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宏 张国秀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及胱抑素C在百草枯中毒所致急性肾功能损伤中的早期诊断意义
杨智宏 张国秀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胱抑素C(CysC)在百草枯中毒所致急性肾功能损伤(AKI)中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5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 以3周后存活为标准, 分为存活组32例及死亡组18例。于患者中毒的第1、3、7、14、21天及1个月后分别采取空腹静脉血5 ml, 检测RBP、Cys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同时选取2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对其SCr、BUN和RBP、CysC水平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同百草枯中毒患者, 并将检测结果与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入院首日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液中RBP 、CysC、SCr和BUN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毒的1、3、7 d, 存活组血清RBP 、CysC、SCr和BUN含量呈动态增高,14 d则有所下降且血清RBP 和CysC水平下降幅度低于SCr和BUN。在中毒的第21天,32例存活者中有26例肾功能指标降至正常范围内,1个月后29例降至正常范围。结论血清RBP 和CysC是反映百草枯中毒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 其敏感性高于SCr和BUN, 在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百草枯中毒;急性肾功能损伤;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 ;血清肌酐;尿素氮
百枯草中毒将会导致肾功能损害严重。对百草枯中毒进行常规治疗临床效果并不明显, 肾功能常规指标将会超出承受范围。强化百枯草中毒临床治愈效果能够实现患者检测指标的敏感性, 具有重要的现实影响意义, 同时百草枯无特效解毒药。本文探讨血清RBP及CysC在百草枯中毒所致AKI中的早期诊断意义,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有口服百草枯溶液病史,既往身体健康, 无肾脏、肝脏疾病, 排尿正常, 口服百草枯后24h内入院。50例患者中男32例, 女18例, 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8.6±6.9)岁。以3周后存活为标准, 将50例患者分为存活组32例及死亡组18例, 存活组中男18例, 女14例, 年龄18~53岁, 平均年龄(36.4±6.2)岁;死亡组中男14例, 女4例, 年龄20~59岁, 平均年龄(39.8±4.4)岁。同时收集2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年龄20~57岁, 平均年龄(38.6±3.2)岁。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于患者中毒的第1、3、7、14、21天及1个月后分别采取空腹静脉血5 ml, 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RBP、CysC水平, 酶法检测SCr、BUN的水平。同时对对照组SCr、BUN和RBP、CysC水平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同百草枯中毒患者, 并将检测结果与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对比。百草枯中毒治疗过程中应该符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标准, 并且根据患者以及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际情况适当进行改善[1]。CysC的正常参考范围为0~1.20 mg/L, SCr的正常参考范围为50~120 μmol/L, RBP的正常参考范围为26.7~57.9 mg/L, BUN的正常参考范围为2.3~7.8 mmol/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百草枯中毒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入院首日检测, 存活组RBP(83.6±5.6)mg/L,CysC(1.24±0.58)mg/L, SCr(71.2±13.4)μmol/L,BUN(5.4±1.1)mmol/L;死 亡 组RBP (99.8±16.8)mg/L, CysC(1.79±0.74)mg/L , SCr(105.8±43.2)μmol/L, BUN(8.4±0.9)mmol/L;对 照 组RBP(45.1±10.6)mg/L, CysC (0.83±0.14)mg/L, SCr(66.4±7.2)μmol/L, BUN(3.6±0.8)mmol/L,存活组与死亡组RBP、CysC、SCr、BUN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RBP 、CysC 与SCr、BUN相比, 能更灵敏、更迅速地反映肾功能受损的程度。存活组中毒3 d时RBP(97.4±8.7)mg/L, CysC(1.78±1.24)mg/L, SCr(92.6±26.4)μmol/L, BUN(5.6±0.8) mmol/L;中毒7 d时RBP(99.8±7.3)mg/L, CysC(1.79±1.64)mg/L, SCr(95.2±24.6)μmol/L, BUN(5.8±0.6)mmol/L;中 毒14 d时RBP(81.7±7.6)mg/L, CysC(1.28±0.64)mg/L, SCr(70.6±8.2)μmol/L, BUN(5.2±0.8)mmol/L。由以上检测数据可以看出, 在中毒的1、3、7 d, 血清RBP 、CysC、SCr、BUN含量呈动态增高,14 d则有所下降且血清RBP 和CysC 水平下降幅度大于SCr、BUN。在中毒的第21天,32例存活者中有26例肾功能指标降至正常范围内,1个月后29例降至正常范围。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没有出现相应肾脏功能疾病,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缓百草枯在脏器中的蓄积, 因此早期针对百草枯对急性肾功能损伤中具有诊断意义。
不同程度的急性肾功能损伤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不同。对急性肾功能损伤进行初期诊断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对患者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2]。急性肾功能损伤会导致更多的临床并发症。以往对急性肾功能损伤进行的研究还不能够有效的解决当前的局面。控制急性肾功能损伤病死率是临床治疗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百草枯是一种较为快速的灭生性除草剂, 产生很强的触杀和内吸效果, 能够迅速被植物组织吸收, 产生灭杀功效。百草枯对人危害性极大, 一旦人吸入体内, 将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目前临床治疗过程中没有特效解毒药, 病死率已经达到90%以上。口服百草枯3 g就会导致人系统性中毒, 肝肾等多器官衰竭, 呼吸困难。百草枯中毒前期表现并不明显, 很容易产生误诊等状况耽误病情的治疗。
百草枯摄入量<20 mg/kg, 除胃肠道刺激症状外, 无其他明显器官损害, 肺功能可有暂时性减退。百草枯摄入量在20~40 mg/kg, 除胃肠道症状外, 伴有多系统损害的表现, 数天至数周后出现肺纤维化, 多数于2~3周内死亡。百草枯摄人量>40 mg/kg, 有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口咽部腐蚀溃烂, 伴多脏器功能衰竭, 数小时至数日内死亡。
百草枯吸入后能够快速被小肠吸收, 并且扩散到全身,与身体中的氧成分发生反应, 使患者身体中的还原性物质被消耗掉[3]。同时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将会使身体中的细胞被破坏, 产生的一系列反应都会导致肝肾等重要器官出现问题。百草枯需要通过肾小管排出体外, 这样就会对肾脏器官产生破坏。早期诊断将为急性肾功能损伤提供可靠的参考。对百草枯血药浓度无法进行直接的检测, 这样就对中毒程度与RBP及CysC之间的关系确认产生影响。但是RBP 和CysC是反映百草枯中毒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 其敏感性高于SCr和BUN, 在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孙秀玖,杨晓峰,吴洋,等.血清胱抑素C在百草枯中毒所致急性肾功能损伤中的早期诊断意义.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4):6730-6733.
[2]李光荣,刘靳波,明兰.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应用.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 (19):2663-2664,2667.
[3]薛邦禄,李妍,徐维家.血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与尿微量清蛋白/肌酐联合检测在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4):425-426,42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0.000
2015-02-26]
471000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