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细菌菌落。
猪丹毒杆菌菌落特征为:血液琼脂平板上长有纤细、针尖大露珠样、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小菌落,直径1mm。猪肺疫杆菌菌落特征为: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有直径2~3mm左右的灰白色、表面光滑、闪光的小露珠样菌落,菌落周围不溶血。
猪丹毒多流行于夏秋多雨炎热季节,以6~8月份多见,3~9个月龄的猪中,尤以4~6月龄的架子猪多发生。在常发区域连年发生。猪肺疫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末、春初及气候骤变情况下更易发生,通常大猪感染较少,中、小猪发生较多。
(1)猪丹毒与猪肺疫的发病类型都有最急性型:通常是猪只未出现任何症状,突然发病,迅速死亡。诊断时可抽取病猪血液,制成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加以鉴别,猪丹毒杆菌呈现紫色,多杀性巴氏杆菌呈现红色,同时辅以杆菌形态判定。
(2)猪丹毒与猪肺疫的发病类型都有急性型:两者相同症状是猪只体温突然升高,可达到41℃以上,食欲减少或完全不吃食。均有病初便秘,后期下痢拉稀,皮肤出现红斑等症状。
不同的表现症状有:猪丹毒急性型病猪在胸、腹、股内侧皮肤较薄的部位出现红斑,大小不规则,指压褪色,除去压迫又恢复原色,死亡时变为紫色。猪肺疫急性型病猪呼吸困难,常呈犬坐姿势,咳嗽,躺卧时常将两前肢平伸,或伸颈张口喘气,口鼻流出白色泡沫,颈部及咽喉、头、皮肤灼热红肿,因此俗称“锁喉风”、“大红脖”、“肿嗓瘟”。在急性型病末期腹部、耳根、四肢皮肤出现红斑,最后多因窒息而死。鉴别诊断时主要看病猪是否有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有无“大红脖”等特征,看出现的红斑是否指压褪色即可初步判定,还可结合淋巴结剖检不同来鉴别:猪丹毒病猪淋巴结充血肿胀、切面多汁、有出血点,猪肺疫病猪淋巴结肿大,切面全红。
(3)猪丹毒的发病类型有亚急性型,而猪肺疫无此发病类型。猪丹毒亚急性型的主要特征是在皮肤上出现疹块,体温升高,1~2天即在背、胸、颈和四肢等部位出现深红色、大小不等的疹块,其形状为方形或菱形,有时是圆形。疹块皮肤稍隆起,界线明显,有时许多小疹块溶合在一起成为较大的一片,指压褪色,随着疹块的出现体温下降,病势减轻。在诊断时,也可结合淋巴结剖检和镜检加以鉴别。
(4)猪丹毒与猪肺疫的发病类型都有慢性型:由于两病均会引起病猪发生四肢关节炎,呼吸困难,并发咳嗽气喘,日渐消瘦等症状,在诊断中极易混淆误诊。所以在诊断中应注意:猪丹毒慢性型病猪有时会表现出心律不齐、心跳加快,皮肤疹块性结节、皮肤坏死等症状。而猪肺疫慢性型病猪只是体温稍高,不超过41℃,无明显特征,必须结合镜检或细菌培养来加以鉴别。
猪丹毒与猪肺疫的病理剖检均可见淋巴结肿大,不同之处在于猪丹毒病猪同时会出现脾脏充血肿大、肝肿大、关节肿大、出血性胃肠炎、出血性肾炎、心内膜炎等病变,而猪肺疫病猪同时会出现遍布全身的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喉头部明显)、肺部呈紫红色或灰黄色的肺炎灶、肺部切面呈几种颜色相互混杂形成大理石样花纹、胸腔积有多量黄白色混浊的渗出液和纤维素块。由此易鉴别出:猪丹毒病猪的各个脏器都有病理变化,猪肺疫病猪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肺部、喉头部位。
王江琴(1972.10-),女,大学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疫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