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王 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全国职业院校会计技能竞赛已成为一项常规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深入改革和发展。我国组织举办的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旨在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应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将职业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进行有效融合,构建实用性强的课程体系,突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促进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全国职业院校会计技能竞赛受设备、场地、时间等因素影响,竞赛的内容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必须选择一些典型的能充分反映会计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来对学生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等进行综合考核。因此,各类竞赛的赛项内容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聘请了企业相关专家担任委员。同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每一届学生的教学实施效果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出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通过举行各类会计技能竞赛,引入竞争机制,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挖掘学生的潜能,而且还提供了一个展示个人风采的舞台,以帮助树立学习自信心。同时,通过比赛还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弥补。此外,竞赛时所营造出的职场氛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从而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推动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 近年来举办的各层次、各类别的会计技能竞赛都是为了推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参赛院校根据竞赛试题,总结对学生比赛的训练内容、方式和方法,深刻分析比赛成绩,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对会计的一些主干课程进行教学内容调整,或增设新课程,改革课程模式,重构课程体系,争取做到“课赛融合”。同时,指导老师还能针对竞赛方式、评分标准创新并改革会计专业各课程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此外,通过竞赛这一平台,能加强不同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与经验交流,促进学生间的技能提升,提高教学质量。各类竞赛对各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和实训设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经费投入,以建设和完善实训室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基地的改革与建设。
(四)提升教师素质,打造优秀“双师”团队 会计技能竞赛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竞赛结果能较好地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别是全国会计技能大赛,它具有知识点新、涉及面广、实操性强等特点,因此,要求有专业老师带队进行指导,这既是对教师职业技能的一项考验,也是对教师教学与实践能力的一个高要求。学校通过大力营造学知识、练本领、比技艺的氛围,促使全体专业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宽视野,全面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推进会计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还应不断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形成核心教学团队,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晰,定位不准确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现实及未来发展趋向需求相适应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它应重知识,轻技能,与本科院校明显区别。据了解,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都缺乏对会计核心能力研究,具有较大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陈旧 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较抽象,教师以研究学生学什么为主,而不是研究学这些能干什么,多侧重会计确认、记录、计量等方面知识的讲授,缺少会计职业判断、方法选择及运用能力的培养,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较单一。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授型、继承性的教学方式。第三,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参照本科院校会计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部分课程进行名称等修改,甚至直接照搬,导致理论偏多、内容偏深,过分强调会计学科“知识体系”,而忽视了会计基本技能的培养。第四,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许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训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不高,低于50%,或因实训条件受限而不能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弱。第五,“双师”素质教师缺乏。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师队伍中,“双师”素质教师与专业理论教师相比,所占比重较小,除少数教师是从企业一线调入学校任职的外,大多数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和实务操作经验。第六,课程评价方式较单一。许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仍是采用期末考核的方式,进行分数(或等级)评价。过于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
(一)明确核心能力,制定紧贴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与我国会计技能大赛的战略目标相一致。根据技能大赛中对会计核心能力的最新要求,结合社会和行业、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研究,以会计技能大赛为引领,确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会计核心能力,制定紧贴现实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按照“重视基础素质教育、突出核心职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的原则将专业课程结构分为“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专业素质与能力课程”,见图1,采用平台式课程结构模式。同时,学校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结合会计技能大赛,双方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讨和制定会计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等。
图1 会计专业课程结构
