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

2015-01-22 12:33彭博文余郭莉王和林黄显官
会计之友 2015年1期
关键词:经费管理高校财务科研经费

彭博文++余郭莉++王和林++黄显官

【摘 要】 目前高校的科研项目多、科研经费额度大,但落后的管理导致大量的弊端存在,而这些问题却在学校激励政策的掩盖下,带有相当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目前所曝出的相关刑事案件来看,高校科研领域已经成为贪腐的重灾区,它不但损失浪费了大量的科研经费,更是毁掉了一大批科研人员,因此强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势在必行。建立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科研项目从入口到出口的全程严格管理,鼓励踏实严谨的工作者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约束投机取巧、不学无术者,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关键词】 高校财务; 科研经费; 经费管理; 成果购买制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1-0072-03

高校依托自身的特色专业优势、校内或者跨校(高校-高校、高校-企业、高校-研究所等联合形式)组建单一的或者跨学科的研究团队,瞄准国际国内的技术制高点和空白点,通过创新研究取得先进的成果(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这就是社会赋予高校科研管理的主要职责。多年来,高校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取得了极好的科研成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科研经费管理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错误,需要通过强化管理措施将其扶正,以便获得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乱象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高校的科研能力也逐渐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于是高校科研管理逐步步入功利化的误区,学校与科研工作者都有获得大量科研项目和经费的共同愿望,为此学校给出了大量的鼓励措施、为科研工作者申报项目大开绿灯(有的甚至不惜共同作弊),于是大量的项目和经费流入了高校,而高校对此的激励效力远远超过了监管力度,从而导致这一块成为了监管真空、薄弱地带,自恃有功的科研工作者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手中的自主权而并不觉悟,于是高校科研领域中诸如经费开支混乱、项目质量低下、研究过程弄虚作假等乱象频出,相继曝出了大量的科研经费贪腐的刑事案件。

(一)科研经费预算与实际执行偏差大

为了更容易使课题中标,很多课题投标人在标书中投其(评标人)所好,在实质研究发面所作的经费预算占比极大,而一旦中标后的实际执行中,偏差颇大,很多人均采取了总额不突破情况下的费用项目调剂使用,其中非实质性研究费用的比例陡然增加,对于这种偏差的解释,特殊情形下有其合理的理由支撑,但大多属于无理由的自主调配,具有挪用和侵占的嫌疑。

(二)科研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许多人一旦拿到项目之后,在使用经费方面,出现了许多的舞弊行为,使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类:一类是并不按照标书所指定的研究计划去认真研究,而是搞抄袭、剽窃、闭门造车似的杜撰、移花接木似的拼接、交由助手进行粗浅表象研究等舞弊行为,然后开具虚假发票予以报销;另外一类是严格按照科研计划认真工作,圆满完成了科研任务并达到了预期计划,但由于自己比较节省或者预算过大等原因,出现了结余的情形,按照目前的管理规定,对于这部分结余额是要被回收的,于是也出现了开具虚假发票圆满完成经费支出的现象,这两种情形均属虚报冒领的舞弊行为。

(三)科研项目的结项管理偏软,导致经费使用效益低下

按理来说,没有进行认真研究的项目是无法给予结项验收的,而对于无法结项验收的项目所对应的经费应该是按照原渠道追回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最后的结项验收工作偏软,使许多项目似是而非地蒙混过了关,管理者也顺其自然地了结了该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所以这是管理者疏于管理情形下的纵容,一旦最后一道防线失守,所有的前端管理都将前功尽弃,只有将最后的出口扎紧了,才能倒逼科研工作者从一开始就养成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并产出应有的科研成果。

(四)成果的转化率低、社会效果差,科研经费由此沉淀石化

现在高校的科研项目极多、科研成果极为丰硕,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项目却少之又少,在立项随意、结项随意的制度下所产生的众多科研项目及其成果更多的只能成为一种统计数据,成为了学校之间综合实力对比和排名的筹码之一。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尽管有缺乏转化平台和技术对接等原因,更多的是因为成果不接地气、不具备转化价值、无法转化、不愿转化、转化收益差等原因,于是所谓的众多成果就只能被束之高阁,仅供人们参阅。

