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德军
社区全科医生对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措施效果分析
蒋德军
目的分析社区全科医生对高血压施行综合防治干预的效果。方法53例社区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干预组(28例), 社区全科医生给予干预组患者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措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较对照组改善显著, 患者的满意度与用药依从性相对对照组较高, 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全科医生实施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措施疗效确切, 安全有效, 切实可行, 值得临床推广。
社区全科医生;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
高血压是诱发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目前, 高血压患者普通呈现“三低”、“三不”与“三高”状态。研究证实,一级预防高血压是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即准确把握致病因子与利用人群干预方式进行预防[1]。社区全科医生可以最广泛、最方便、最早、最多的接触高血压患者,通过社区医生指导, 以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实施健康促进行为为基础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为进一步分析社区全科医生对高血压患者施行综合防治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 本文回顾分析了53例施行干预与未实行干预措施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高血压患者53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干预组(28例)。男29例, 女24例, 年龄31~74岁, 平均年龄(52.18±3.44)岁;病程2~11年, 平均病程(6.39±2.28)年。合并症:12例糖尿病,5例肺源性心脏病,7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参照WHO推荐的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 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 不同日测量血压3次, 若血压值2次以上均保持以下范围:DBP≥90 mm Hg(1 mm Hg=0.133 kPa), SBP≥140 mm Hg, 即视为高血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 进行常规用药治疗。干预组给予综合防治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
1.2.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预防高血压的一种有效手段,社区全科医生应当在整个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如在宣传栏上贴画报、办板报, 在电子屏幕上播放录像, 定期更换控制高血压的宣传材料;定期访视患者家庭, 全面监测血压,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 进行咨询指导, 充分说明糖、盐、脂肪对高血压患者身体的危害, 叮嘱患者严格控制此类物质的摄入, 戒除不良嗜好, 如吸烟、酗酒等[2]。
1.2.2 保健培训 由于高血压属于一种终身疾病, 患者需要长期用药, 家庭是患者治疗的主要场所, 但是多数患者的自律性差, 难以戒掉不良生活行为, 致使治疗效果不甚理想,高血压症状加重。社区全科医生应当主动到患者家中进行访视, 给予患者专业的技能指导与知识培训, 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监测血压, 尽可能的改善症状, 控制病情进展, 提高生活质量。
1.2.3 完善健康档案 调查分析与持续跟踪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基本资料, 建立健康档案, 内容主要包括患病时间、疾病类型、病情程度、治疗状况、身体情况与家庭情况, 综合分析现有资料, 给予持续跟踪了解。针对建档人员, 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健康宣教。
1.2.4 注重人文关怀 因高血压程持久, 治疗周期相对较长, 患者难免会出现烦躁、焦虑、担忧情绪, 社区全科医生应当针对患者不同病情给予心理治疗, 向其列举控制良好的病例, 并且邀请此类人员到社区内交流经验, 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发放简单易懂的健康处方, 帮助患者掌握高血压的正确防治方法, 促使患者改变生活方式[3]。
1.2.5 用药干预 针对原发性高血压, 建议应用缬沙坦、尼莫地平等小剂量的长效降压药物口服治疗, 并且针对患者的病情分级指导实际的口服剂量;针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注意控制血糖的同时控制SBP<120 mm Hg, DBP<80 mm Hg。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SBP、DBP比较 干预前, 对照组SBP与DBP分别为(132.0±19.1)、(87.3±5.6)mm Hg, 干预组SBP与DBP分别为(130.5±18.4)、(86.9±5.3)mm Hg;经过干预, 对照组的SBP (130.1±16.8)、 DBP(84.2±6.7)mm Hg显著高于干预组(124.2±17.5)、(80.0±5.4)mm Hg。两组患者的SBP与DB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用药依从性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86%(26/28)与用药依从性为89.29%(25/28)与对照组80.00%(20/25)、76.00%(19/25)比较相对较高, 两组患者满意度与用药依从性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 高血压的发病率持续升高, 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了解少、控制效果与用药依从性差, 此种状况直接制约了临床治疗效果, 因此给予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尤为必要。在全面分析高血压的发病原理上看, 生活方式不健康、体重超标与该病发生联系密切。研究表明, 社区全科医生通过合理运用卫生资源与社区资源, 加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宣教, 特别是针对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危害性、防治要点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宣传, 能够提高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有利于患者全面了解自身疾病, 提高防治效果, 促进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进而提高预防效果[4]。本研究中, 干预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124.2±17.5)mm Hg、(80.0±5.4)mm Hg显著低于对照组(130.1±16.8)mm Hg、DBP(84.2±6.7)mm Hg,两组患者血压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社区全科医生给予高血压患者综合防治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 延缓并发症出现时间。部分患者尚未认识到坚持用药的必要性, 严格控制血压的意识不强, 未能做好定期监测自身血压, 在用药方面存在缺陷, 致使疗效不佳。社区全科医生通过综合防治干预, 针对患者自身情况制定服药方案, 通过家庭随访与健康宣传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监测血压值, 给予咨询指导, 有利于患者提高用药依从性与满意度。本研究中, 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92.86%(26/28)与用药依从性89.29%(25/28)与对照组80.00%(20/25)、76.00% (19/25)比较相对较高, 两组患者满意度与用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社区全科医生实施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措施疗效确切, 安全有效, 切实可行, 值得临床推广。
[1]吴扬扬, 邹红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效果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2014,31(7):135-136,139.
[2]程家明, 刘玉红.社区全科医生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防治的效果观察.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5(7):52-54.
[3]赵欣.高血压患者社区—医院分级管理模式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华北煤炭医学院,2011.
[4]胡娟. 社区全科医生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的效果分析.河北医药,2013,35(6):900-90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184
2015-01-12]
026011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南郊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