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方园艺》2015年第17期《“富士”苹果果肉开裂型裂果发生机理研究》(作者赵丹等)报道,以果肉开裂型裂果程度不同的苹果园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0月调查,研究了裂果程度不同的苹果园裂果及管理情况,测定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角质层厚度、果皮和果肉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等,并进行了果实浸水试验,以期探明红富士苹果果肉开裂型裂果的发生机理。结果显示,裂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角质层厚度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正常果。裂果果皮钙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果,随果皮钙的含量的降低,裂果程度加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单果裂缝总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裂缝平均深度呈显著正相关。角质层厚度与裂缝平均宽度、裂缝平均深度呈显著正相关;果皮氮、镁的含量与单果裂缝总长度、裂缝平均宽度、裂缝平均深度和单果平均裂缝条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皮钾的含量与裂缝平均宽度、单果平均裂纹条数呈显著负相关;果肉钾的含量与单果裂缝总长度、裂缝平均宽度、裂缝平均深度和单果平均裂缝条数均呈显著负相关。果皮氮/钾、氮/钙、磷/钙、钾/钙比与单果裂缝总长度、裂缝平均宽度、裂缝平均深度和单果平均裂缝条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果皮钾/镁、钙/镁、钾/镁比与单果裂缝总长度、裂缝平均宽度、裂缝平均深度和单果平均裂缝条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果肉磷/钾比与单果裂缝总长度、裂缝平均宽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裂果果园的正常苹果在浸水后19~23 h出现了裂果,随着浸水时间延长,裂果程度加重;对照果园的苹果浸水前3 d未出现裂果,直到第4天才出现轻微裂果。结果表明,(富士)苹果果肉开裂型裂果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果实生长前期严重干旱或灌水不足导致土壤干旱,并且果皮严重缺钙,角质层抗扩张能力下降。在生长后期却突遇降雨或灌水,果肉细胞迅速吸水,急剧膨涨,果皮细胞以及角质层不能同时随之增大,而出现裂纹,形成裂果。
(高 敏/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