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廷
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修复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的效果观察
张秀廷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修复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的效果。方法97例确诊慢性胃炎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替普瑞酮治疗,观察组加用雷贝拉唑治疗,采用胃黏膜病理组织炎症评分评价改善胃黏膜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9.80%(44/49)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35/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2%略高于对照组4.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6,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修复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协同作用显著,值得临床对其作用机制继续研究。
雷贝拉唑;替普瑞酮;慢性胃炎;胃黏膜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072
慢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层病理变化为基础的消化系统疾病,部分学者称之为慢性胃黏膜炎或胃黏膜病,目前已经明确的主要病因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但慢性胃炎是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等有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因此,国内外多数学者尚无针对慢性胃炎的特效治疗方案。作者采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修复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97例慢性胃炎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Hp检测、实验室和胃镜检查确诊,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2],排除消化系统其他疾病、严重肝肾功能损伤、凝血功能障碍、2周内服用抑酸剂和抗生素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54.31±5.35)岁;浅表性胃炎31例,糜烂性胃炎13例,萎缩性胃炎4例。观察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54.35±5.35)岁;浅表性胃炎32例,糜烂性胃炎13例,萎缩性胃炎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就诊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根据Hp检测结果给予根除Hp四联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替普瑞酮[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656]治疗,50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替普瑞酮治疗方案上加用雷贝拉唑(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30)治疗,20 mg/次,2次/d。所有患者均以连续治疗7 d为1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采用胃黏膜病理组织炎症评分评价改善胃黏膜的效果。记录治疗期间雷贝拉唑和替普瑞酮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胃黏膜改善效果∶分别在就诊时和治疗结束后取胃黏膜组织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判定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情况,以阳性细胞百分比评价胃黏膜修复效果[3],若胃黏膜基本恢复正常,且炎性浸润明显减轻这为显效;若胃黏膜有所恢复,但炎性浸润轻微减轻者为有效;若胃黏膜、炎性浸润未见任何改善,或有加重迹象者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胃黏膜改善效果比较 连续治疗2周末,对照组48例慢性胃炎患者中,显效22例,有效13例,无效13例;观察组49例慢性胃炎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16例,无效5例。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9.80%(44/49)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35/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0,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48例慢性胃炎患者中,发生轻度便秘1例,腹胀感1例;观察组49例慢性胃炎患者中,发生轻度便秘1例,腹胀感1例,恶心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2%略高于对照组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6,P>0.05)。
目前医学界对慢性胃炎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免疫缺陷、食物刺激、感染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等因素反复破坏胃黏膜上皮,胃黏膜上皮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常规慢性胃炎患者如果尚无特征症状的可不进行治疗,但对于症状明显,且影响症状生活和工作的慢性胃炎患者,应立即给予药物等干预以改善胃炎症状[4]。对于Hp相关性胃炎应进行根除Hp治疗,多数患者的胃炎症状可以显著改善,使胃炎逆转。若治疗方法不当或药物选择不合理,停药后胃炎症状极易反复发作,且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当以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及时修复胃黏膜和重建胃黏膜保护屏障为主。
替普瑞酮能够提高胃黏膜内再生防御因子和高分子糖蛋白等物质的合成与分泌,提高黏液中重碳酸盐比重,将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能力加强,从而提高胃黏膜防御能力以快速修复胃黏膜。另外,替普瑞酮还具有改善胃黏膜增生区域细胞的再生能力,改善胃黏膜的局部血流和治愈胃黏膜损伤,广谱抗溃疡能力效果显著[5]。雷贝拉唑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抑制分泌的苯并咪唑替代药物,也是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尽管该药物没有抗H2组胺和抗胆碱能特征,但能够抑制胃壁细胞表面的相关酶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和增强胃黏膜的自我保护屏障功能,从而达到修复胃黏膜的目的。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9.80%(44/49)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35/48),表明联合用药能够促进胃黏膜的快速修复。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2%略高于对照组4.17%,证实联合用药并不显著增加不良反应,药物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修复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效果确切,安全可靠,药效协同作用显著,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研究。
[1]朱清芳.雷贝拉唑、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3):106-107.
[2]陈文炳.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5):1058-1059.
[3]陈静,王奇,陈军贤.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对比研究.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380-1381.
[4]张馨,王永占,岳光平.雷贝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活动性胃溃疡78例.中国卫生产业,2014(10): 1-2.
[5]曹明贤.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雷贝拉唑、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胃炎临床效果观察.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3):256-257.
[6]张敏,李福,刘涛.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观察.山东医药,2015,55(13):48-49.
2015-05-26]
∶456250 浚县惠民医院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