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脑梗死临床探析

2015-01-23 01:53:47曹利戴艳萍李军靳美齐丹张春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9期
关键词:分水岭皮质脑血管

曹利 戴艳萍 李军 靳美 齐丹 张春媛

分水岭脑梗死临床探析

曹利 戴艳萍 李军 靳美 齐丹 张春媛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CWSI)的病因、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进行分水岭脑梗死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患者没有死亡的病例存在, 临床总治疗效果达到了89%。在分水岭脑梗死临床上的表现没有明显差异, 在皮质型、皮质下型、混合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中有严重性血管狭窄的特点。结论分水岭脑梗死治疗方法与使用一般脑梗死在效果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 应该注意病因的治疗, 积极的纠正血压和水电解质的紊乱,这种疾病和脑血管的狭窄有着很密切关系, 其发病与血压有很大关系。

分水岭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全脑血管造影

分水岭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 这种疾病是由很多因素引起颅内局部血管狭窄、关闭、血流速度缓慢而引起脑血流灌注的不足而引发的疾病, 脑供血不足会使脑神经细胞处于缺血、缺氧等一系列症状, 最严重的时候会使脑血细胞坏死, 这些现象都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水岭脑梗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脑梗死[1,2]。如果发现疾病比较早的话, 及时控制好引发疾病发生危险的因素, 在这时候对疾病进行本质性的治疗。所谓的分水岭脑梗死是指发生在血动脉分布区出的脑梗死现象, 它是在大脑皮层和动脉之间, 以及皮层支和深穿支之间的, 大约占这些地方的10%左右, 运用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可以明确的检查出脑梗死的性质以及类型, 运用脑血管造影能够很好地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等一系列的情况, 作者对55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MRI分型及颅内、外血管狭窄之间的关系以及引发疾病的因素一次进行研究。根据55例患者在临床上的分析, 在临床上的特点、疾病危害的因素、治疗措施的提出、临床上的预防、治疗疾病所要提供的一系列资料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作者从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所有脑梗死患者的资料来看,55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占同时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12%, 其中男24例, 女31例, 年龄63~76岁, 采用CT/MRI来证实这些患者是分水岭脑梗死患者, 作者对所有的患者进行主动脉弓以及全脑血管造影来进行判断,其中24例患者合并冠心病, 13例患者合并糖尿病。从资料上作者还了解到患者的病因、反映症状等, 其中46例患者在诊断患病前2 d 内至少有2次以上上厕所时的尿量明显减少;然而还有15例患者出现不同的反应症状, 如呕吐、腹泻、脱水等;还有38例患者患上了合并高血压, 对他们用药物进行降压;有3例患者诊断前大量出汗, 在还没有确定病情之前, 曾用TCD/MRA诊断为颈内动脉狭窄, 没有进行干预治疗的患者有6例, 在确定病情之后, 运用TCD/MRA进行诊断为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有46例, 剩余的3例患者还没有确定病因。

1.2 方法

1.2.1 临床上的表现及其分型 这55例患者都是幕上型的,其中有皮质前型患者22例, 有9例左侧半球患者, 有13例右侧半球患者, 有20例患者表现为上肢偏瘫型, 有15例患者身体感觉上有障碍, 有5例患者运动性失调,6例患者智力减退。其中有皮质后型患者21例, 有6例左侧半球患者,有15例右侧半球患者, 有13例患者表现为下象限盲, 有5例患者身体感觉上有障碍, 有3例患者运动性失调。其中有皮质下型患者12例, 有8例患者表现为偏瘫型, 有4例患者身体感觉上有障碍。

1.2.2 治疗 作者对所有的患者都运用的是神经细胞活化剂脑肽、脑活素等药物来进行治疗, 同时对于有的患者还要用药物来进行降脂、降压、降血糖和抵抗感染等, 这些治疗一般以14 d为1个疗程。

1.2.3 临床上疗效判定标准[3]以脑梗死在临床上神经功能的损失程度来进行评分判定;病残程度为0级, 神经功能评分在91~100分, 表现为基本痊愈;病残程度为1~3级, 神经功能评分在46~90分, 表现为显著进步;神经功能评分在18~45分, 表现为进步;神经功能评分低于17分, 表现为没有变化;神经功能几乎没有一点改变的患者, 表现为无变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死亡。

2 结果

在55例患者中,9例患者是皮质型分水岭脑梗死,40例患者是皮下质型分水岭脑梗死,6例患者是混合型分水岭脑梗死, 这三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临床上的特点都有:年龄、卒中危险因素、潜在的心源性栓塞等一系列性状没有明显的差别。在治疗的过程中,18例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之后达到了基本痊愈的效果,21例患者在经过一定疗程治疗达到了显著进步的效果,10例患者在经过一定疗程治疗达到了进步的效果,5例患者在经过一定疗程治疗之后, 病情没有变化,病情恶化的患者1例, 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死亡的患者, 在临床上的总治疗效果达到了89%的疗效。对于55例患者作者都运用的是血管造影进行的检查, 对三类患者动脉狭窄的情况进行了解, 其中有26例患者是皮质下型分水岭脑梗死组织严重性血管狭窄,8例患者是皮质型分水岭脑梗死血管狭窄,6例混合型分水岭脑梗死严重性血管狭窄。运用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可以明确的检查出脑梗死的性质以及类型, 运用脑血管造影能够很好地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等一系列的情况。

3 讨论

根据在临床上的探析, 分水岭脑梗死根据CT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皮质前型、皮质后型和皮质下型三类, 这种疾病多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 在这55例患者中, 均为老年患者, 其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所以可以看出老年女性群体是CWSI的高发生群体, 引起这种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低血压, 所以老年人们应该注意自己血压的变化, 然而引起低血压的原因有可能是调节降压性的药物、呕吐、腹泻、脱水以及出汗多等因素[4-6], 所以在调节老年高血压的时候要十分注意身体适应性, 引起分水岭脑梗死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颈内动脉狭窄。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和一般的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没有很明显的差异, 但作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对病因的治疗非常的关键, 同时还要积极的纠正血压的高低和水电解质的絮乱, 同时运用干预治疗对颈内动脉的狭窄进行治疗,分水岭脑梗死常呈现的症状有:卒中样发病、症状比较轻、恢复速度相对较快、干预后治疗的效果好, 这此研究的临床治疗总效率达到了89%, 其中没有死亡的病例存在。

[1]汤洪川, 包礼平, 曹起龙, 等. 实用神经病诊断治疗学. 安徽:安徽科技出版社,2000:280-281.

[2]隋邦森. 脑血管疾病.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58.

[3]王维治. 神经病学.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5.

[4]朱守莲, 王雁. 分水岭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45(6):592-594.

[5]顾群, 李玉珍.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5(2):94.

[6]奉海萍, 班立丽.我院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7,7(5):369-37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047

2015-01-16]

150001 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分水岭皮质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基于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构建肾上腺皮质癌预后模型
皮质褶皱
迎秋
睿士(2020年11期)2020-11-16 02:12:27
2019,一定是个分水岭!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3:44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华北第一隧”——张涿高速分水岭隧道贯通
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