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分析

2015-01-23 04:21:51李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5期
关键词:小剂量游离良性

李伟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分析

李伟

目的探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方法86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3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安慰剂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甲状腺体积和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 观察组生化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甲状腺体积为(9.14±0.56)cm3, 对照组患者甲状腺体积为(11.65±1.35)cm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明显, 可有效抑制患者良性甲状腺结节生长, 延缓病情进展,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良性甲状腺结节;治疗效果

甲状腺结节指的是甲状腺细胞在机体局部发生异常生长, 引发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大部分的甲状腺结节为良性, 然而当良性甲状腺结节生长到一定程度时, 会影响患者颈部美观, 并有恶变可能[1]。因此, 适当给予药物治疗, 抑制其进一步发展, 对于避免甲状腺结节恶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同时以分组对照方式分析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6例患者均通过细针抽吸活组织和超声检查确诊为良性甲状腺结节。其中,男28例, 女58例, 年龄20~59岁, 平均年龄(37.61±8.68)岁;体质量61~85 kg, 平均体质量(72.68±4.62)kg;排除合并甲状腺高能腺瘤等疾病患者。86例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3例。两组患者体质量、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安慰剂治疗,1.2~3.0 g/次,2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Merck KGaA, 国药准字H20100523)治疗, 起始剂量为12.5 μg/d, 用药1周后,若患者没有不良反应, 可增加药物剂量为25 μg/d, 两组患者均坚持服药治疗12个月, 每隔3个月复查1次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超声水平。

1.3 观察指标 使用全自动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探查患者治疗前后的促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 同时, 使用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仪,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体积。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促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对比 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促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分别为(1.75±0.69)mIU/L、(16.57±3.41)pmol/L, 对照组促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分别为(1.75±0.67)mIU/L、 (16.57±3.42)pmol/L,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促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分别为(0.31±0.11)mIU/L、(25.93±4.64)pmol/L, 对照组促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分别为(1.65±0.82)mIU/L、(16.01±3.54)pmol/L,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体积对比 治疗前,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甲状腺体积分别为(12.91±1.53)cm3、(12.92±1.52)cm3(P>0.05);治疗后, 观察组甲状腺体积为(9.14±0.56)cm3, 对照组患者甲状腺体积为(11.65±1.35)cm3,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指的是甲状腺中存在肿块, 且肿块可伴吞咽动作, 跟随甲状腺以上下方向移动, 在临床中十分常见。目前临床关于对于甲状腺结节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相关研究显示, 甲状腺结节的致病因素较多, 发病机制为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可降低甲状腺激素分泌量, 再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提升促甲状腺素的分泌[2]。促甲状腺素和机体中促甲状腺素受体的结合, 经胞内信号级联反应最终促使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释放, 增强了甲状腺对于碘化物摄取能力, 从而促进了甲状腺滤泡细胞增殖、分化, 并形成多发性甲状腺结节。

没有经过治疗的甲状腺结节可通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最终形成毒性甲状腺肿或者恶变成为甲状腺癌。临床诊断甲状腺结节时, 一定要明确甲状腺结节是恶性病变还是良性病变。如果是恶性病变, 要及时采取综合治疗, 其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而对于良性甲状腺结节, 可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或者择期手术治疗。因为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复发率比较高,且为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大, 治疗风险系数较高, 因此药物保守治疗是良性甲状腺结节的首选疗法[3]。当前, 临床上尚没有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明确方案, 同时各个治疗方案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而甲状腺素抑制疗法在所有治疗方案中最容易被患者所接受。然而大剂量的甲状腺素会引发明显不良反应,导致部分患者中途中断治疗。而小剂量的甲状腺素可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本组研究中, 采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观察组43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实施了抑制性治疗, 结果显示患者的甲状腺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 而采用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的甲状腺体积虽也缩小, 但其体积大于观察组, 可见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在减小良性甲状腺结节体积上的效果理想。同时, 经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发现, 两组患者治疗后促甲状腺素水平与游离甲状腺素均有明显变化, 且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 观察组治疗后促甲状腺素水平更低, 游离甲状腺素明显提高。促甲状腺素水平的下降, 可减少其与促甲状腺受体的结合, 从而抑制甲状腺增殖;游离甲状腺素的提升可延缓甲状腺结节的生长, 故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化指标, 缓解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肯定, 可使患者生化指标得到显著改善, 同时可促使患者甲状腺结节体积缩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魏巍, 曾小云, 张丽.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5):400-402.

[2]牛少雄, 木拉提, 袁明, 等. 左旋甲状腺素抑制疗法治疗甲状腺结节良性疾病疗效观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5):640-642.

[3]范培云, 罗玮, 李澍.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后心肌酶学的变化.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7):980-98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5.107

2015-04-30]

116300 瓦房店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小剂量游离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1:22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内蒙古林业(2021年6期)2021-06-26 10:42:32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小剂量激素治疗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甘肃科技(2020年21期)2020-04-13 00:34:14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8:08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游离血红蛋白室内质控物的制备及应用
游离于翻译的精确与模糊之间——兼评第八届CASIO杯翻译竞赛获奖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