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不同护理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谱变化的影响
张伟
目的分析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对心肌酶谱变化的影响。方法8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 各43例。研究组实施干预护理,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均有所下降, 但研究组患者的下降趋势更明显, 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干预护理, 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酶谱情况, 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不同护理模式;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谱;变化;影响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心内科常见疾病, 据相关医学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发病数量逐年上升, 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提示临床应注重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和护理[1]。本院本次研究针对不同护理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酶谱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以期能为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带来帮助, 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8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6例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均符合我国第6版《内科学》中提出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3例。研究组中男20例, 女23例, 年龄19~61岁。常规组中男22例, 女21例, 年龄21~58岁。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且在参与研究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具体护理内容包括:①生命体征监测:定时测量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心率等指标,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的变化情况, 如发现异常立即上报医生进行干预处理。②用药指导:按时为患者发放药物, 密切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详细准确的记录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的症状, 为医生实施治疗提供参考依据。③环境护理:定期对患者病房进行消毒, 保持床铺整洁, 室内温度、湿度适宜, 每天进行1~2次通风[2]。
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干预护理, 即在常规组患者的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具体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时由于对缺乏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了解, 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 同时渴望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上述情况的出现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 沟通时态度要保持和蔼可亲, 向患者讲解病毒性心肌炎的疾病知识, 使患者明白该疾病是可以治愈的,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3]。对于出现烦躁和焦虑的患者,与其交流的过程中多使用安慰性和鼓励性的语言, 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情绪, 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治疗。②健康教育:医院定期组织病毒性心肌炎知识讲座, 为患者发放健康手册, 使患者明白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以及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一些具体事项, 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③出院指导:于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 嘱咐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 保持充足的睡眠,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天气变化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 同时嘱咐患者不可随意增减用药剂量, 将联系方式留于患者, 方便患者咨询病情, 此外还应嘱咐患者定期来医院复查[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 心肌酶谱的指标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AST、CK和LDH分别为(36.9±3.9)、(135.9±36.1)和(237.4±26.5)U/L, 常规组患者的AST、CK和LDH分别为(37.1±4.1)、(134.2±35.8)和(234.2±27.2)U/L,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AST、CK和LDH分别为(23.8±3.2)、(61.7±11.3)和(96.4±20.2)U/L, 常规组患者的AST、CK和LDH分别为(33.5±3.8)、(101.8±19.8)和(188.3±18.8)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实质是由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间质性炎症, 病情可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发展。多数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可完全恢复, 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也可演变为心肌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5]。临床实践发现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酶谱和临床治疗效果。心肌酶谱是临床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观察指标主要包括AST、CK和LDH等。
本院本次针对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 对患者心肌酶谱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心肌酶谱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 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干预护理,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心肌酶谱情况, 同时也说明该种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和应用。
[1]张莉. 不同护理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谱变化的影响. 中国实用医药,2010,5(7):217-218.
[2]叶光华. 不同护理模式对病毒性肝炎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效果比较. 西南军医,2011,2(4):349-350.
[3]李琦, 刘华.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59例. 实用护理杂志,2002,2(2):38.
[4]霍世英.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护理干预. 实用护理杂志,2003,3(10):36-37.
[5]魏红艳, 高红, 张亚玲.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治与护理.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2(14):10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5.146
2015-01-29]
473000 河南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