(二)强化职业能力,构建“课赛融合”模块化体系 从会计技能大赛赛项的设置上来看,每一个项目都涉及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体系。学校应建立与实际岗位各能力相匹配的“课赛融合”课程体系。该体系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将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等纳入专业核心课程,重点突出学生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既能体现会计专业知识,又能展示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课赛融合、学做互促、技能递升”模块化专业课程,见图2。例如,根据全国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手工账务处理比赛的内容,将《会计分岗实训》课程按照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和会计主管四个岗位选取整合教学内容,借助“网中网”财务实训软件,实施模块化教学,使学生在仿真财务、会计、税务、银行、供应商等职场氛围中进行开放式会计技能实训。
图2 “课赛融合、学做互促、技能递升”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三)建设并完善实践教学基地,拓展竞赛平台 会计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环境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学校应不断完善和充实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的投入,校内实训室应及时购置与更新相关硬件设备,如点钞练功券、电脑、计算器等,配备各类最新的财务教学软件,如网中网软件平台、用友(U8.72)信息化教考系统等,并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实训室进行管理,以确保校内实训室的正常运行,提高利用效率。此外,受企业财务信息保密性等因素影响,许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时不能接触到核心的财务工作,实习效果不佳。因此,学校可尝试与国内一些知名的企业、事务所和财务软件公司等联合,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实现与职场环境的“无缝”对接。同时还可聘请这些企业里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来校担任实训课的指导老师。另外,还可与企业合作定期举办各类技能竞赛,见表1,将职业技能大赛纳入常态教学工作。通过共同商讨、制定相关的竞赛规章、实施细则等,让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在拓展会计竞赛平台的同时,深度开展校企合作,达到增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目的,更好地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
表1 会计专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表
(四)构建“课岗交替”教学模式,强化核心技能培养“课岗交替”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以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按照会计岗位认知、会计岗位实习和会计顶岗实习这一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实践教学融入到理论知识学习的各阶段,真正做到“学、训、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模式。该模式在校内“双师”教师与行业专家的双重指导下,将岗位课程与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有机结合,为培养会计岗位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上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一模式,使学生完成了从“岗位认知→课程实训→真账实操→顶岗实习”的专业实践,最终实现了从“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角色渐变与塑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同步实现了学生“岗位认知与体验→行业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职业综合能力”的逐阶提升,形成了“逐阶递升、角色渐变”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3、表2,进一步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
图3 “逐阶递升、角色渐变”的实践教学体系
表2 课岗交替工学结合模式
(五)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师素质 会计技能大赛为学校和企业之间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促使双方能进一步开展深层次的合作。而目前多数院校选择与理论教材相配套的实训教材或市面上通用的实训教材,这些教材内容有些未进行及时更新,有些甚至与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不相符。因此,学校通过与企业互相交流,及时掌握会计发展动态,更新会计知识结构,共同开发“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例如,与用友等知名企业合作,开设用友ERP沙盘实训课等。双方还可合作编写一些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工学结合教材,实现技能竞赛与专业建设的动态结合。此外,学校还可要求企业定期来进行宣讲,将优秀企业文化与成功管理案例引入课堂。
高技能会计人才的培养关键因素之一是学校建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会计专业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竞赛,可以准确把握职业标准,更加关注会计准则、税收法律制度等的最新变化,主动学习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新形成的知识网、职业技能群及时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会计专业还可选择一些骨干教师组成一个竞赛指导小组,研究竞赛内容、技术走向和技能培养的要求,及时捕捉教学改革的相关信息,并以此为契机,通过“以老带新”等方式,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此外,为了取得较好的大赛效果,专任教师还应定期去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通过与企业人员的相互交流,不断学习,拓宽思路,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六)创新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会计专业,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已不能更好地满足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师应积极投入慕课(MOOC)学习中,尝试将会计的一些知识点,如会计凭证的种类、填制与审核等,制作成微课,使枯燥的理论内容更加直观化、生动化,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此外,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的基础上,可引入技能教学的竞赛激励机制,使学生对重复简单的会计技能训练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自愿完成训练任务,最终获得技能的提升。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改革。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分别采取笔试、实训操作、竞赛、提交总结报告等形式的形成性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例如将会计专业课程考核与会计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互通,根据赛事级别和名次高低来替代相关课程的成绩等。此外,在实践教学评价环节,如顶岗实习,还可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最终形成一个与会计行业标准有机结合的,校企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伴随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会计专业应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契机,利用这一平台,不断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能力为本,进行“课赛融合”,树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观念,寻求专业建设的最优路径,培养出更多高质量、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提升就业竞争力。
[1] 张寒明:《以技能竞赛促进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第1期。
[2] 陈兆芳:《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职教论坛》201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