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凤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
张晓凤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15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饮食护理、生活护理、运动护理、心理护理、并加强对药物依从性管理宣教。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52例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健康宣教,对稳定高血压病情控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高血压;护理体会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148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指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血压,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根据血压升高的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根据病因临床上分为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找不到明确的病因的高血压,简称高血压病,可能由遗传、吸烟、饮酒、食盐摄入过多、肥胖、精神紧张、缺乏运动等因素所致,大约占90%以上,另5%~10%的高血压有明确病因造成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或种族之间有差别,工业化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美国黑人约为白人的2倍。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在近几十年呈上升趋势,且存在地区、城乡和民族差别,北方高于南方,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农村,华北和东北属于高发区,高原少数民族患病率也较高。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而上升。男、女高血压的患病率差别不大,青年期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稍高于男性。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2例,其中男71例,女81例,年龄50~91岁,平均年龄74岁。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治疗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降压药物治疗等,加强高血压健康教育及护理,并注重个体化治疗。
1.3 护理体会
1.3.1 饮食护理
1.3.1.1 合理膳食 做到低盐、低脂肪、低热量饮食,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吃不过饱(每餐以六七分饱为宜)避免暴饮暴食。合理膳食可降低收缩压8~14 mm Hg。
1.3.1.2 多食含钙、钾丰富的食物∶如绿色蔬菜、牛奶、豆类食品、橘子、香蕉、蘑菇、木耳、紫菜、虾皮等[1]。
1.3.1.3 限制钠盐摄入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人食盐摄入量应<6 g/d,少食或不食腌制食品。食盐摄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 g,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 mm Hg和1.2 mm Hg[2]。
1.3.1.4 减少脂肪摄入 脂肪量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避免经常食用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内脏、鱿鱼、猪油、蛋黄、鱼子等,而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益,应增加摄入,可用橄榄油或菜籽油代替其他烹调用油,同时应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各种瘦肉、豆制品等。
1.3.1.5 多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芹菜、韭菜、油菜、荠菜,预防便秘。
1.3.1.6 戒烟、限酒 吸烟可使心血管病的危险增加2~4倍。饮酒量每日葡萄酒<100 ml,白酒<25 ml,啤酒≤300 ml。
1.3.1.7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每天最高好吃400 g蔬菜,200 g水果。
1.3.2 生活护理
1.3.2.1 指导患者掌握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学会自我血压监测,并了解自己的血压应该控制在什么水平。
1.3.2.2 控制体重,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避免过多食用糖、饮料、点心及薯条、炸鸡等快餐食品;坚持规律运动,保持体重指数≤24。
1.3.2.3 保证充足睡眠,保持环境安静,护理人员操作动作轻巧且相对集中,以免过多干扰加重患者的不适感,保持乐观心情,注意缓解精神压力及紧张情绪。
1.3.3 运动护理 规律的体育锻炼可降低收缩压4~9 mm Hg。运动原则∶经常、规律、循序渐进、适度运动。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和血压水平,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健身操等。运动频率3~5次/周,每次运动不少于30 min。注意劳逸结合,运动强度、时间以不出现头晕、心慌、气短、极度疲乏等不适症状为度。运动后心率达到170-(年龄)/min为宜。
1.3.4 心理护理 患高血压要重视但不要紧张,保持生活有规律、乐观的心情,知足常乐。注意缓解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劳累、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可使用听音乐、缓慢呼吸等方法放松。
1.3.5 强调遵医嘱服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应向患者介绍高血压对心、脑、肾三大脏器的严重危害,引起患者对该病的重视,使患者清楚地了解高血压的用药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其次介绍降压的目标,对于一般患者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年轻人或伴有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全者,应尽可能将血压降至130/80 mm Hg以下,对于老年人应收缩压降至150 mm Hg以下。患者服药应严格遵从医嘱的剂量、时间、途径,对老年患者着重强调用降压药应严格掌握剂量,从小剂量开始,尽量使用长效药物,使血压平稳缓慢降至适当水平,以防止血压骤降而发生急性脑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并多数需终身治疗,避免频繁换药。
152例高血压患者血压均得到良好控制。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脑卒中的首要独立危险因素。而现实中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认识不足,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不遵医行为现象非常普遍,服药依从性差。为探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本院开展了健康教育与高血压患者不遵医行为危险因素宣教,从而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使高血压患者血压得到良好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健康宣教,对稳定高血压病情控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2-168.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09.
2015-04-16]
∶118300 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