二、乱象成因分析

(一)外围环境功利化价值观的错误导向

目前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以便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获得国家更多的政策惠顾和经费倾斜、取得各种评选升级机会等众多目的,就得下大力气将科研规模(包括项目数量、项目级别、配套经费等)搞上去,因为“科研规模”这一指标已经成为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指标之一,为此学校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激励政策,大力推行“人人皆科研”的运动攻势,于是大量低质、低效的项目应运而生,这种功利化的价值导向演绎了表象繁荣、实则乱象丛生的现状。

(二)学校缺乏正确的平衡措施,管理失责

严格地讲,激励有能力的员工搞科研是完全正确的,但同时必须有相应的约束制度,使之平衡驱动向前发展。然而管理者担心严管则死,最后会危及到学校的长远利益,与其伤害自己,还不如随大流共享利益,这就是现实。的确,学校在复杂的大环境之中很难用牺牲自身利益的方式来净化自身的小环境。

(三)科研人员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正确的科研态度

在急功近利的大背景下,科研人员也深受影响,他们自认为为学校争取到了项目和经费,属于有功之臣,于是理应在不违背大原则的情况下充分行使自主支配经费的权力,而学校则处于一种默许状态,两相结合,事关科研经费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必然产生,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科研人员并未认识到这一点、并未对此觉醒,处于一种继续发展的势态。

(四)学校错误制度的不当导向

目前高校普遍使用了“科研项目立项数量”作为考评计分的办法,这一制度直接将人们导向了重项目立项、轻研究过程和结果的方向,正因为如此,科研人员在拿到项目之后就失去了完善后续工作的动力,于是乱花钱而不认真做事的结果自然不可避免。

综上,导致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乱象的原因是内外不利因素交叉影响的结果,属于一种不当制度牵引、驱使下的必然结果,需要标本兼治才能根除。

三、强化科研经费管理的路径

针对上述乱象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我们需要直面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从完善制度入手,对科研经费全程实施严格管理,以此为基础来实现高质、高效的目标。

(一)规范科研经费源头管理,让经费配置更具意义和效率

目前的项目源头呈现出了多、乱、低水平、重复等特点,表面上对于研究人员似乎是有利的,可以帮助其获得更多的项目和经费,但实际对整个科研领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只能产生浪费资源和阻碍发展等负面作用,因此在科研项目立项管理方面,需要正本清源,严格源头管理,限定相应的部门具备立项招标权,使之具有实用性、权威性、稀缺性、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决摒弃遍地开花、凭空立项的随意行为,将各部门的科研经费集中管理,集中用于规范性项目的攻坚克难,避免无价值项目积少成多的巨大浪费;这样也可以有效引导科研人员端正科研态度,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方法,切实研究出有价值的成果。

另外在申报项目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取消对参与者所作的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的限制,鼓励更多的有志年轻学者参与;二是必须要求取得高职称的人员参与,因为许多人一旦获得高职称就不想为、不愿为了,对年轻学者的限制性进入和对高职称人员的放任不为,均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必须予以纠正和利用。

(二)建立结余经费奖励机制

在结余经费奖励机制导向下,能够起到鼓励人们采用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技术,以期达到节俭、节约的目的,对于节余的科研经费,可以实行分成奖励制度:凡是经过预定的研究程序、达到预期科研目的,具备正当节省经费理由的项目,经审查认定后,皆可以将节余经费中的绝大部分或者全部奖励给研究团队继续用于相关项目的继续研究和奖励基金,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激励研究团队尽量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不必花心思采用不正当手段侵占经费;同时,也为类似研究项目提供了经验数据,便于对新项目预算实施更加精细化审查,这是利于科研项目管理长期良性发展的。

(三)严格结项验收审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结项是科研过程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是对科研过程及其最终成果的验收后给出结论性的意见,在上述严格立项的基础之上,为了进一步将研究者引入潜心研究的境界,从制度上严厉打击投机取巧和没有真本事的人,就得严格把握好最后这道验收关,采用多程序多专家匿名评审、数据返较、社会效果比对、项目负责人或团队答辩、研究过程复核等众多方式,切切实实把握好成果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实效性,以此净化学术环境、坚决剔除那些不端学术行为,从而推动高校科研工作长期良性发展。根据鉴定结论,重奖社会效果突出、技术领先项目;采用警告、一定期间禁入、终身禁入、追回科研经费等手段惩戒那些应付性、剽窃、弄虚作假、侵占经费等行为者。

另外还可以给予优秀科研工作者优先配置科研项目和经费的权利,给予优秀成果参与者永久享受成果转让、转化收益的分成权益,以此进一步引导其潜心深入研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四)实行科研经费预借报销制和费用支出终身负责制

在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实时同步地支出科研经费,在严格的财务制度下,尽管可以初步地过滤掉违规项目,但无法杜绝,比如实验设备器材及其材料购置、协作费用、专利使用费、专家咨询费等,仅凭票据的关联性难以进行真实性辨别,对此可考虑实行经费预借报销制和费用支出终身负责制。

科研经费预借报销制,其做法是根据科研进度预先借款使用,然后凭借真实业务所对应的真实票据予以核销,一旦发现虚假者则给予包括费用自付、警告等处罚措施,这样就可以给借款人形成有效的无形压力,迫使其自觉地规范使用;对于暂时未发现的舞弊行为,其责任并不随时间的流失而消失,而是实行终身负责制,一旦被发现,则需要全面追责,这更是给经费使用者上了一道紧箍咒,迫使其始终坚持财务制度,用好、用实科研经费。

(五)以结项的科研项目作为使用条件

目前在职称评定、资格评选认定、评优选优、量化考核等方面,科研能力考核考察大量使用的是“科研项目立项的数量和级别”这一指标,没有与项目的结果挂钩,这样的考评制度必然会使人们走上“重立项、轻研究及其结果”的错误路子,在此制度下产生大量投机取巧的科研人员,他们想方设法多立项但并不真正研究、胡乱使用科研经费,只要能够拿到畸形考评制度所规定的分值即万事大吉。为此,我们必须改变考评制度,将结项的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级别作为使用条件,只有立项并结项的科研项目才能按照制度规定获得相应的分值,这样就可以产生重视科研过程和结果的良好价值导向,与此相对应的科研经费自然会被恰当使用。

(六)转变科研经费管理机制,逐步实行成果购买制

目前普遍采用的科研项目预拨经费制度,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所暴露出的种种乱象也迫使我们反思,有必要转变思路,寻找新的科学管理机制,这就是成果购买制:研究团队根据国际国内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自行立项并垫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或者研究结束之后,向发标机构或部门投标,而发标者则按照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原则遴选其中有培养前途的在研项目或有价值的结题项目予以购买,该机制下的经费使用效率相对较高,可以有效避免经费浪费现象;同时,也可以有效促进科研工作者在科研过程中精打细算、认真研究、力争产出最佳的科研成果,购买机制是针对预拨机制所存在的缺陷而作出的有益变革,能够有效克服科研经费低效浪费现象、能够有效引导产生大量高质量成果。

经严格评估认定的那些价值明确的项目,在研究团队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采取预借、贴息贷款等方式给予扶持,分阶段验收后给予足额的科研经费;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阶段给予适度的奖励基金。

(七)实行费用支出真实性的一票否决制

为了强化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和高效性,可以实施对费用真实性的一票否决制,即凡是被发现具有虚报冒领、侵占经费的项目,可以对该项目和项目负责人实行一票否决制,及时终止取消项目并追回已拨付经费、给予项目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以警告和一定期间禁入等严厉处罚;与此同时,也需要同步追究学校管理失职的责任,累计到一定错误数量时,也应当成为其申报项目的减分项目,这种面对舞弊时向项目负责人与学校管理者捆绑追责的管理方式,能够收到主体行为者严格自律、监管者主动监督的良好效果,可以确保科研经费被正确高效使用。

四、结语

科研项目必须来源于实践、研究于实践之中、最终服务于实践,采取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原则、规范其全过程管理制度,不但可以保证研究出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科研成果,实现高质高效目标的双丰收;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有效保护更多的科研工作者不误入歧途。

【参考文献】

[1] 张爱华.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会计之友,2014(17):120-122.

[2] 孙平生.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校科技,2014(5):16-18.

[3] 曹毅,周儒婷.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亟待加强[J].审计月刊,2014(4):31-32.

[4] 王亚荣.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的难点与解决措施[J].中国内部审计,2014(3):81-83.

[5] 陈阳.论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监管[J].教育财会研究,2014(1):19-22.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2013年度课题“高校社会经济功能异化表现及其对策的研究(13SB0155)”的研究成果。

① 黄显官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经费管理高校财务科研经费
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
提高高校社科类科研经费管理水平